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主学习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6-06 06:05陈菲
课外语文·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并且将伴随一生。在自主学习日趋重要的情况下,先分析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法的必要性,再阐述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法的具体举措,借此希望教师重视课堂中的阅读教学,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法的必要性

(一)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教育部2017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基本特点。”其一,就“工具性”而言,是要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进入学校学习,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语文,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话,我们需要独立理解才能与别人进行交流,大到语文这门基础性的学科,我们学好才能更快地、更独立地去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其二,就“人文性”而言,应该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主学习,并在阅读中经过人文的熏陶获得个性体验,提高语文素养,把语文的人文性融入血液中。课后,我们自主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以自身独特的力量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贡献。

(二)师生关系转变的关键

我们处在新时代,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怎么能赶上时代的潮流呢?在各界高呼转变学习方式的浪潮中,教育部2017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创设综合性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三大学习方式的领头羊,势必要勇挑重任。只有转变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更好地运用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学生把教师视为“神”,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从未敢挑战知识的权威,也从未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在新课改下,只有转变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存有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课堂足够精彩,吸引学生不自觉地自主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多媒体,以便学生自主学习。

(三)学生自身发展的奠基

在未来的时代,学生是否能在竞争力上略胜一筹,是否能在新时代知识的海洋中驾轻就熟,是否能发挥自身隐藏的巨大潜能,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能唯答案是从,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次,要把这种独立思考的想法付诸实践,在课文教学时认真学习,在课后练习阅读时,运用知识迁移实现自主学习;最后,把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延及各门学科乃至日常生活。自主学习不仅能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而且能使学生养成终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受益匪浅。

二、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法的具体举措

(一)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

学语文,就是要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独立地阅读。多读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千百年来行之有效。只有学生多读,自己亲身体验其中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当我们学习文言文《陈情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补充背景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去朗读文章,体味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当学生读出作者面对“自古忠孝难两全”的抉择时,让他们带着问题再次朗读,作者最后是选择养育之恩的祖母,还是知遇之恩的帝王?当学生多读,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加上教师的点拨,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后也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育部2017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加以指导,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自主閱读的世界中去。对于那些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基础加以引导,或推荐他们看《一本好书》等相关的综艺节目,让他们形成阅读的习惯,逐步进行自主阅读;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教师可以把同类书目推荐给学生,让他们进行群文阅读。

(二)教师的讲解吸引学生自主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趣味性。教师讲解一篇课文时,自己应该钻研课本,体味文中的情感,然后运用文中所包含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以获得思想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现代诗《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文章,然后用图片来展示文章中的画面,并在图片激起兴趣的基础下自主学习并体味作者的豪情壮志。

2.实践性。如在学习《诗经》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依依”的含义,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工具书查找它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句子去判断这个词语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知教材,绘声绘色地讲解课文内容,而且也要把焦点投放到学生身上,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3.鼓励性。在课堂讲解的时候,教师抛出一个问题,需要学生举起小手回答问题时,教室往往鸦雀无声,学生默不吭声,头也不敢抬起,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踊跃地站起来。当学生越来越积极地回答问题时,教师已经把学生带到课堂的情境中去了。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回答得好,教师不要吝啬自己赞赏的言辞,学生受到表扬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得不好时,教师要加以引导,给予鼓励,当学生感受到教师注视的目光后,会信心倍增,继而独立地学习。

(三)练习促使学生主动迁移

叶圣陶在《如果我当教师》的文章中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课堂上学习的一篇篇课文,进行的一个个阅读教学都只是例子,学生要凭借在阅读课上所学到的技能和方法,去独立地应对考试。

在遇到字词问题时,学生首先要判断是否认识这个字词。如果认识,就要凭借日常积累想想有几种意思,哪个意思适合这个字词在句中和在文中的含义;如果不认识,就要找到这个字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来思考它在文章中的意义,特别要学会在阅读中发现有效信息,对其进行精准解释。

在分析文章思想情感时,学生首先应该利用课堂学习课文的方法先通读全文,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大致知道是喜悦还是忧伤,是父子情深还是朋友之情;然后再从文章中相关字眼来证实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或通过环境或通过时间线索;最后用简练的语言对文章中的情感加以概括,并说明自己的缘由。

在回答开放性题目时,教师要发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各抒己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新课程改革下,开放性的题目如雨后春笋,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自由发挥。在考试时,学生遇到开放性题目时,可以利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和积累的知识去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四)与学生生活实践自主融合

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中最主要、最为活跃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在课前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课上吸引学生自主思考,课后让学生练习主动迁移,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语文资源,努力挖掘学生自身潜在的资源,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徐林祥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提到:“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社会生活积累就是最丰富、最有活力的课程资源。”课堂上最为丰富、有活力和有趣的资源的来源是学生,教师把学生自身的经历作为阅读教学的激发点,把学生的社会积累作为自主学习的突破点,在与学生生活密切融合的情境下实施阅读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雨巷》这篇课文时,戴望舒為我们展现了一幅烟雨朦胧的江南画卷,画卷中有一个撑着油纸伞走在江南小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题目,看到“雨”时学生们自然会想到伞,而文中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对于油纸伞,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油纸伞,或者其他媒体上有没有看过,油纸伞和平常的伞有什么不同,看到油纸伞有什么感觉;其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或其他媒体上见过的江南小巷,让学生想象在江南小巷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和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撑伞的画面有何不同;最后,这个姑娘,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印象中的丁香,或者教师多媒体展示丁香及其花语,至此,一个完美的画面完整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学生结合自身下雨时看到撑伞的画面与文章中描绘的画面相比较,是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文本相碰撞的结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既开发了学生自身潜在的资源,促进其对文本的理解,也找到了学习与生活的连接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3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   版社,1992.

[3]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韩锦锦.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D].文教资料,2012(12).

[5]刘旭新.语文阅读和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J].学语文,2007(1).

作者简介:陈菲,女,1995年生,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