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牙齿健康与中医特色敷贴疗法探索
——以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大学生为例

2019-06-12 03:10高彬李姿慧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胃火牙痛牙齿

高彬,李姿慧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38)

牙痛是口腔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牙齿或牙周局部的疾患所引起[1]。临床上常表现出牙龈红肿疼痛,牙齿对冷热敏感,伴随面颊部的疼痛肿胀等。中医将牙痛分为虚证和实证,认为是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景岳全书》中《齿牙》一篇中对牙痛的病因病机及辩证治疗有详细论述,如:“齿牙之病有三证:一曰火,二曰虫,三曰肾虚。”因为该病痛感剧烈,积极研制出有效、快速、便于使用的止疼药十分有必要。由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主要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方药,制成相应的中药敷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以下简称“该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无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468份(男生223份,女生2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2%,问卷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1.2 方法

调查员对该校在校大学生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调查了样本学生的一些生活习惯,包括每日刷牙的次数、是否爱喝碳酸饮料等;同时还对样本学生的一些牙齿现状进行统计,其中内容包括有磨牙情况、牙痛频率、牙痛范围、牙疼痛症状以及其他口腔问题的调查。此外,问卷还对大学生防治牙痛做出了调查,问题包括定期检查牙齿的情况和出现牙痛的处理方式。最后对调查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并对调查所得数据展开全面的分析。

2 结果

2.1 牙痛范围小,多为1~2颗

在调查的468名学生中,有346人曾患牙痛,占总人数的69.2%,男生与女生的牙痛率无显著差别。其中有一颗牙齿疼痛的人数最多占31.62%;两颗牙齿疼痛者次之,占总数的26.71%;三颗或以上牙齿疼痛者的比例最小,仅占总数的8.75%。由数据可见,牙痛者的牙疼范围小,通常表现为1~2颗牙齿疼痛(见表1)。

表1 468名受调查者牙齿疼痛范围情况

2.2 牙痛频率较高

有过牙痛经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9.23%,牙痛的发病率较高。在有过牙痛的学生样本中,牙痛频率0~5次的人数最多,占据总数的55.34%;而牙痛次数为5~10次或10次以上者均占比较少,分别为8.55%和5.34%。由此可见,牙痛患者的牙痛频率较高(见表2)。

表2 468名受调查者牙痛频率情况

2.3 牙痛多采取西医治疗

患者患牙痛后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西医治疗和直接忍痛。其中选择看西医的人数占总数的44.02%;选择直接忍痛者占35.47%;牙痛后选择自己服用止痛药或者消炎药的占比31.62%;选择中医进行治疗的人数最少,仅占总数的6.62%。人们患有牙痛时大多想到西医治疗,对中医治疗牙疼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偏低,中医治疗牙疼的影响力有待被加强(见表3)。

表3 468名受调查者牙痛后采取的措施情况

3 结论

通过对牙齿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所得,牙痛范围小,频率高,多采用西医治疗。人们应该重视牙齿健康,尝试具有中医特色敷贴疗法,研制敷贴为治疗牙痛开辟一条新思路。

4 讨论

4.1 牙痛者的牙痛范围小,频率高,通常表现为1~2颗牙齿疼痛

因牙痛范围小,使用中药敷贴疗法具有给药范围小,使用量少,直达病灶的优势。该疗法避免了口服给药的“胃肠灭活效应”和“首过效应”[2]。牙痛频率较高,是一种普遍现象。本调查研究显示有过牙痛的人群占总人数的69.23%,牙痛患病率高,所以针对牙痛制作相关的敷贴受用人群广泛。

4.2 牙痛的危害及一般资料分析

牙痛为多种牙周病和牙齿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多与龋齿,牙龈红肿化脓并见。牙痛往往引起面颊、牙龈肿胀,神经性头痛,肩部紧张等。相应一部分牙痛是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通常以牙痛为首诊的患者,特别是伴有基础牙病的一类患者,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注意是否为心源性牙痛。为了避免在临床中出现意外,临床医师问诊时还要询问患者是否伴有基础心脏疾病,胸闷、呼吸困难、大汗、活动能量下降等症状,及时给患者开展相关的常规检查,如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等[3],减少牙痛病因的误诊率,提高治疗疗效及存活率。

