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9-06-05 08:01胡凯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缓冲区山西省景区

彭 鹏 ,周 莹 ,胡凯丽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旅游景区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国家A级旅游景区是依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及相关 细则评定旅游景区从高到低区分为5A、4A、3A、2A、1A五个质量等级。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显现,包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研究;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特征及效益研究。

总体来看,关于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日趋成熟,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山西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旅游空间研究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研究,以期为山西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概况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现辖11个地级市118个县级行政单位。山西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旅游资源较为富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准确描述。截止到2018年10月,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共有172家,其中5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95家、3A级景区39家、2A级景区24家、1A级景区6家。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指实际最邻近距离和理论最邻近距离之间的比值。本文借用该方法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测定。

2.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在一定区域内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可用来测算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集中程度。

3.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强度主要用来描述区域旅游景区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以及分布形态的变化情况。利用ArcGIS10.2软件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资源点)进行核密度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人均GDP数据主要来源于2018年山西省各地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借助LocaSpaceViewer软件,对每个景区进行精准定位,建立包含景区坐标信息的Excel数据库,导入ArcGIS10.2软件中,生成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图,并分别同山西省地貌图、主要河流图、主要交通图进行叠加分析。依托ArcGIS10.2软件,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总体格局、空间分布类型、空间集中程度和空间分布密度进行分析。运用缓冲区工具、插值分析工具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表1 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状况

三、研究结果

(一)景区空间总体状况

通过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数据的整理,得到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状况表(表1)。由表1可知,山西省国家A级景区地市分布差异显著,平均每个地市拥有16个A级景区,晋中地区的A级景区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晋北和晋南地区。其中,景区数量在平均值之上的地市有4个,分别为晋中市、太原市、运城市和晋城市。景区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地市为晋中市(32个)、太原市(21个)、运城市(20个)。朔州市仅有5个A级景区,数量最少。

(二)景区空间分布类型

基于ArcGIS10.2软件,计算出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整体最邻近指数以及各地市最邻近指数,结果整理可知,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整体实际最邻近距离大于理论最邻近距离,最近邻指数R=1.15,大于1,空间分布类型为均匀型。从各地市范围来看,大同市、晋城市等六个地市最邻近指数大于1,空间分布类型为均匀型,吕梁市最邻近指数较小(R=0.55)集聚程度最高。

(三)景区空间集中程度

用地理集中指数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集中程度进行测算。假设山西省172个A级旅游景区在11个地市平均分布,即每个地市内约有16个旅游景区,此时的地理集中指数为9.83。经计算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为10.79,表明在地市级尺度内,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较为集中,但集中程度较低,趋于均匀分布。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均匀状,有利于各地市间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山西省全域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景区分布密度分析

为了更深层次地探究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集聚特征,利用ArcGIS10.2软件中的Density功能,得到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核密度图(图1)。

由图2可知,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现以下特征:第一,整体呈“一核两带”的空间分布格局。“一核”指太原南部和晋中西北部区域,“两带”指中部沿大同—忻州—太原—吕梁—临汾—运城组成的旅游景区分布带,西南部沿阳泉—晋中—长治—晋城组成的旅游景区分布带。第二,空间分布不平衡,各地市的景区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出现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高值中心出现在太原、晋中、运城、长治、晋城、阳泉等地区,低值中心出现在朔州、吕梁等地区,而大同、忻州、临汾则处于中间位置。

图1 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图

四、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一)与水体的关系

借助ArcGIS10.2软件,对山西省主要河流分别做5km和10km的缓冲区。统计得出:在5km缓冲区内共有景区25个,占总数的14.53%;其中4A级以上景区有19个,是4A级以下景区数量的三倍。10km缓冲区内4A及以上景区多达36个,占比34.95%,4A级以下景区有21个,占比30.43%。由此可知,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与河流的关联性较大,且高等级旅游景区对河流的依附性较强。

(二)社会经济的关系

以山西省2018年各地市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将各地市行政点数据导入ArcGIS10.2软件,借用Raster Interpolation工具中Spline功能进行插值,得出山西省人均GDP分布情况,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分为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和四级区4个级别。将插值数据图与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图叠加(图2)。

分析可知,随着人均GDP的减少,A级旅游景区数量显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一级区域内共有A级旅游景区28个,占总数的16.28%,该区域的人均GDP较高,经济较为发达,但A级旅游景区发展所需的土地、环境等自然条件相对较难满足,因此该区域景区数量较少。二级区是A级景区分布的重点区域,共有景点77个,占比44.76%。其中,4A级以上景点有53个,占全省4A级以上景区中总数的51.46%;4A级以下景点占了34.79%。从三级区开始景区数量逐步减少,其中三级区有景区40个,占比23.26%;四级区景区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15.70%,其中两个分区内分布4A级以下景区数量占比均高于4A级以上景区。

综上所述,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数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高而增多,且4A级以上景区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联系更为密切。

图2 山西省人均GDP与A级旅游景点分布图

(三)交通的关系

在ArcGIS软件中对山西省主要铁路和高速公路分别作5km、10km的缓冲区,将得到的缓冲区图与A级旅游景区分布图叠加,统计缓冲区内A级旅游景区数量可知,在交通线5km范围内,共有A级景区30个,占景区总数的17.44%;在10km范围内,共有A级景区84家,占比48.84%,其中4A级及以上的旅游景区有57个,占其总量的 55.34%;4A级以下的景区有 27家,占39.13%,这表明交通线对旅游景点的分布影响密切,级别越高的景点越接近于交通线。

五、结论

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为晋中市,有32个景区;朔州市最少仅有5个,晋中地区景区分布数量略高于晋北地区和晋南地区。

2.山西省A级景区最近邻指数1.15,地理集中指数较小,省域范围内景区空间上呈均匀状态,地市级范围内景区分布状态多样,整体呈“大分散,小集聚”状态分布。

3.核密度分析结果显示,省会城市太原的核密度较高,西部地区密度较低。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分别形成条带状的密度结构。

4.A级景区分布对水源的要求较高,多分布在河流附近。山西省A级景区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的地区。尤其是高等级旅游景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交通通达度要求更高。

猜你喜欢
缓冲区山西省景区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串行连续生产线的可用度与缓冲库存控制研究*
基于ARC的闪存数据库缓冲区算法①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