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19-06-11 11:07马祎曼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态度影响情感

马祎曼

一、父母教育态度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影响

1. 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身高、体重、爱好、能力、性格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2.父母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影响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幼儿自我意识是在家庭中开始并发展的,父母对自我意识的认知存在差异,父亲往往关心幼儿能力以及性格的认识,而母亲往往关心幼儿对自己身高,体重的认知,这就要求父母双方协调好,不然会引起幼儿盲目的自我认知,因此,幼儿自我意识与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二)對幼儿社会认知的影响

1.社会认知的含义

幼儿的社会认知表现形式,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对性别角色、行为的认知等,幼儿认知能力是从具体到全面认识的过渡,在自我认知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渐渐浅淡,扩展到对他人的认识。

2.父母对幼儿社会认知的影响

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不同,父亲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往往比较强一些,使幼儿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丰富他们的想象以及创造的能力。而母亲的日常生活知识能力,以及生活技巧方面比较强,幼儿能在其母亲身上学到更多的生活技巧。幼儿接受父母不同的教育,难免会出现疑惑,他会认为:为什么爸爸妈妈跟我说的不一样,所以,父母的教育态度的一致非常重要。

(三)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

1.社会行为的含义

幼儿行为包括: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行为,游戏行为,告状行为等等这些社会行为不是独立的,而是有联系的。

2.父母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

父亲:父亲和幼儿交往中,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更多的社交技能,父亲的待人接物影响着幼儿,特别是如何认识、正确理解他人情感、学会运用、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影响他人的行为。

母亲:母亲和幼儿的相处中,带给幼儿带来的,更多的是道德上的。如:不和小朋友打架、学会分享食物、听老师的话等。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有明确的任务,缺少哪一方都不可以。当代教育家关瑞梧认为,父母不但要时刻自省对幼儿的行为,还应该合作训练幼儿,不然父亲允许,母亲不同意,幼儿不知所以,不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对幼儿社会情绪情感的影响

1.社会情绪情感的含义

幼儿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表现包括:同情心,依恋感,责任感,廉耻心以及各种情绪的表现和控制。

2.父母对幼儿社会情感的影响

父亲:父亲往往自立、自强、果断、坚韧、勇于挑战自我,与幼儿交往时,幼儿会模仿,潜意识的学习父亲的特点。

母亲:母亲往往情感细腻、认真、温柔、有耐心,与幼儿交往时,幼儿能体验关心、体贴的情感,从而使幼儿感染到良好的情绪。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感情不合,如果采取对立的教育态度,会毁坏幼儿的。在父母不同情感特征的熏陶下,需要父母告诉他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处理事情或者与他人交往,多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二、影响父母教育态度一致性的的因素

1.父母文化素质的差异

父母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着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因此,父母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使幼儿接受的教育质量更高。

一般来说,父母的文化水平、层次决定了父母的教育态度,若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就能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的发展,给予更加恰当的帮助并引导;若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可能对幼儿缺少足够的耐心,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甚至打骂幼儿,让幼儿心理产生畏惧,这样的父母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教育幼儿,以致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父母角色的差异

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作用是相当的,具有相似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双方在教育幼儿方面的能力有高有低,而且他们在各方面对幼儿的角色影响也有差异,具体表现在:幼儿的受教育程度,一般是父亲影响大;幼儿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也是受父亲影响的程度多;但在亲子关系方面,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父亲。

3.父母对幼儿情感态度的差异

近年来,离婚率逐渐升高,再婚的家庭也比较多,所以个别父母对幼儿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与完整的家庭比较,幼儿有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有:自卑感强烈,爱撒谎,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学知识困难,甚至出现偷东西,爱打架等,这是因为离异家庭中缺乏父母完整的爱,使得幼儿心中极具缺乏安全感,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增加了幼儿反社会的行为。[4]

4.父母对幼儿培养目标的差异

每一对父母接触的人和事不同,所以潜移默化中,会效仿其他的家长,因此会出现父母双方对幼儿培养目标的不同。母亲可能对幼儿的要求少一些,仅仅想让幼儿有一个快乐,纯洁的童年生活,但是父亲往往要求高,他们不仅仅希望自己的幼儿学到生活技能,而且希望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的解决办法

1.家长要统一教育意识

2.征求幼儿的意见

3.不要在教育幼儿过程中当面起争执

4.父母多沟通交流

综上所述,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并且严慈相济,父母教育态度保持一致性,对幼儿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以及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并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只有家庭和谐,父母在教育态度上统一战线,幼儿才能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继琼,白媛媛.城市中学“父亲缺位”现象的教育对策浅析[J].学术论丛,2009(04):17-18.

[2]魏燕.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原因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3):2.

[3]高秉燕.幼儿成长中父亲的角色定位[J].科技风,2007(01):15.

[4]高一波.幼儿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5):53-54.

[5]王燕霞,聂庆培.重视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协调发展[J].山东教育,2001(23):36-38.

猜你喜欢
态度影响情感
情感
台上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