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的自信教育

2019-06-11 11:15肖建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生

肖建河

[摘要]中职生是同年龄学段的职高学生,较普通高中生而言,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自信或对未来感到希望渺茫,但他们同样是国家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行业重要的未来建设者。分析中职生自信缺乏的原因和表现,提出培养中职生自信心的方法,以期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积极面对人生。

[关键词]中职生;自信教育;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56-02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自信接近的慨念是自我效能感,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中职生是同年龄学段的职高学生,较普通高中生而言,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所以他们是缺乏自信或对未来感到希望渺茫的群体。但他们同样是国家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行业重要的未来建设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将“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实在工作中,就要有教育自信,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教育给学生自信。在教育教学中,深刻体会到给学生自信就是给学生精神粮食,给学生动力。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考量了学生不自信的原因及表现以及给学生自信的一些方式方法。

一、中职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进入普高或职校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体制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当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就实行普高和职教的分流。中考后中职放在普高后录取,成绩好的被高中录取,差一点的被职高录取,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好学生读高中考大学,差学生读职校当工人”的对中职生的偏见、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标准更倾向于高文凭高学历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大学生,忽视虽然专业技能较熟练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生。所有这些导致中职生的地位日益下降,甚至在社会上认为是不能读书的人读职校,职业教育衍生为“差生”教育,无形的阴影笼罩在学生心头挥之不去。中职生感觉未来渺茫,当下缺乏学习动力,“破罐子破摔”,久而久之丧失了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二)家庭原因

作为“00后”的中职学生,多数来自较为偏远和未完全脱贫的农村,甚至本身就是由于家境贫困,而中职免学费和能早就业而选择中职的。步入新学校后,面对的是新环境,当他们看到城市居民较为富裕的生活,自然联想到自身家庭,因此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因囊中羞涩而不敢外出正当消费、有的学生自认为穿着打扮土气而自惭形秽等。由于他们心理的发展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少年时期,尚不能正确对待由于家庭原因而在他们身上出现的这些差距,也就是说,不能正确、理性地归因,从而产生羞愧、沮丧、自卑、失望甚至绝望的感觉,使自信心降

(三)学校原因

近年来,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与普高相比,部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校园面积狭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力量缺乏。当学生带着新鲜感和美好的期望步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时,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导致其既对学校反感,也对自己自责,同时又无力改变现实,所以挫折感和失落感油然而生,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四)年龄特征

中职学生入校时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正值青春的花季,也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初步形成时,由孩童时的天真幼稚逐渐过渡到成年人的成熟稳重,在这个时期表现为多极型:即由有时的心花怒放、阳光灿烂到瞬间的愁眉苦脸、阴云密布;从无话不谈、两肋插刀的朋友到拳脚相向,势不两立的仇人;从默默无闻、循规蹈矩的优秀学生到不可捉摸的陌生人。青春的狂安使部分没有特色、没有优势的中职生更趋向于沉默,不愿与人交流,更不愿与人倾诉自己的心声,导致缺乏自信。

二、中职生不自信学生的行为表现

俗话说,孩子天真无邪,中职学生虽然不是孩子了,但由于不成熟,其不自信一般仍写在脸上,体现在日常行为中。

(一)对学习缺少信心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状态。但是,相当多的中职生,對学习严重缺乏信心。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上频繁受挫,直接导致学习焦虑,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所以,他们对学习存在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学习焦虑和厌学情绪。在课余或课堂上说话声音很小,断断续续;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或教师点名提问也是耷拉着脑袋。

(二)人际关系不良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但是,相当多的中职生不知道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很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所以,消极体验较多,长此以往极容易形成自卑或自闭心理。中职生的人际关系不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与人交往时眼神左顾右盼,好像总在提防着对方;(2)行为孤僻,很少能放松地与周围的同学玩耍;(3)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自理能力差;(4)平常看似很听话,顺从教师,但不愿与教师多交流。

(三)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大方面。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个人通过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能力。中职生自我评价由于初中受挫折太多,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从而产生悲观、沮丧、羞愧等情绪,使他们的自我控制水平(如在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较低。

三、培养中职生自信心的方法

(一)入学教育是关键

新生入学时有计划、有目的的入学教育是提升中职生自信的关键。当新生刚踏入校园,新鲜感和陌生感接踵而至。此时紧张而忙碌的军训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抬头、挺胸、向前看……这不单是军训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规范这些动作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信。所以,首先做好军训教育是自信教育的第一课。其次,专业教育是巩固自信教育的必修课。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本位”。为了贯彻教育部的《意见》,开学初的专业思想教育就显得很重要:对专业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立志献身于专业、服务于社会的决心。只有学生的专业思想基本明确了,学生才会信心百倍,朝着学好专业、服务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二)改變认识是基础

从不自信的原因及表现看,学生的不自信归根结底首先是思想上的不自信。“对症下药”,关键是要改变其不自信的思想认识。要做到思想认识的改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分析、引导、教育:如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方面来引导,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中职所学专业是根据学生志愿选择而定),就要树立目标朝着学好专业而努力奋斗。只有专业学好了,动脑、动手能力加强了,就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的挑选,就能胜任今后的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努力学习是朝着心中理想目标奋斗,达到思想上的改变,重拾信心。

(三)能力提升是核心

自信来源于自己知道、会做、懂得,来源于某个方面的长进或提高,来源于通过自己的劳动服务于社会或能为社会作贡献,所以说能力的提升是学生自信提升的核心。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注重中职生某些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如我校是专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学校,我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说、弹、唱、画、跳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些能力的强弱关乎学生今后的工作,更关乎学生自信的提升。如每天的课前十分钟说话,每天三十分钟的练字,每天课后的钢琴练习、舞蹈练习等都是为了培养幼师生的基本能力,同时我们也发现通过练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动手书写的能力提高了,当教师表扬他们的进步时,他们心里仿佛吃了蜜一样甜,高兴写在脸上,自信溢于心头!特别是对那些很在乎别人的在乎但自己又没什么能引起别人的在乎的学生来说,这就是很好的提高信心的途径。

(四)赏识教育是必要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重拾自信心。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学生个人的爱好与特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如诗朗诵、演讲、棋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比赛,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在他们有特长的领域里找回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教师不能用“学习成绩好”这唯一的一把尺子来要求所有学生,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这样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旦获得成功后就看到了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地方,从而产生自信,自觉克服其自卑心理。

(五)消除偏见是辅助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仍需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型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做出成绩,成为这一行的专家、能人。作为中职生,暂时的文化成绩不理想,家境不是很宽裕,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练就某项过硬本领,可成为专家、能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因为技能型人才同样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职教育?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呢?消除以往的偏见,重拾中职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黄超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2]杨苍芝,陈宇.浅谈中职学生自信缺失的原因及矫治方法[J].职业,2010(2).

[3]王心国.中职生自信缺失的行为表现、原因及表现策略[J].广东教育,2016(5).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中职生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