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2019-06-11 21:22陈纲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期
关键词:金融科技发展对策商业银行

陈纲

摘 要:当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较大、发展较快,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激烈。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本文先陈述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现状,引出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对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对策

一、引言

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助力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移动支付市场,作为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领域,是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激烈竞争的领域。在大额支付场景中,商业银行因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小额高频的移动支付场景中,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因其支付的便捷性而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迫使商业银行逐步沦为“通道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最基础、核心的支付业务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扭转这种局面的契机。不少嗅觉灵敏的商业银行开始学习互联网公司的经营策略,运用科技手段、围绕提升用户体验、注重场景的开发及流量的经营。此举为各家商业银行抢占移动支付市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移动支付,指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服务方式。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

1.参与主体的分类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涉及支付和清算资质,主要由银联及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这两大类构成;另一类不涉及支付和清算资质,主要由NFC近场支付、第四方聚合支付这两大类构成。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移动支付市场以第一类为主,第二类为辅。

2.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交易规模大。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逐步实现全场景消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居全球第一。这是因为移动支付与传统的刷卡、付现支付相比非常便捷。便捷的用户体验改变了用户的支付习惯。

(2)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我国2017年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金额2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其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网络运营商降费提速、居民支付习惯的不断改变以及移动支付场景的不断拓展等原因。

(3)第三方移动支付主要涉及小额高频场景。2017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92867.47亿笔,金额143.26万亿元。平均每笔交易金额约为15.43元,远小于2017年移动支付的平均金额每笔5403.97元,可见第三方移动支付主要应用在小额高频的场景。这是因为小额高频的支付场景最看重便捷性,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契合了这一需求。

三、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必要性

1.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核心业务

一方面,移动支付作为电子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户生活消费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一路从现金、刷卡、网银,演变为移动支付等方式,支付业务始终是银行的基础、核心业务之一。不同形态的货币均需要通过消费者的支付行为履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因此,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急需提升自身移动支付业务的客户体验,以免变成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通道银行”。

2.移动支付可以增强交互、提升客户黏性

传统的银行业务与客户的交互频率有限,这不利于提升银行的客户黏性。而移动支付因其便捷性,是客户在小额高频的支付场景中的首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拓展生活消费场景,提升用户的体验,进而培养用户使用银行手机软件进行支付的习惯。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可以通过高频交互场景提升客户黏性。

3.移动支付能够沉淀消费者行为数据

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商业银行都开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来重塑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模式,目的在于提升用户体验。而移动支付业务可以为商业银行沉淀大量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帮助银行洞察支付数据背后的消费者习惯,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些数据有助于银行深层次维系、开发其客户资源。

4.移动支付有利于其他银行业务的开展

(1)方便授信。商业银行通过管理、分析沉淀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可以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级,方便其根据消费者不同的信用等级给予不同额度的快速授信。这种根据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授信的方式,风险可控、方便快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精准营销。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用户支付数据挖掘用户的理财、代缴等业务需求,并针对客户进行精准营销,提供更精准、便捷的服务。

四、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意识到移动支付业务的价值,布局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底建成国家级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简称“MTPS”),并组织商业银行、运营商接入平台,旨在为移动支付搭建一个安全可信的环境。2015年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发布了银联云闪付,旨在提供全方位的移动支付服务。一方面,商业银行正在发展自身的移动支付产品。2016年招商银行发布全新开放平台“一网通”,率先打破银行间的壁垒,让用户在享受银行级安全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互联网支付平台一样便捷的服务。同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龙支付”,该产品是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的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移动支付产品。到目前为止,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积极开展与商家、移动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为了进入被第三方支付率先占领的生活消费场景,商业銀行陆续推出了聚合支付产品,旨在抢夺更多场景的移动支付份额。此外,在主流的二维码支付场景之外,移动NFC支付规模也在不断提升。

