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嬗变再高飞

2019-06-03 06:11徐春燕
当代贵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遵义市新区生态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徐春燕

四通八达的路网、鳞次栉比的高楼、赏心悦目的景观……10年回眸,遵义市新蒲新区的发展实现“城市面貌改变、经济实力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福利释放、人民生活提高‘五个翻天覆地’的巨变”。

今年5月,遵义市新蒲新区即将迎来10岁生日。为打造一个与遵义知名度和影响力相称的200万人口中心城市,2009年5月4日,新蒲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遵义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挂牌成立,开启在“一张白纸”上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四宜”新区的征程。

新蒲新区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遵义市城市新区、新型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黔北金融商务中心、黔北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三区两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发展定位,着力实现打造黔北经济增长极、开放平台先行区、改革创新试验区、品质生活引领区的“一极三区”奋斗目标。

四通八达的路网、鳞次栉比的高楼、赏心悦目的景观……10年回眸,新蒲新区的发展实现了“城市面貌改变、经济实力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福利释放、人民生活提高‘五个翻天覆地’的巨变”。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10年前,新蒲新区仅辖新舟、新蒲2镇,国土面积为390平方公里,人口12万。今天的新区,辖5镇3街道,面积987平方公里,人口40万,有33个区直部门和派驻单位。

成立以来,新蒲新区坚持“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理念,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城镇化率达68.5%,比2012年提升40个百分点,建成了面积11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华丽转身。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条条街道宽阔整洁、排排树木郁郁葱葱,新蒲新区迸发出无限生机活力。

经济实力超常提升

2010年,新蒲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3.6亿元,随后连续跨越50亿元、100亿元台阶。2018年,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8亿元,是2010年的5倍;财政总收入完成28.6亿元,是2010年的5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5亿元,是2010年的48倍;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2亿元,同比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7∶52.7∶30.6,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7.2%。

新蒲新区经济总量从成立之初的遵义市垫底跃升至2018年的排名全市第八位,成为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后起之秀”,人气、商气、财气在此聚集。

随着遵义金融商务中心(CBD)的建设和金融机构的入驻,金融产业逐渐集聚,新蒲新区区位优势愈发凸显。

“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的虾子辣椒声名鹊起,“小辣椒”变身大产业:辣椒加工贸易大步迈进,建成中国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成功发布辣椒批发价格指数,每年有30万吨辣椒从新蒲新区流向世界各地。

新区工业体系从无到有,遵义综合保税区、遵义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遵义软件园、遵义上海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环保产业园、遵义空港产业园、辣椒产业园“两区六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大批企业落户新区,一座产业新城冉冉升起。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新蒲新区成为一座活力四射的魅力新城。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10年来,一大批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项目落地新蒲新区,不断夯实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

由图4可知,添加红曲红肉脯的红度值明显最好,在任意浓度下均高于其他三类发色剂。随着红曲红浓度的提高,红度值逐渐升高,当浓度为0.008%时,红度值最高,为14.64,与浓度为0.01%时基本持平,因此从成本考虑,红曲红最佳添加浓度为0.008%。亚硝酸盐的发色性能基本与蛋黄粉持平,略有偏高,而辣椒红的发色性能则最低。

遵义新舟机场、高铁遵义站分别于2012年、2018年在新蒲建成,成为遵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记。

成立以来,新蒲新区还建成了超过260公里的城市干道路网,高新、新南、新龙、迎宾等骨干路线贯通新区和遵义老城,依托杭瑞、贵遵复线等国家级高速公路,打通了对外交通大动脉;全区油路通乡率达100%、公路通村率达100%,连接城乡、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基本形成。

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文化宫、大剧院等文化体育设施建成并对外开放,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遵义科技展览馆、遵义市会议会展中心、遵义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十大标志性建筑相继在新蒲新区建成,其中遵义干部学院、遵义医学院图书馆两个项目获得国家建筑“鲁班奖”。

如今的新蒲,高标准打造的文化、体育、会议、娱乐场馆一应俱全,精品小区比比皆是,星级酒店集聚林立,商业街区持续火热。

10年时间,遵义市新蒲新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拔地而起、街道宽阔整洁、树木郁郁葱葱,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迸发出无限生机活力。图为遵义大学城奥体中心。(张赟 / 摄)

生态福利持续释放

走进新蒲,处处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真正做到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退耕还林、生态示范区创建、环境保护、环保设施建设持续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新蒲新区始终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把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生态、文化等多元素融为一体。

精心打造了白鹭湖、人民公园、湿地公园等“城市绿肺”,云门囤、十里荷塘、樱花谷、农博园、百草园等精品景区,绘就了“人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画中”的生态画卷。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新蒲新区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289元、14242元,分别是2010年的2.1倍、2.7倍,全区总体实现小康,改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了当地40万群众。

截至2018年底,新蒲新区16个贫困村顺利出列,1.7万人脱贫;全市唯一的跨县安置点——幸福社区,1900多名贫困群众搬进新家园,探索实践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之路,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观摩样板。

2016年9月,建设用地9000多亩、总投资约100亿元的遵义大学城建成投用,10万师生顺利入驻。遵义四中、文化小学、北师大附校、天立学校、西南足球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相继落户新蒲新区。

同时,医疗卫生事业也从小到大、稳步推进。遵义市中医院等3家三级医疗机构集聚新区,即将投用;2019年3月1日,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启动试运营。

10年,一步一个脚印,一张白纸绘就一座新城,新蒲新区抢抓机遇,书写了跨域发展的新篇章;10年,新蒲新区干部群众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把各级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转化为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的一个个生动实践;10年,山水、田园、乡村、城市共荣共生,新蒲新区的“定位”正在变为“地位”。

“10岁的新区,正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也如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新蒲新区三级干部会议上,遵义市委副书记,遵义市新蒲新区党工委书记、贵州新蒲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代军指明了新蒲新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遵义市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力争再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加快“四宜”新区建设,奋力把新蒲新区建成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创、医疗康养、文化体育和金融商务“五个中心”。

猜你喜欢
遵义市新区生态
宜宾市三江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超越函数ex,lnx与几个导出函数公式及应用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