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货进渝”“渝货入黔”两相宜

2019-06-03 06:15周文君李娟冉开梅
当代贵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赤水江津花椒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周文君 李娟 重庆党刊全媒体记者 / 冉开梅

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团向前谋发展。对于山水相连、文化相近的重庆与贵州来说,让“黔货进渝”“渝货入黔”,抱团推动跨区域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是历史的延续,也是现实的选择。

习水麻羊、赤水竹子的“重庆之旅”

开车沿江习高速(重庆江津区至贵州习水县)行驶10分钟左右,就到了贵州习水县良村镇。这里的麻羊活得特别“洋气”:吃百草丹、喝矿泉水、“跳迪斯科”;一个“中央厨房”建得特别大气:屠宰、清洗、炒制、包装、销售“一条龙”。

3月25日,记者走进习水良村工业园区黔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阵阵独特的羊肉香味扑面而来,各种口味的羊肉米粉、羊肉酱、羊肉干琳琅满目。“我们每天能生产5万盒羊肉粉,一年下来需要20多万只习水麻羊。”该公司总经理杨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每天从农户手里收购麻羊,统一运送到“中央厨房”,加工制作成各种速食羊肉火锅、羊肉粉、羊肉酱、羊肉休闲食品等5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针对上海口味我们有白切羊肉,对广东、广西、海南有清汤羊肉,对重庆、四川有川味羊肉。”

为保证麻羊的品种纯正,黔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还与政府、养殖户签订了三方协议,免费把公羊羔发放给农户养殖,再以兜底价20元/斤收购成羊。这样一来,不仅品种有了保障,还有效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说起麻羊,良村镇大安村张朋组组长杨显彬很有感触:“修江习高速的时候,好多重庆人在这里吃了习水麻羊后,就经常过来回购,他们说口感好,哪怕价格贵点,他们也愿意。”在杨显彬看来,习水麻羊经常在山上跑,肉质比较好。“有山里的味道,把我们的麻羊煮到重庆火锅里,肯定好吃得很。”

杨泽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们将针对重庆市场开发一些更适合重庆人口味的产品。“加上这次政府都要帮我们做生意,我们随时准备开发新市场。”杨泽口中的“政府帮我们做生意”,就是《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里提到的:重庆、贵州两地要共同推动“黔货进渝”和“渝货入黔”。杨泽胸有成竹地说,要让习水麻羊“走进”重庆火锅。

和习水麻羊一样致力开启“重庆之旅”的,还有赤水竹子。

排钻、开料、打磨……3月25日,在西南(赤水)家具产业园内,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

“我们产业园现有重庆籍老板30多位,重庆籍员工300多人,产业工人近3000人。”西南(赤水)家具产业园董事长梁莹介绍,2017年10月,产业园破土动工,来自成都、重庆、广东的300多位企业家齐聚赤水。目前,产业园已签约企业235家、入驻生产73家、配套企业20余家,其中重庆企业52家,入驻家具及配套企业25家。

“重庆产业升级势在必行,而赤水兼具资源和人力优势。”梁莹说,赤水森林覆盖率达82.85%,竹木资源丰富,是传统林业大县,发展竹木家具产业既充分利用了赤水优势,又符合“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定位。为全力支持西南家具产业园发展,赤水市通过采取“政府+企业”的招商模式,多次到重庆招商,大力引进优质企业落户赤水。同时,入驻赤水的企业充分利用位于重庆江津的双福物流园区,把赤水生产的家具发送到全国乃至海外,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

重庆亚松门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入驻企业,负责人杨进说,今年1月,公司部分产业已转移至赤水。“希望双方在家具设计及检测等方面更深入交流,助推重庆家具产业向赤水转移,让渝黔合作开花结果。”

江津青花椒邂逅贵州

浩浩长江流经江津时,“几”字形优雅地绕城而过,因形赋名,此段长江又形象地称为“几江”。多雨天气和江水蒸腾形成的雾气,使这里的平均相对湿度长年保持在70%—80%。万物相生相克,大自然造就了巴渝地区的寒湿,也安排好了祛湿驱寒的妙物——花椒。

时值三月,正是花椒花期。江津区嘉平镇紫荆村的花椒基地里,青花椒长势喜人,株株茁壮。当地村民正忙着给花椒树除草,修剪枝叶。这些小小的青花椒,不仅让江津成为了“中国花椒之乡”,做成了年产30亿元的大产业,也让渝贵两地从此紧紧凝聚在一起。

2015年起,江津每年外调青花椒种苗均在1亿株以上,长期在外开展花椒种植技术服务的人员达200多人。随着各地纷纷引进江津花椒,江津还增加了一个新兴行业:为花椒引入地提供技术服务。

习水麻羊活得特别“洋气”:吃百草丹、喝矿泉水、“跳迪斯科”。图为养殖户在山上放羊。(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自然造就了巴渝地区的寒湿,也安排好了祛湿驱寒的妙物——花椒。图为江津青花椒喜获丰收,椒农喜笑颜开。(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江津花椒2016年就来到了贵州省桐梓县容光镇盘龙村。3年前,重庆市丰源花椒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华忠经考察决定引导容光镇种植花椒,开拓一条产业发展之路。彼时,杨华忠精心选择优质花椒苗,为他们提供管护技术以及农药肥料,并经常组织江津技术人员为他们现场培训花椒种植技术。2016年6月,“桐梓县容光乡诚雄专业合作社”成立,容光镇开始迈入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花椒的行列。如今,容光镇全面发展花椒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从昔日“望山兴叹”的荒山野岭变成了“椒”香四溢的农业产业园。

“花椒丰产后,我还参与创办了4000多平方米的花椒加工厂,目前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车间装修和设备安装,争取今年投产。”杨华忠说。

不仅容光镇与江津青花椒“邂逅”。目前,在贵州遵义、赤水、铜仁等地,江津青花椒的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仅2018年,贵州来到江津对花椒种植技术、深加工的交流学习达30余次;在贵州发展花椒产业和从事技术指导的有60余人……

今年秋季,贵州还将增加千余亩花椒的栽种,容光镇的花椒加工厂房也即将投入使用。从种植到加工,逐步完善的青花椒种植产业链正在为渝黔合作铺就一条明晰的产业振兴路。

江津—赤水、习水片区只是渝黔全面合作沿边先导区的片区之一,加之南川—道真、正安,秀山—铜仁两大片区的合作,重庆与贵州“一带三片”的格局正在形成。

山水相连、经济相通。将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成为“领头羊”,两地将着力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沿边区市县开展务实合作,形成示范片区,让“黔货进渝”“渝货入黔”。未来,重庆与贵州将共同做好农产品营销,实行订单化生产;支持两地农产品流通、加工等供应链企业互联互通;坚持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共同推动跨区域高效现代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赤水江津花椒
花椒铺就致富路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赞贵州赤水诗四首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赤水市委离退局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
如何识别假花椒?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赤水情
临夏花椒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