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全成本结构变动度分析

2019-06-11 11:17胡小君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本控制

胡小君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某公立医院医疗成本变化趋势情况,寻找合理有效控制医疗成本的措施,促进医院经营的合理发展,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全成本;结构变动;公立医院;成本控制

一、资料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数据来源于某市三级甲等医院2012―2017年医院全成本数据,具体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成本项目。

2.数据分析方法

结构变动度分析即采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结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各项成本分布特征及构成情况。

(1)计算结构变化值(VSV):全成本各组成部分构成比在某个时间段的期末值与期初值之差。VSV>0,为正向变动,说明某项成本 占全成本的比重较初期有所增加;反之,为负向变动。

(N为费用项目序列号,0为初期,1为期末)

(2)计算结构变动度(DSV):即全成本各组成结构变动值的绝对差之和,可以反映全成本内部各结构在该时期的综合变化。

(3)计算结构贡献率:即各成本项目结构变动值的绝对值在结构变动中所占的比重,表示第n项费用对结构变动影响的大小。

3.数据质量控制

(1)数据标准。以2012年新版《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要求进行核算,成本核算期间与医院会计核算期间原则上严格一致性,与会计核算系统有机结合;各类间接成本分摊,不同成本项目根据合理分摊原则选择不同的分摊标準,与人员相关采用科室人数分摊,与面积相关采用科室面积分摊,与资产相关采用科室资产分摊。

(2)数据处理。用Excel2010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双人核实,并编辑计算机逻辑检查程序核对数据,保障数据质量。用SPSS20.0进行统计描述。

二、研究结果

1.医院全成本构成情况

2012—2017年医院全成本构成状况和趋势变动。医院全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类成本项目每年变化,其中占比前三位的药品费呈下降趋势,人员经费呈上长趋势,卫生材料费呈平稳趋势。

2.医院全成本结构变动分析

将2012—2017年分为五个时间段,分别计算每个时间段的结构变动值和变动度。由表1可见,2015?016年结构变动度最大,为0.08637;2013―2014年结构变动度最小,为0.03129;2012―2017年总的结构变动度为0.22754。在医院全成本结构变动值中,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提取医疗风险基金为负向变动;人员经费0.09100、卫生材料0.02273、无形资产摊销0.00005均为正向变动。

从表2可知,2012—2017年期间医院全成本结构变动贡献率平均值最大的是人员经费27.05%,其次是卫生材料费的贡献率25.89%和药品费的贡献率23.95%。

三、结论及建议

1.人员经费是医院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医院人力成本是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使用医务工作者劳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医院全成本总计2017年比2012年增长了35.80%,其中人员经费增长了81%。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迅猛发展、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前进,医务人员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薪酬待遇得到合理保障并不断提高;同时人员的各类保险、养老、住房补贴等都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应有的落实,能较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1)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潜在能力,通过医院的人文关怀、鼓励支持、制度管理等措施创造出更大的个人价值。健全薪酬激励机制,合理控制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2)选好人、选对人,医务人员具有其特殊性,人才培养、人才选用对医院的远期发展不可小觑,人力资源投入对医院的医教研长期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也要有“投入小产出大”的概念。

(3)严格优化人员成本开支,把好招聘进人关,为医院储备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探索社会化服务外包提高后勤服务满意度,逐步控制或减少体制内的后勤人员成本支出。

2.药品成本受国家政策性影响因素显著

公立医院在国家医改政策下,开始试点实施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除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具有突破性地改变,彻底打破“以药养医”的局面,重磅规则下,医院不再以药品为营利的主要形式,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用药规范和管理监督能力。政策主导下,医院药品成本下降,医院收入补偿由医院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两种渠道补助并未补足,给医院运行管理上带来压力。

(1)药品资金成本控制,控制药品储备量,减少积压数,加快存货周转率,测算最优药品采购、存储成本。

(2)提高药品管理,在药品零差率下,完善药品采购管理模式降低运作成本,由物资采购中心负责;或使用摆药机或其他形式,替代采购、入库、摆药、发药的医院药师人力模式,优化人员配置,发挥其主要作用。

(3)严格药品招标采购,加强政府管理力度、统一平台,保障药品质量品种,控制其价格,去掉二次议价,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损耗。

3.卫生材料成本控制有较大空间

卫生材料成本在医院全成本结构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它分为可收费材料和不可收费材料,与患者利益有关,也是医院成本控制管理重要方面。从某公立医院2012―2017年全成本结构变动度来看,卫生材料0.02273为正向变动,变动贡献率达到25.89%,且不可收费材料占卫生材料总成本平均为40.66%。卫生材料成本与医疗技术发展、医院管理思路、医生从业行为、以及物价水平等因素都有关系。高值耗材植入性材料、介入材料的选择,不可收费材料的试剂、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管理不当或采购控制不当都是成本上升的因素。

(1)加强卫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目前公立医院有许多材料按照规定在集中采购平台上进行采购,也有相当部分材料是医院自行采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谈价、询价,购入以性价比高的卫生医用材料。

(2)加强卫生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控制。控制卫生材料使用量,尤其是不可收费材料的使用量,对医用高值耗材的准入、使用、核销、结算、收费等进行重点监控。避免存在浪费、人情消耗等现象,医疗人员要树立正确成本意识,降低不必要的损耗。

(3)加强卫生材料使用情况分析及考核。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及时分析,找出各项材料领用与实际使用数量之间变化关系的规律,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对成本管控成效显著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4.運用多种管理手段工具系统降低医疗成本

公立医院全成本时代的全成本核算主要用于补偿医疗服务耗费、确定医疗价格、综合反映医院经济管理质量和经济决策等。而医院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医院成本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成本的变动规律,寻找成本控制点,降低运营成本之外,要充分运用多方位管理手段和工具。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做出精确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仍然任重而道远。

(1)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信息化。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大量数据采集、分析都少不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包括ERP系统、HIS系统等等。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可节约大量人力成本、资源配置成本,也是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的有力支撑,可以真正帮助各级核算员更好地完成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

(2)构建完善医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在成本管控中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管控成本。运用预算管理监督,实行全成本核算,控制成本,降低损耗,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运行效益,进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

(3)多纬度加强成本管控和监督。根据医疗卫生行业本身的特点和特殊性,医院成本控制的方法大致会用到:目标成本法、预算控制法、定额控制法、成本差异分析法、价值链成本法等。运用医院运行效率方面的关键指标,包括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床日、管理费用率、资产负债率、人均结余率等指标,并明确提出指标的导向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静等.基于结构变动度的不同付费方式住院医疗费用控制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15,413(12).

2.郭云波.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与管理.卫生经济研究,2015(7).

3.顾小莉.强化医用高值耗材使用管理的探讨.卫生经济研究,2017(12).

4.宋松.以全成本为基础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模式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17(9).

5.祁爱华.基于ERP的医院全成本核算.财会通讯,2016(5).(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成本控制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卫计委:鼓励地方探索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改革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