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2019-06-11 11:15潘刻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实施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潘刻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国的高校一定要切实将这一理念深入贯彻到教育课程中,做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在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开展教育工作的发展背景中,有很多高校在开展教育课程时,都融入了创新性的思想政治理念,结合思政理念和高校专业学科,使高校的专业课程具备育人和立德的综合性教育功能。因此,从高校的声乐专业进行探讨,根据声乐课程的教学特征,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并融入高校声乐教育课程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解决声乐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14-02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是在社会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教育的教学背景下,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围绕这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核心价值思想的引導,开展对高校学生的立德育人的教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要求高校的课程在知识体系上必须体现出思想政治的教育元素,高校的教育活动必须要肩负起育人立德的教育工作。高校的教师要承担起育人立德的教育职责,我们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较单一,需要逐渐地转变成通过各个专业和学科课程的教育,体现出我国思政德育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课程里,教师要目的明确地坚持以马克思的思想主义当作发展的指导策略,使高校学生具备更加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高校声乐课堂教育中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

(一)从声乐作品教学题材中引导思政教育的策略

声乐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思想精神和时代变化的内容,作品中体现了新时代发展,反映出在不同时代里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更是将时代的变化和人类在发展中的价值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明显反映了音乐创作当时的时代要求与音乐作者的世界价值观。

正因如此,在高校的声乐教育课堂里,选择优秀的、能够反映时代价值的音乐作品,能够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向时代的主流价值方向不断靠拢,利用声乐作品中的词曲情感,激发学生的家国理念、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内心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文理念精神。将这些积极健康的教育要素转变成新时代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念,提高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张寒晖在1935年创作了抗战时代的经典名曲——《松花江上》,创作的背景是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蒋介石却对侵略者选择不抵抗的政策,驱赶东北军官兵,使官兵携老带子,在关内流亡,不能报仇,不能归家,还要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为内战卖命牺牲,官兵的心里都堆积着无限的怨愤和悲苦,需要倾吐和爆发。在这种抗战背景中,张寒晖创作了这首经典的歌曲,以悲凉的声调唱出了抗战时期百姓与官兵悲愤的心声。《松花江上》这首歌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时期追求民族独立、坚决反对侵略战争的时代要求,20世纪的30年代到40年代,此歌曲成为“流亡三部曲”之一,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在改革开放时期,蒋开儒、叶旭全与王佑贵共同创作了《春天的故事》这一声乐作品,内容中讲述的是1979年的春天,我国第二代的领导人邓小平在深圳描绘的改革开放的发展蓝图;在1992年的春天里,邓小平在南巡时,又开拓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新的发展局面。这首歌曲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经典名曲,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部作品强烈地表现了我国人民追求富强、发展、民主、文明的社会时代性,获得了我国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大赛的金奖和中宣部金钟奖等奖项,是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声乐作品。

2015年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播出了《共筑中国梦--“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演唱会》。这次演唱会围绕着“我国人民向往美好的生活,以此为奋斗发展的目标”这一核心方向展开,选择了18首在群众里认知度比较高,流传比较广泛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例如《天耀中华》《坐上高铁去北京》《时间都去哪儿了》《共筑中国梦》《强军战歌》等积极向上的歌曲,邀请了多位深受群众喜爱的歌唱家来演唱这些曲目。另外,“九三阅兵”与“银河少年”这两个合唱团的成员也参加到这次演唱会的演出中。演唱会的主题分成三个篇章:第一篇是“国家之梦”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中的伟大“中国梦”,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凝聚了对祖国和党的支持与热爱;第二篇是“人民之梦”的主题,表达了我国当代人民对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篇是“未来之梦”主题,这一主题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的追求,更体现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伟大构想的意义,体现出大国的担当和责任。这些演唱会上一系列积极向上的声乐作品,凝聚了中国的强大力量、弘扬了我国的民族精神、传播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上这些在不同时代创作的经典声乐作品,都是我国人民不断追求民主、富强、文明和独立的有力证明。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演唱歌曲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育人立德的教育理念,制订课程方案时,要选择一些积极向上、能够体现我国核心价值观的题材和声乐作品,利用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时代情感,在无形中开展深入的教育工作,高效发挥声乐教学育人立德的重要作用。

(二)声乐作品在演唱中的情感体验

声乐教学的课程内容以嗓音的训练模式为教学基础,用表达歌曲的内在情感作为演唱的技巧方式,通过演唱者的优秀唱功和演唱情感将歌曲的内在含义富有感情地表达给观众。教师在教授声乐演唱的教学过程里,一定要重视演唱者对歌曲情节的体验和歌曲创作者在歌曲中表达的情感,要激发出演唱者在歌曲价值的认同感。一个演唱情感十分到位的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融入创作歌曲的时代背景中。教师在声乐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创作者在歌曲中表达的快乐、忧伤、愤恨等不同的心理情绪,了解创作者的理想和追求。这种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教授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这一选段时,首先,要确定好正确的角色定位。人物角色杨白劳,是一个深受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农民角色,没有办法上交地主规定的租金,大年三十还要到处躲账,最终还是受到了地主黄世仁的要挟逼迫,不得已用亲生女儿去抵租金。课堂教学里,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去体验作品中的情感,体验杨白劳面对压迫的悲愤和无奈心理,利用声音、神情和肢体动作将杨白劳悲愤的情感表达出来。演唱的声音要哽咽,带有苍凉感,步履沉重无力,其神情要将角色的无助和无奈表現出来,教师要用这样情感表现凸显角色,来引导学生掌握好演唱中的心理情绪,这样才可以表达出角色的心理情感,反映出人物追求平等、自由、法制、公正的内心向往。演唱过程中,男中音的音色更能够将杨白劳内心世界的愤恨、无奈、苍老深刻地表现出来。在演唱结束后,回归现实,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进行作品情感的分析对比,这样才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

例如,教学《我爱你中华》时,音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歌词内涵。这首歌利用宽广优美的旋律,表现出了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师在教学课堂里,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曲的含义,引导学生体验声乐作品的情感;最后,教师帮助学生在演唱中深刻地表达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歌词中“但是我最爱的只有你,可爱的中华”一句是副歌部分,最能真挚地体现爱国热情。

(三)声乐作品中演唱的评价策略

声乐教学的评价模式是高校声乐教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通过思政课程的教育后,检验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有所提高,也可以检验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鼓励大学生积极地进行思想学习,强化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深入地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重视评价的基本原则,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果,着眼于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与发展。评价时,教师要结合肯定和表扬的评价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心。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代高校的声乐教育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开展育人立德的教育要求中,高校教师要提高自己在思想政治上的认识,不断创新,将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和高校的声乐专业课程的教育特点充分地结合到一起,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制定高校声乐教育课程的思政方向和技能目标,要组织好声乐教学的活动方案,用科学的方式评价高校声乐的教学课程,以此促进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0.

[2]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

[3]杨瑞庆.中国歌剧优秀唱段选[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实施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