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有氧健身教学创新改革的策略研究

2019-06-11 06:30沈艳朱清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互联网+互联网

沈艳 朱清华

摘  要:有氧健身教学是现代高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也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谋求改革、完善。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有氧健身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切入点,给予简述,再以此为基础,论述当前高校有氧健身教学的不足以及创新改革的可行策略,给出利用互联网创新课程内容、加强教学交互、应用新式教学方法等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少许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有氧健身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a)-0009-02

有氧健身教学是指以有氧运动为核心、以健身为基本目标进行的体育类教育活动,在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且收效良好。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在于,综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有氧健身教学是其核心实现途径之一。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工作也出现了更多进步,“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有氧健身教学的要求更高,传统模式的弊端也更加明显,就相关问题和改革策略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1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有氧健身教学的基本要求

1.1 全面开展

全面开展,是指高校有氧健身教学不能单一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应正确看待教育多元化的基本趋向,利用“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信息高效交互的优势,使有氧健身教学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加。如传统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教材为主,课堂阶段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对有限。“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共享池实时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向,提升教学效果。

1.2 延伸开展

延伸开展,是指摆脱传统有氧健身教学片面局限于课堂的弊端,将教育工作延伸到课外甚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我国成年人、大学生群体的亚健康情况正日趋严峻,需要给予重视,另一方面任何教育工作都带有长期行特点,需要设法实现“教育生活化”,提升教育成效。在“互联网+”时代,有氧健身教学延伸开展具有了远程实现的可能,教师可以借助各类通信工具,与学生实现远程交流,给予指导和教育,包括有氧健身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进一步保证教学成果。

1.3 针对性开展

针对性开展,是指在进行有氧健身教学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群体的需要,拟定更具科学性的教育计划,包括渐进性教育、分组教育等等,从而保证学生得到足够理论知识,也能获取更契合自身需要的教导。如一年级学生首先应培育其有氧健身意识,大二年级学生可接触更具结构化特点的理论及养成进行体育运动习惯。针对性开展有氧健身教学,是高校工作优化的实际需要。

2  当前高校有氧健身教学的不足

2.1 教学内容缺乏变化

当前高校有氧健身教学的典型问题之一,是内容缺乏变化,部分高校将有氧健身课程的课程内容用田径类项目进行开展。有研究人员曾针对我国东部、中部部分高校进行过调查,从结果上看,以田径类项目为主、开展有氧健身教学的高校,占样本总数的86.5%(122/141),仅有少数高校会增加一些新式内容,这也为后续高校有氧健身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1]。

2.2 教学方式僵化

教学方式僵化的问题,在各地高校中普遍存在。由于有氧健身教学本身开展的途径较少,因此高校往往不愿意尝试突破创新,学生对此积极性也有限。在研究中,50%的学生表示对有氧健身教学的方式“不关心”。有66%的教师认为现有有氧健身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但又无法获取更具价值的方式。在学校管理者中,约有42%认为有氧健身教学的目的是为提升学生素质,采用何种方法并无本质区别[2]。

2.3 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时间和教学成效是两个息息相关的元素,较长的教学时间,往往可以获取更好的效果。研究人员在部分高校提供的资料中发现,大约60%~70%的高校,每周體育课不超过90min,其中40%左右的高校有氧运动教学占比不超过20%。换言之,一半左右高校学生每周仅能获取90min左右的有氧健身教学,这与学生实际运动时间所需并不完全匹配[3]。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有氧健身教学创新改革可行策略

3.1 利用互联网创新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创新,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有氧健身教学创新改革的基本方式,也是后续教学活动具体优化的核心依托。从运动效果和教学时间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可以发现田径运动依然是最具价值的有氧健身教学项目,应予以保持。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同类高校、国外高校的教学经验,谋求田径运动框架下的教学内容改革。如互联网数据显示,体育实力较强的高校会应用比赛的方式进行有氧健身教学。各地高校可以将中长跑项目更新为小组制,同样采取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求胜心,使其更积极的参与到有氧健身活动中。此外,互联网还能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帮助教师在课堂理论教育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方向。

3.2 加强教学交互

“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应用,强调的是以互联网优势为核心,谋求范围化、长期化的思路革新。就高校有氧健身教学而言,互联网能够创新课堂内容,也能改变传统教学的空间、时间限制,大大提升教学的交互性。如德国高校已经普及校内教学APP,利用智能设备的基本优势,使学生借助APP获取教师的远程指导,得到校内信息库资源,从而实现信息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信息的高效交互。国内高校也可以参照这一模式,如课堂内容为“接力跑的技巧”,借助互联网以及APP,教师可将核心内容进行发布、传输,学生则能够实时获取相关知识,即便课堂阶段未能完全理解知识,也能在课后再次利用互联网与教师进行交流,寻求帮助,从而提升有氧健身学习的效果。

3.3 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育工作的变化一方面受到时代发展推动,另一方面也受益于技术进步,能够始终契合时代要求。就高校有氧健身教学而言,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现有教学活动时间不足、方式僵化等问题得到解决。如翻转课堂模式,该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提前将有氧运动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以数据包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利用高校学习压力小的优势,借助课外时间进行理论的吸收。进入课堂阶段后,教师直接评估学生有氧运动的实践能力,并就其中的问题进行指正,学生则结合课前学习的疑惑,针对性谋求提升自身有氧健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此外,以互联网为依托,还可以通过微课等模式,实现知识的延伸和重构,多渠道提升有氧健身教学质量。

4  结语

现代高校在进行教学时,拥有互联网作为依托,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更高质量的教育。就有氧健身教学而言,其现有不足包括内容缺乏变化、方式僵化、时间较短,未来应至少做到全面开展、延伸开展和针对性开展。“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改革,应强调技术利用和内容变化,同时加强教学交互,并应用新式教学方法提升工作质量。上述理论可作为后续工作的思路之一,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 刘华波.“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实验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06-107.

[2] 尹珊珊,陈芹,侯胜.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健身瑜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0):54-56.

[3] 邓燕程.广场健身舞在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7-49.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互联网+互联网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