黔北渝南演绎“双城记”

2019-06-03 06:14李莹莹肖知潞贺兴梅
当代贵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边贸綦江双城记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莹莹 肖知潞 重庆党刊全媒体记者 / 贺兴梅

一直以来,遵义作为重庆的“避暑后花园”,两地在商业、文化、旅游等方面互动频繁。2018年,一条渝贵铁路将两地串联起来,两地走得更近、关系更亲了;2019年,《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让双城共建的构想不再遥远。

黔北小镇:渝人青睐“候鸟式养老”

3月25日,记者从贵阳北站出发,沿渝贵铁路一路向北,1小时3分钟后抵达娄山关南站。同样,从重庆出发,渝贵铁路一路向南,1小时15分钟,也能抵达相同站点。

从娄山关南站下车,沿着娄山关景区大道一路前行,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养老服务中心掩映在一片花红柳绿中,分外静谧。

四合院的门楣上,一块块牌子引人注目:全国模范敬老院、贵州省十佳敬老院、敬老文明号……

雅致的四合院内,老人们或惬意地晒着太阳,或愉悦地打着扑克。

这一天的板桥镇养老服务中心与往常没有什么差别。院长杨程也如平常一样,和同事们一起,将老人的饮食起居安排得妥妥贴贴。

阳光下,杨院长脸上透出丝丝兴奋与喜悦。一位重庆大学的老朋友寄来了一幅亲笔撰写的书法,写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预约今年6月要过来小住。

像这样来自重庆的老朋友,杨院长说还有很多。

重庆电建公司的胡松林老人每年夏天都会过来避暑,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了。上周,他给杨院长打了个电话约好要过来看樱花。

重庆棉纺厂的退休职工胥家碧则给杨院长织了一副杯套,怕他用玻璃杯喝水会烫手,胥阿姨老家本在桐梓,10多岁时便离家到重庆工作,如今,板桥镇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她在贵州的家。

…………

重庆人、遵义人,早已在渝黔沿线上的板桥镇养老服务中心融合成和谐共处的“大家庭”。

区域一体化价值,深刻地渗透进百姓的生活。

如今,板桥镇的许多农民已成功转型,热火朝天地搞起了乡村旅馆,每到夏季,这里就成了重庆人的世界。

娄山关脚下的娄山栖谷项目,是来自重庆的民营企业力帆集团投资修建的,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很多重庆人在贵州省境内的“另一个家”。

随着两地居民生活圈的渐渐融合,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双城间迅速流动,“渝黔合作”的宏伟蓝图,这里百姓的日常生活已可依稀窥见未来。

渝南小镇:绿皮车拖来红火生活

动车在渝贵铁路线上飞驰,为渝黔两地老百姓的“候鸟式养老”插上了翅膀。不远处的老川黔线上,有一趟“小慢车”也在来回运行,为沿线老百姓的边贸经济助力。

这是一趟普速铁路客运列车,也就是俗称的“绿皮车”,它的机车加车厢总共只有10节编组,平均时速70公里,这辆“慢火车”在渝黔两地交流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月25日12时12分,随着一声汽笛鸣起,从遵义西站驶来的5630次列车缓缓驶进太白站(桐梓县)。年近花甲的赵平背着半人高的大背篓,在列车员的帮助下登上这列开往重庆綦江的列车。

作为遵义西开往重庆的唯一一趟绿皮火车,5630次列车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重庆客运段负责。这趟车没有餐车、空调、卧铺,全程票价只要23.5元,沿途停靠26个站点,基本都在深山里,每一二十分钟就停靠一站,是沿线村民出行赶集的首选。

每逢赶集日,很多像赵平一样的沿线村民,就会把自家喂养的土鸡、土鸭、豌豆尖、牛皮菜等背到重庆去贩卖,第二天再返回,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样的“带货”生涯,赵平已有20多年,“多亏这趟车,我不仅在老家修建新房、养大孩子,还成为沿线最早的‘发家户’”。今天这一趟,赵平把晒干的笋干和山里新采的龙胆草都装进了背篼,“城里人稀罕这些东西”。

2018年1月,渝贵铁路建成通车,形成重庆贵阳“2小时交通圈”,毗邻区县“1小时通勤圈”。图为“和谐号”动车组在渝贵铁路上飞驰。(贵州图片库供图)

无论是重庆人,还是遵义人,在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养老服务中心,大家都是一家人。图为来自渝黔两地的老人们在养老服务中心晒着太阳打扑克。(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莹莹 / 摄)

15时09分,5630次列车到达三江站(綦江区),陈子书和女儿端着一钵热气腾腾的豆花等候在站台上。“豆花是早上天还没亮就用自家的石磨磨出来的,放了自家地里产的辣椒和小葱。”陈子书是三江附近的村民,经常乘坐5630次列车外出卖豆花。

一列绿皮车串起渝黔两地,重庆与贵州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从古至今,山同脉、水同源、人同俗,民间往来十分频繁,商贸交流也十分广泛。

位于綦江区南部的赶水镇,东邻万盛经开区和綦江区扶欢镇,南与贵州省桐梓县交界,西与贵州省习水县和綦江区打通、安稳两镇相连,北与綦江区东溪镇接壤,是渝西经济走廊市级示范边贸镇。

赶水镇地处渝黔要冲,是渝南、黔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煤炭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一定规模。主要经营农副产品、煤炭、铁矿、日用工业品、建筑材料等,年贸易交易额5亿元以上。

“近几年,来重庆定居做生意的贵州人越来越多,我自己身边在贵州打工的朋友也不在少数。”对綦江区赶水镇的小商贩王大生来说,贵州人和重庆人都一样,1分钟前从他这里买走商品的是重庆人,1分钟后就可能是贵州人。

不管是动车还是绿皮“慢火车”,铁轨就是五线谱,像一首越唱越响亮的歌,每一个人、每一座城都是其中的音符,汇成渝黔合作的激越合唱。渝黔沿线,越来越多和睦近邻共谋未来的故事正在书写。

此次公布的《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要着力打造城镇融合发展示范区,以重要通道引领城镇发展,依托渝贵铁路、渝黔铁路、兰海高速公路、银百高速公路等交通轴线,串联沿线城镇,建成黔川渝结合部区域性大城市;合力培育一批边贸集镇,发挥渝黔两地毗邻乡镇独特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一批商贸物流合作基础条件好、合作潜力大的边贸集镇,打造成为渝黔合作重要的边贸集散地。

猜你喜欢
边贸綦江双城记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恐龙脖颈长度竟达一半身长
中尼昔日最大口岸开通提速西藏边贸发展
春到边山河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小镇边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