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2019-06-11 11:15赵玉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应对策略

赵玉强

[摘要]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对内蒙古部分高校169名辅导员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内蒙古地区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上表现不明显,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表现突出;在收入、工龄和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内、外部入手,预防和干预并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38-03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他们工作状态的好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之后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等一系列文件,旨在努力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到新水平,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而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受发展空间、角色模糊以及薪酬待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以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为样本公布的“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作为大学教师的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内蒙古5所本科院校、2所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導员为调查样本,发放问卷200份,筛选后保留有效问卷169份。样本信息见表1。

(二)研究工具

职业倦怠问卷采用李超平、时勘修订国外的《工作倦怠量表MBI-GS》,本量表经研究在国内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问卷由22道题目组成,包括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三个因子,其中情绪衰竭9道题、人格解体5道题、成就感低落8道题。本研究采用5点计分,1~5分别代表“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总是如此”,分别计1~5分。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得分越高,说明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成就感低落得分越低,说明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本研究对问卷的信度进行重新检验,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的克隆巴赫a系数分别为0.853、0.764和0.907。

在原问卷基础上,本研究增加了对辅导员工作适应、工作喜爱、工作认可和工作感受四方面的问题。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

二、研究结果

(一)辅导员队伍整体构成情况

从样本分析看,女性占到63.3%,已成为辅导员队伍的主体。辅导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与辅导员职业特点较为一致,30岁以下者占37%,31~35岁之间者占40%,3年以内工龄者占54%。已婚者占到72.8%,表明辅导员所承受的家庭责任与工作责任并存。研究生占到66.9%,说明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变化和高学历人数的增加,提高了对辅导员的学历要求。初级职称占到44.4%,与辅导员队伍较为年轻有关联。有42%的辅导员兼有教学任务,这对提升辅导员专业发展有帮助,同时精力的分散又会影响工作质量。辅导员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到34.9%,3000~4999元的占到36.1%,比较符合辅导员队伍现有年龄结构和工龄结构。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

1.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

表2显示,内蒙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得分各维度均显著低于理论均值,说明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程度状况较好,而成就感低落则比较突出。

2.辅导员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辅导员在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是否从事教学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月收入不同,辅导员职业倦怠有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三种收入水平在人格解体维度上均存在差异,从低到高依次为4500元以上、1000~2999元、3000~4499元。(见表3)

工作年限不同,辅导员职业倦怠有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因子上,工作年限越长,情绪衰竭越明显,成就感越低落。(见表4)

职称不同,辅导员职业倦怠有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情绪衰竭因子上,职称越高,情绪衰竭越明显。(见表5)

本研究还表明,辅导员所学专业在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等三个因子上的差别不大,倦怠感不明显。

三、分析与讨论

(一)内蒙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本研究显示,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与人格解体不明显。内蒙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较之发达地区,工作节奏较慢、工作压力较小、工作环境相对轻松,加之近年来内蒙古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素质逐年提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倦怠的高发生率。在开放问卷中,76%的辅导员认为比较适应目前的工作,64%的辅导员比较喜欢目前的工作,也说明辅导员在情绪资源和工作投入方面保持相对积极的状态。

内蒙古高校辅导员的成就感低落表现最为突出,说明辅导员在工作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价值观明显不足。这与很多高校辅导员都是研究生学历有关,他们对自身的成就期望较高,而辅导员工作琐碎、责任大、晋升空间有限等,二者形成较大的反差。

(二)内蒙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息差异分析

研究表明,内蒙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在月收入、工作年限和职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工作年限长短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辅导员情绪衰竭得分最高,个人成就感低分最低。研究数据表明,对辅导员而言,工作3年以上会迎来第一个倦怠期,10年以上将是职业倦怠的高峰期2),本研究支持了相关研究结论,说明工作10年以上的辅导员应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对象。此年龄段处于职业发展的关键期,经过多年的磨炼,他们大多已成长为业务骨干,对职业的期望、自我发展的要求会提高,但因未来发展空间有限,更多感受到的是来自重复工作的枯燥和生活的压力。旦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失落感便很容易出现。

具有高级职称的辅导员情绪衰竭得分最高。高级职称的辅导员一方面要完成辅导员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有一定的科研和聘岗等压力,容易产生倦怠。另外与其他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相比,在收入和专业发展方面,辅导员都处于弱势,会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

月收入在4500元以上的輔导员个人成就感得分最低。相比普通教师,辅导员整体收入偏低,月收入在4500元以上的辅导员基本工作多年,但与同龄教师比较收入较低,会降低个人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本研究还显示,辅导员多半能适应辅导员工作(76%),也比较喜欢目前的工作(64%),但在对自己的工作评价选项中,“工作中遇到问题很少能得到帮助”“工作繁杂、耗时耗力、难以应付”和“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理解”排在前三位;辅导员工作中感受最深的是“在工作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学不到新知识和技能”“在组织中提升的可能性很小”排在前三位,可见辅导员工作中普遍存在消极体验。

四、对策与建议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而高校辅导员是重要的承担者,其工作状态如何,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预防和干预职业倦怠,提高工作实效,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提升辅导员工作成就感作为关键突破口

教师职业成就感包括物质成就感、人际成就感和精神成就感,受到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念、成就认知与期待、成就归因以及外界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与认可、组织氛围及管理行为、人际关系等内外部因素影响3。因此,提高辅导员的成就感应从内外部入手。

就内部而言:

第一,辅导员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正确的认知。辅导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与专任教师的工作截然不同,辅导员要认识到自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避免与专任教师比较,安心本职工作,接受和认同自己的身份,不自我贬低,用平和的心态投身工作。

第二,树立合理的角色期待。辅导员的工作多是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和解决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明显的工作成就难以体现,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树立合理的期望值,淡化对突出工作成就的追求,将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作为自己的追求,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不平凡的价值。

就外部而言:

第一,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薪酬待遇属于低层需要,其是否满足决定着高级需要的出现与满足。有研究表明,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影响较大4。工作的物质回报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组成。为此高校要落实辅导员的待遇,确保辅导员收入不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如有些高校推出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及业绩确定职级待遇,分别享受从副科级到处级待遇等。

第二,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从组织氛围角度营造理解、尊重辅导员工作的文化;为辅导员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自我提升机会,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作内涵;配齐辅导员数量,避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畅通辅导员表达诉求和求助的渠道,将EAP引入高校服务于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给予辅导员人文关怀和工作帮助等。

(二)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规划,推动专业化进程

本研究表明,工作年限越长,辅导员的情绪衰竭越明显、个人成就感越低,说明职业倦怠有随时间动态增长的特征。为预防此现象的出现,需要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规划,用合理的职业规划指导并牵引辅导员的工作,每一个阶段都有阶段性的任务与目标达成,从而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目标,有效避免工作时间越长越看不到希望的消极体验。另外,帮助辅导员走上“专业化”的成长方向,在从事具体事务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专业性”,将工作中的问题、难题转化为研究,开展有自己特色的科学研究;开设相关的学生成长、思想教育的专题课程与讲座,让辅导员也拥有自己独属的教学和科研,会有效地提升其价值感和成就感,促进其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2]付娟.新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

[3]邓睿教师职业成就感:内涵、来源及影响因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5):91-97.

[4]肖述剑.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高校的数据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69-71.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应对策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