2.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支持的场景有限,用户体验不完善。一方面,商业银行移动支付支持的生活消费场景有限,场景覆盖率较第三方支付仍然较低。尤其是在中小商户的消费支付场景中存在不支持银行移动支付的情况。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银行业移动支付较第三方支付平台起步晚、初期重视程度较弱,导致了这部分场景支付业务的流失。另一方面,部分银行的移动支付软件操作不便。这是由于部分商业银行重视力度不足、软件开发力量薄弱以及经费支持力度不够所造成的。

(2)开拓新的生活消费场景困难。目前许多场景均已被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占领,这造成了商家和银行的议价能力较强。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再想进入这些场景时会更加困难,而且往往需付出更高的成本。尤其是中小商户,他们缺乏动力去主动增加其他移动支付渠道。

(3)手机银行存量用户数量和第三方支付相比较小。尽管商业银行在积极布局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银行月活跃用户数量(简称“MAU”)与第三支付软件相比依然相差甚远,相应的使用手机银行进行支付的用户数也较少。原因在于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缺乏大量生活场景的支持。支付宝以网购平台这一核心场景为依托,在网购移动支付价值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微信支付凭借其社交属性也拥有大量的客群。商业银行虽有大量的存量客户,但因交互频率有限,其移动支付客群规模依然较小。

(4)缺少金融科技复合人才。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需要业务与科技相结合,目前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较少。现阶段采用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搭档配合的模式也存在着考核、沟通、协作等问题。因此,由大量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主导软件、场景等开发工作是趋势。

(5)銀行内部组织模式制约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一方面,移动支付作为金融科技的主战场之一,战机瞬息万变。商业银行层层审批的制度安排,不利于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战术。另一方面,银行内部人员固有的条线思维也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创新产生了不小的阻力。

(6)产品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核心竞争力。此外,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产品宣传不到位,尤其是针对B端用户的教育严重匮乏,针对C端用户支付习惯的培养力度也有待加强。

五、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对策

在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拥抱金融科技,以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移动支付业务,围绕自身特色与客户需求开展差异化的支付业务;同时也应积极寻求合作,打造自身主导的支付场景,培养用户支付习惯。

1.优化产品、丰富场景,打造品牌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支付的便捷性,而所谓的便捷性包含支持的场景多和软件好用这两层含义。商业银行应完善自身支付场景的建设、提高手机银行APP的性能,逐步形成自身的移动支付品牌效应。

2.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开拓生活消费场景与推广聚合支付携手并进

第三方支付公司因率先进入生活消费场景而取得了先发优势,增加了商业银行进入此类场景的成本。面对这样的困局,商业银行应该两手抓,一方面通过给商户上聚合支付的形式打入这些场景,另一方面应当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将银行的移动支付方式嵌入智慧支付的场景之中。

3.加强与商家、运营商、科技企业的合作

第一,商业银行应加强通过与商家联合举办只有银行支付渠道才可使用的优惠活动来吸引顾客。对银行来说,这样做可以增加移动支付业务用户数量,进而通过金融产品的营销增加客户黏性;对商家来说,可以增加获客。第二,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运营商在NFC移动支付领域的合作。NFC移动支付属于近场支付,今年来支付规模呈上升态势,未来应用场景广泛。第三,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科技企业在移动支付技术领域的合作,让银行的移动支付技术更先进,用户体验更加便捷。

4.建立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金融科技人才。懂业务的人才更了解市场需求,懂技术的人才懂得如何开发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复合型人才两者兼备因而更具创造力。因此,商业银行开发出一套完备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非常有必要。

5.简化移动支付项目审批流程

商业银行经营移动支付业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而烦琐的审批流程会放慢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节奏,甚至会贻误战机。因此,简化移动支付项目审批流程至关重要。可以采用在总行设立评委会的形式,为各地移动支付项目的审批开辟网申的绿色通道。

6.采用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加大宣传力度

商业银行应该围绕各自的战略定位培植核心竞争力、实施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此外,商业银行在拓展移动支付场景的同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是宣传银行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是宣传银行移动支付享受银行级支付

参考文献

1.钱宏.竞争当下的商业银行移动支付发展之路.中国金融电脑,2017(06).

2.饶明杰.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策略研究.南方金融,2017(02).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发展对策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