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疑趣课堂的实践分析

2019-06-09 10:18施红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施红燕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在经历过传统教学法之后,迎来了创新教学的新时代,而创新教学应从提出“疑问”与主动“思考”开始。小学教师要关于给学生们创造疑问,并引导他们围绕问题的重点展开联想。在小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应该本着平等互助的原则,协作探讨,使小学生们在疑问中培养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疑趣课堂  季国栋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32-01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们要把“疑”当作小船,把“趣”当作风帆,让小学生们感悟到“疑趣课堂”的乐趣,让他们沉浸其中,在这样的绿色课堂上体会数学知识的奥妙。“疑趣课堂”让小学生们真正意识到数学科目的学习乐趣,学生们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疑中带趣、趣中有疑,趣味性与知识性融汇贯通,相互伴随,而又怎样使“疑”、“趣”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呢?这是值得深思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疑趣”教学的内涵。

1.“疑趣”教学是“情感”与“理论”的相互关联。

“疑趣”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情境模式,使小学生在疑问——解疑——再生疑——再解疑中反复提问,而问题是不断升华的,不存在停滞不前,这种不断上升的学习过程会让小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小学生本身就喜欢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而“疑趣”教学把这个过程扩大化了,让孩子们能够重新寻找到数学课堂其实并不是数字和符号的代名词,而是快乐与知识共同构成的奇妙世界,这样的数学课堂小学生们怎会不喜欢呢。

2.“疑趣”教学是“兴趣”与“思维”的相互渗透。

思维在前,兴趣在后,思维是基础,兴趣是动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只有增设趣味盎然、极具挑战的学习环境,才可能让小学生们把初级兴趣逐步转移至深层学习中来,让学习成果最终成为社会素质的延伸。兴趣可以说源源不断的灌溉着思维之花,而思维能力又不离不弃的陪伴着兴趣稳步前行。

3.“疑趣”教学使“学生”与“数学”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幼年时期的孩子们,他们的思维能力暂时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但是数学科目内容往往多伴有抽象内容,这与小学生固有的思维形态产生了矛盾,而“疑”、“趣”结合的数学课堂,既能使数学教学与小学生的经历相符合,又能让他们对于枯燥的数学科目产生兴趣而达到接受、喜爱、运用的最终结果,让数学能力有高有低的学生沟通无障碍,学到一起,通过兴趣爱好“玩”到一起。

二、以“激发兴趣、设置疑问”为主线,与课堂教学融汇贯通。

认清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熟悉掌握教学中的实际内容,这时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若可以灵活变通,那么数学课堂就会显现出良好的效果。下面就以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季国栋的教学理论为参考,分析研究“疑趣”教学的优势。

在教师季国栋的“小猫钓鱼”一文中,通过常规性思维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小猫”找“鱼”,四只小猫找一条鱼,故成功机率只占25%,但换个角度思考,若采用“鱼”引“小猫”这样的方法,一条鱼与四只小猫想对应,怎样都能找到小猫,成功机率是100%。这样的方法会让小学生们很快产生疑问,思维模式有所变化,“逆向思维”模式建立,进而不断发问“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而后马上与“秀才请客”这个故事衔接起来,提出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知道原来已经有几位客人,从而使逆向思维模式更加明确。“数学的心脏”是“问题”,这样的说法更加形象化了“发问”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中有多么高的价值意义。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学生们怎样没有问题提出来呢”,而孰不知要想在知识中形成疑问,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发问环境——问题初期(指向性并不明确存在)——问题的形成——交流讨论——价值性疑问。从这样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一个有意义的、公认的、值得讨论的问题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组合发展才能产生,而没有经历思维模式的发散性、逆向性训练,想要产生这样的过程,以至于达到学习目的的状态并不容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由以上两个逆向思维的小故事而激发出的学习兴趣因为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且意义与价值显著,所以会使小学生们保留长久,并且一直会伴随兴趣的延伸与发展。这整个设置疑问、激发兴趣的教学过程中,看似简单,实际上数学老师采用的方法是经过仔细琢磨与研讨的,从“道理兴趣”、“情感兴趣”,到“产生疑问”、“解释疑问”、“转化疑问”,以上这些环节的相融相生,让“疑趣”课堂疑中生趣、趣中解疑,平衡了小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薄弱项,更让他们体会到了逆向思维更容易解决疑问,小学生们学习起来才更有动力。

三、“疑趣”教学的实践分析。

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趣”不要把它理解得过于狭隘,而是要求数学课堂充满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们不再因为数学科目本身的硬性理论知识而感到乏味。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你能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来测量金字塔有多高吗?我们来看科学家是怎样测量的吧。首先他在金字塔旁插了一根木棍,当这根木棍被太阳照射的影子与木棍同样长时,科学家测量了金字塔的影子长度(这个长度很容易就能测量出来),之后又测量了金字塔底边周长,取了周长的一半这个数据,最后他把这金字塔影子长度和底边周长一半的长度相加,就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有多高。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家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运用了哪些知识内容呢?”

总结:

由此,小学数学课堂应构建成“疑”、“趣”相生的课堂,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才会使知识得以更为有效的传递,数学知识体系才会更富生命力,而这样的数学营养才是真正的营养。

参考文献:

[1]刘爱东.《小学数学“疑趣”课堂的内涵与实施策略探析》[J].科研视窗(小学教学参考),2016:89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