4.3 牙痛时选择看中医所占比例最小

这反映出人们对中医治疗牙疼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偏低,中医治疗牙疼的影响力有待被加强。西医的口腔专科医院其治疗和医疗器械先进,疗效较好,但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大。而中医虽然能够有效治疗牙痛且不良反应小,但极少有相应的专科医院以及相应的科室,使得人们就诊受到局限。在治疗上,西医治疗牙痛时常采用抗生素或消炎止痛类药物治疗,这些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常出现复发。而中药治疗相比较而言,不仅不良反应小,耐药性和过敏反应都大有降低。牙痛敷贴的研制使用不仅可以为人们解除痛苦,还能拓展人们对中医的了解。

5 敷贴与疗法

5.1 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证

胃火牙痛证候诊断标准[4]属中医学“牙咬痈”范畴,辨证为胃火炽盛、热邪上扰证。主症包括牙龈部红、肿、热、痛,牙周袋溢脓。次症主要包括面赤、口渴喜冷饮、口臭、小便灼热短黄;舌象:舌红或偏红、舌苔黄或厚腻;脉象:滑或滑数。符合主症3项,或主症2项兼次症2项以上,参照舌、脉象诊断即可成立[5]。胃火牙痛通常会使用清胃火为主的组方[6]。

5.2 敷贴组方

以清胃散为组方中的药物组成,组方如下:生地黄、当归、升麻、黄连、牡丹皮;辅料:糊精、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需提取以上药物并结合辅料制成敷贴。清胃散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宜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取“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臣以丹皮凉血清热。佐以生地凉血滋阴;当归养血活血,合生地滋阴养血。合丹皮消肿止痛。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热毒内彻面解。现代药理研究黄连不仅有清热作用,还能解除体内内毒素和代谢废物[7]。

5.3 其他辅助疗法

针灸法。艾灸内关穴治疗牙痛,采取的灸法为痛侧艾条回旋灸,一般灸5~10 min,1次/d[8]。胃火炽盛型牙痛可针刺足阳明胃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如合谷、下关和颊车。

放血疗法。对十宣穴进行放血治疗,该穴可治疗热证,对胃火炽热型牙痛具有一定的疗效。所有人开展学习,想方设法让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型的社会,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持社会培训教育从前的成绩,努力和不同的行政系统与教育系统形成相互的交流和比较,在社会上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培训,让这些社会培训教育能够影响到事业、行政、服务业和企业等不同的行业,让技能培训、职业教育、证书考试等不同的社会培训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学校能够满足社会对这种培训教育方法的要求。

3.4 要实现从人对人到人机传播的教学模式转变

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出台了题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文件,其中就提到,在2015年以前,中国所拥有的网民数量非常巨大,甚至超过了6亿,网络的普及率超过了50%,移动网民也超过了4亿。这个文件还提到,网民总量和普及率的提升均已达到了平衡的状态。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智能上网手机等得到非常广泛地应用,以及无线网络加快提升等,更加导致移动上网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开始走到新型的联网时代,年轻人则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大主角。通过手机、电脑、物联网终端等平台,便能够同超过6亿的年轻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继续教育将面授和函授作为最关键的方法,将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群作为高等继续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物联网当之无愧地成为继续教育中关键的教育教学的途径。继续教育需要在特定阶段的推动下,将从前那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只需要面对设备就可以完成的继续教育模式,让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拥有精准化的招生营销、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多元化的学习终端、网络化的学费支付方式等特点,如此一来,就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从而使得所有人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受这种类型的教育的目标。尽可能地为接受这种继续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其中就包括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微量化的学习内容、移动化的学习形式等内容。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出现对继续教育模式有非常大的帮助,不仅可以帮助它选择具体的实践内容、帮助它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智能化数据应用平台为学习者精选出最优秀的资源,满足学习者当前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使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通过这种大数据时代长期地持续地作用,为继续教育领域解决了大量的问题和困难。继续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延伸,对进入工作状态的人来说非常关键,同时达到了时代进步的需求,在大数据的背景中,同样要满足社会继续进步的基本条件。

猜你喜欢
胃火牙痛牙齿
如何去胃火
胃火大怎么解决?5种食物帮你有效降胃火
吃饱一会就饿那是你胃火过旺了
偏方消牙痛
突发牙痛,按压穴位可缓解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大蒜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怎么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