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几个关键点

2019-06-11 07:28汤婕妤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小组长组员

汤婕妤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然。小组互动学习模式的优势日益凸显,它给全体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在教学中发现,要想实现高效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必须关注几个关键点。

一、小组长

音乐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为了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组建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自身音乐素养,能力的均衡性,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产生,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组长组员相对固定,便于管理和评价。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试想,一个态度不认真、没有组织管理能力、没有说服力的小组长怎能带领组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一个具备一定音乐素养、工作认真负责、有组织管理能力的组长一定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1.音乐素养

作为音乐小组长,首先要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能力,音乐文化理解能力。尤其是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音乐交流与合作能力。熟悉各类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能够配合教师开展各类小组音乐实践活动。

2.工作认真负责

作为音乐小组长,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态度诚恳,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师开展音乐小组互动活动时,以身作则,积极投入,勤于探究、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带领组员团结、踊跃、高质量完成活动任务。

3.组织管理能力

作为音乐小组长,应该具备组织管理能力。为人诚实守信,有说服力,乐观自信。善于沟通,对待他人公平公正。当教师下达学习任务时,组长就要发挥其领导作用,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根据每个组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合作。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带领组员围绕学习目标研究学习,并组织讨论,归纳整理。组长在学习、交流、展示的每个环节都要全程参与并掌控。带领小组成员在同学习、同实践、同活动、同竞争、同评价中,逐渐形成感情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行为共同体,形成“荣辱与共”、高效高能的互动合作小组。

二、团队精神

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划分的艺术表现中明确指出: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或社会文化生活中,乐于参与个体或群体的音乐表现实践,能在合唱、合奏等集体性表演活动中展现协作能力,培育团队精神,并能表现出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体现团队精神。由此可见,团队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小组互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是及其重要的因素之一。

团队精神不是牺牲个体而服从集体,它首先是一种组织的精神与意志体现,其次是合作、退让、服从行为体现。同样是人群,有共同使命和任务,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能够维护成员的尊严和满足成员成就感的,就是组织;否则,就是群体。因此,就学习而言,合作互动小组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它为小组成员带来了追求和体验集体荣誉的机会,使小组成员在精神和情感上有某种安全感、归属感。学生在小组互动合作的长期训练中学会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会阐述观念与说服他人,学会相互关心,珍爱队友。学会退让,学会服从。在合作中体验成长、体验创新。因此,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的最好的方法。

三、合作与独学

合作与独学不是对立矛盾体。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核心要义是借助小组这个基本组织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是由一系列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补充、点评等学习互动行为组合而成的。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每一个小组成员既是独立思考的主体,又是合作学习中的构成体。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前必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否则,就会出现滥竽充数、浑水摸鱼者,或是不得要领、不知所云者。因此,学生只有充分的独学独思之后,才能进一步与组员合作探究、交流所获,或互助或协同,形成凝聚力,解决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解决独学不能解决或不能彻底解决的学习问题,它既有外在的组织管理,又有内在的精神要求。它有利于发挥学生各自的长处,利用小组的组织形式使得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此,音乐教师要学会正确利用小组互动,给予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补充、点评等各种学习方式方法,开展好各类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合作时机

不是所有的教学过程都需要并适合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基础性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在正确的时机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正确的收获。那什么样的时机才是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最佳开展时机呢?

1.独立思考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可以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

问题过难,一时找不到突破点。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应及时采取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研究讨论,交流合作,发挥团队作用,形成合智。例如在《东亚音乐》学习中,辩听尺八与箫的音色。我选取了两个小片段,请学生辩听。两种乐器的音色确实很接近,大家各持己见,一时相持不下。于是,我果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各小组自行研究讨论,消化不同意见。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大胆地从音色的质感、调性、旋律的特点以及中国本土音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之后的小组展示、点评过程中,我在肯定他们的研究学习表现后,又展示了两种乐器的外形图片,讲解了两种乐器“本是同根生,各取不同身”的取材特点。再一次引发乐器外形与音色的关系这一话题,从而彻底解决辩听问题。再次辩听时,学生们用心聆听,印证回顾了合作学习中的异见、矛盾以及解决过程,真正确定并掌握两种乐器的音色辩听方法。

2.合作型音乐实践活动,必须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

音乐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必须围绕音乐感知、音乐实践、音乐表现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017年最新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或社会文化生活中,乐于参与个体或群众的音乐表现实践;能在合唱、合奏等集体性表演活动中展现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合唱、合奏类音乐实践由其根本性质决定,必须是合作学习。和欧美学生相比,我们的合唱合奏日常教学还有一定差距,近几年提倡的零起点合唱教学也是一种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合唱合奏必须有团队意识,服从指挥,学生在合唱合奏中学会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不突出个体,才能提升演唱、演奏技能和协作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既需要内在的精神层面要求,又需要外在的组织管理。要想实现高效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我们应当努力抓住小组长、团队精神、合作与独立、合作时机这几个关键点。在面对各自的学科课程特点时,要充分了解本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正确灵活开展小组互动学习,才能跟进教育新理念,跟上时代步伐,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南京市文枢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小组长组员
分餐小组长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编者的话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