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传统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

2019-06-11 06:30李晓利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武术教学应用

李晓利

摘  要: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运动项目,现在中国武术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逐渐衰落,在这一情况下,中国高校在武术教学上应注重以理论文化来树立习武者正确的习武观念、培养习武者高尚的武德修养,以实践教学锻炼习武者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从两方面综合培养习武者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笔者运用中国新时期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应用于日后武术的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中,分析文化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巩固武术在中国的地位。

关键词:传统文化  武术  教学应用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b)-0181-02

中国的武术事业距今已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就已经开设了私人武馆,在皇家也特聘武术师傅教导皇宫中的人,侵华时期侵略者为了占领中华领地首先霸占的就是各大武馆,并要求中国的武士表演和教授。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受到了西方体育文化价值的冲击,武术运动已淡化了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与传承。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1]。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而传统文化也是武术运动的理论基础,内外兼修、术道并重,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多种哲学思想和文化,实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分肯定了习文修武的功效。

1  传统文化在武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武术教学应兼顾户外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古代武馆只注重技术和招式,不进行理论教学,这也是导致古代将才有勇无谋原因。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武术教学上也应增设理论教学部分。主要是以新时期传统文化为武术实践和教学的理论基础,新时期传统文化除了秉承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点,还要有所创新。以新时期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在武术教学中传播竞争和拼搏的意识、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营造武术的传统文化氛围,重视培养武德。武术是对身体素养和力度控制都有较高要求的项目,可锻炼习武习武者的意志力和耐力,多数习武者因意志不坚定、文化意识不强半途而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欲学惊人艺,须卜苦功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都是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2]。传统文化在武术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习武者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要注重武德的培养。历史上很多恃强凌弱例子,习武的目的是保家卫国、强身健体而不是利用武术欺害弱小,这类事情的发生皆因习武之初未能树立正确观念导致的。中国武术向来崇尚以武修德,武德修养以礼为先,这也是新时期传统文化在武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之一。

2  传统文化在武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武术教学要理论结合实践,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与其他运动不同的是武术需要更好的协调能力。保证招式施展效果和力量控制效果。

武术涉及范围广、类型繁复,招式类型上百种,招式外还有用腿法、步法命名的招式,以武学世家姓氏命名的招式等,拳法以五行拳、五禽拳和醉拳最为出名。武术的实践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武礼考核三大部分组成[3]。教师演示就是教师演示教学招式并分解教学,将一整套拳法分解为几个动作方便学生学习,待动作学会后整合连接、勤加练习即为完整拳法。教学方式采用体用攻防的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示动作的做法即为“体”,揭示动作的攻防含义即为“用”,让学生了解练习动作的攻防实用性。武术就是同一动作反复优化规范的过程,所以学生的练习过程也就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练习方式分统一练习和两两试对。统一练习针对初学者,由教师或其他熟练掌握招式技能的学者带领,专人喊口号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为了练习学生的力量可以偶尔停顿,教师去调整学生动作的规范。两两试练就是在学生掌握基本招式后进行的实际操作,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试练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招式促进武术的发展[4]。最后的武礼考核是对武术理论知识掌握和招式运用的双重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传统文化,弘扬文化、塑造品质。

3  武术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中国文化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文化逐渐走向国际化,中国武术被更多人知晓,为了更好地实现武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以整合拳种、强调应用、优化招生、弘扬文化、继承传统、塑造品質这一顺序作为传承模式。来实现传统文化传承。武术的教学能够营造出适合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氛围,在文化氛围中营造学习气氛[5]。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运动,在近期经常受到外国人的追捧,因武术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消耗的时间很长,所以国外的人想要欣赏到中国的传统武术就需要通过中国武术学者外出演出这唯一途径来完成,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出国表演的武者代表的是整个中国,对他们的要求也会很高,除了对武术的专业技能要精进外,在武德、礼仪等多个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武术文化来展现。在外出表演的过程中也应事先挑选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武术文化的服饰,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

4  结语

对于武术教育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对武术的学习,让学者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领悟武术蕴含的武术精神,从而提升学者的德育修养。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达到文武兼修,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原彦平.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新任务——以古籍整理出版为中心[J].出版广角,2018,11(10):9-12.

[2] 李国喜,牛安生.浅谈新形势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党的思想建设的价值[J].党的文献,2017,19(1):122-124.

[3] 李艳荣,张长念,郭玉峰.在武术教学中运用“10字”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6):510-513.

[4] 喻竞.武术教学内容的缺失与改进——评《我国传统武术教学与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9):117-121.

[5] 武文杰.传统文化视角下武术教学发展对策探究——评《武术运动基本训练》[J].中国教育学刊,2017,16(8):18-21.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武术教学应用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