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资源建设研究

2019-06-11 11:15宋宇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社区教育

宋宇红

[摘要]社区教育是一个地区时代发展的标志,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目前国家对县城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既要保持地域特色,又不能丢弃自身办学水平,就县城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资源建设作简单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开放大学;社区教育;融合发展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62-02

一、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开放大学的含义

开放大学与普通大学不同,开放大学承担了一个地区的再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是一个帮助人们进行继续教育和再教育的平台。开放大学摆脱了传统教育的局限,突破了年龄的局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建设学历教育和公共服务教育。开放大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必须具备学习公开和学习可持续两大要素。

(二)社区教育的含义

社区教育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利用该社区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对社区内所有居民提供教育,以提高本社区居民基本素质,促进社区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三)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

1.开放大学教育包含社区教育

县域开放大学承担了该县的终身教育和公共教育工作,而社区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公共教育。开放大学旨在利用最优质、最全面的教育资源向所有有教育需求的人提供教育,社区教育以提高居民基本素质为目的在社区内开展教育活动,其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促进该地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开放大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社区教育涵盖进去,并把社区教育作为重点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2.社区教育以开放大学为平台

社区教育是开放大学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社区教育的开展依托开放大学的教育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时代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社区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社区教育仰仗开放大学自身所带的互联网优势并以此为平台进行居民教育。

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相互连接、密不可分,二者共同为社区和地域教育的普及作努力,因此,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的相互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县域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社区教育与普通的课堂教育不同。课堂教育的重心局限在课堂里,讲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目的性并且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够理解,而社区教育的接受者是整个社区的所有居民,县域社区里的居民人数众多且大部分没有知识储备和基础,教育重点在课堂,同时需要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非正式教育,这类教育通常以培训的方式进行开展。社区教育的高需求要求社区具备相对比较全面的教育体系和不同类型的教育计划,单纯的社区教育机构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而开放大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县域开放大学拥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其教育目的也是为了县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开放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社区教育理念的完美契合为二者提供了融合条件,也是二者可以融合发展的原因。

(二)教育模式趋同

开放大学的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其最显著的办学特点就是开放性。无论是教育对象还是教育团队以及教育模式都以开放的办学特点来进行指定和选择。开放大学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目的要求其开放范围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而社区教育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开展,涵盖各种教学类型的特性也表明了其自身的开放性,基于此开放性,社区教育机构需要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教育需求、开放各类教学资源。二者教学模式的趋同为其融合发展做了准备,将开放大学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育融入社区教育,可以提高社区教育的水准、为深度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准备工作。

(三)教育资源互通

开放大学的前身广播电视大学具有独特的传媒特性,其特殊的传媒性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且为开展教育提供了便利。

1.获知大众教育需求

开放大学以互联网为平台,在该地域社会的各个层面了解居民的教育需求,这种教育需求本质上也是该社区的居民教育需求,基于其捕捉到的教育需求信息,开放大学可以明确教育方向,这种方向同样可以为社区教育所用。

2.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开放大学是一个大学性的教育平台,其平台涵盖了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体系,并且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设备,而这些东西正是社区教育所缺少的。同样,社区教育可以为开放大学引进教育人流,年纪比较大,观念比较保守的人群对开放大学了解甚少,一般在社区参与学习的居民居多,二者的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三、县域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明确社区教育发展计划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在事前制订科学的发展计划,以前的开放大学教育计划中虽然涵盖了公共教育板块,但是并没有将公共教育真正落实到社会教育当中去,在县域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相互融合中,应该把社区教育纳入开放大学的教育计划当中,明确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制定科学的教育体系。

目前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过程中,对社会教育不重视,真正涉及社区教育的层面比较少,所以在以后的融合之路中必须明确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时投入教育资源和人物力资源,创新社区教育的发展,使社区教育的开展物有所值。

(二)争取政策力量支持

社区教育需要投放大量的物力资源,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开放大学目前的财力方面无法支撑社区教育的长期开展,因此,争取政策力量的支持很有必要。

社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活动,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整个县城,积极争取政府力量的关注和吸引其投入资金也是为了县城的发展。目前,社区教育主要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在政策支持上也應该在教育部门下工夫,吸引足够的资助以保证社区教育的长期开展,为县城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县域开放大学对于社区教育板块的涉足较少,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中得到的结论反馈于教育模式是二者融合发展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科学的教育计划,在实施计划的同时密切关注教育成果,吸收社区居民的意见,磨合教育方式,努力研究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计划为社区教育服务积累经验。

(四)县域开放大学主动承担社区教育工作

县域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之路才刚刚开始,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县城越来越被重视,其居民的基本素养直接反映了一个县城的水平,因此开展社区教育必不可少。传统生活在县城的居民对教育不太重视,并且没有接触过社区教育对教育持怀疑态度,在普及教育之前,县域开放大学需要主动承担社区的教育工作,帮助社区居民了解教育的重要性,为教育开展做铺垫。

县域开放大学可以开办宣讲会来向居民介绍大学里的教育内容和不同的专业教育,让居民实际感受教育的魅力,继而主动投入教育活动中去。

(五)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在线下开展教学,需要在统一的时间内将居民聚集到教室里,以一对多的方式开展教育。但是由于居民与普通学生不同,学生主要是在学校中学习,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但是县城居民的可用时间比较零散,想要固定一个时间聚集所有有教育需求的居民非常困难,这就要求教育模式必须要改革创新以适应不同的教育群体。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基于这一大众特点,社区教育可以开辟线上教育模式,居民无需到开放大学的教育点也可以进行学习,极大地解决了聚集居民困难的问题。并且在授课或者教学结束后,没有听懂的居民可以在网上再次学习解决疑惑,开放大学本身的传媒特性为线上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性支持,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将解决大部分实际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六)积极开发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的进行仰仗于开放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仅仅满足于目前的教育资源是不够的,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潮流,开放大学必须吸收和开发更多的教育资源向县城居民普及教育才能真正发挥社区教育的价值。

(七)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

县域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不能埋头苦干,还应该观察周边城市开展社区教育的近况,适时开展交流与学习工作,开放性的结合所有优质经验投入本县的社区教育工作中。

四、结语

县域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反映了新时代全民教育的先进性,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开放大学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需求,居民的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不能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要利用居民的不同学习需求综合开展不同的学习项目。县域开放大学和社区建设都是在为县城和区域发展做贡献,因此,在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会贯通的同时应该以人为本,将居民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吸收居民对社区教育的意见,使开放大学开展的社区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坤明.开放大学服务社会教育的九大功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2]方新立,郭忠霞.开放大学建设对于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的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3(1).

[3]黄文江.社区教育微课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

[4]李洪玉.社区教育的功能与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探究2016(5).

[5]吴遵民,赵华.我国社区教育“三无”困境问题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8(10).

[6]金健栋.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社区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7).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
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