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图测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

2019-06-12 03:10李增友胡珊珊徐璐商鹤琴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河北农业大学创业精神双创

李增友,胡珊珊,徐璐,商鹤琴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1)

现阶段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因此,在“双创”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1]。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研背景与方法

我国部分高校已十分重视并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河北农业大学2017年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了创业数字图书馆开放的学习平台。森图创业测评系统旨在帮助想创业的人群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创业精神。

本文以渤海校区12个不同专业的授课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性从每个专业抽取45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和计算机操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森图创业素质测评,每位同学的创业测评结果包括创业性格、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兴趣四个方面。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对渤海校区540名不同文理专业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表4。

表1 创业性格测评结果

表2 创业精神测评结果

表3 创业能力测评结果

表4 创业兴趣测评结果

创业性格测试采用了PDP性格测试理论,测试结果以较直观的形式把人的性格大致分成了老虎型、猫头鹰型、孔雀型、变色龙型、考拉型等5种。老虎具备高支配型特质,最适合开创性和改革性工作;猫头鹰具备整合型特质,善于以数字或规条为表达工具而不大擅长以语言沟通;孔雀具备表达型特质,适合开发市场或创建产业;变色龙是支配型、表达型、耐心型、精确型四种特质的综合体,最擅长整合内外资源;考拉具备耐心型特质,很稳定,够敦厚,温和规律,不好冲突。从表1中可以看到,创业性格排名靠前的为变色龙和猫头鹰,说明大部分的同学性格传统保守,行事稳健,具有一定的耐心和分析能力。测试结果为完美的人仅为10%,该部分学生群体理论上最具备创业者的七大性格特征:意志坚定、自信乐观、合作精神、冒险精神、务实、创造性思维和进取精神。创业性格测试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性格中的不足和优势,对于大学期间的自我修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2]。

创业精神就是创业者自身所具备的,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够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的精神品质。从表2中可以看出,70%以上的同学都具备较强创业精神,创业精神较弱的同学主要表现为惜时精神较弱,时间观念较差,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其他的影响因素为坚韧精神和冒险精神,极个别同学的自信精神较弱。

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从表3中可以看出,创业能力较强的同学约占15%左右,创业能力较弱方面表现为约34%同学交际能力最弱。创业能力的测评结果从理论上反映了个人能力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对于学生个人大学期间如何提升自我较弱的能力给出了答案[3]。

创业兴趣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积极情绪和态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社会型和探索型达到半数,创业兴趣的测评结果反映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职业特征,更多为个人适合从事和在创业时对所从事的创业行业的一个兴趣的倾向和选择,不同学科专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科专业有一定的联系。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3.1 大学生创新创业性格特征不健全

创业者一般具备七大性格特征,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理论上具备创业者七大性格特征的同学只有10%。性格是一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习惯方式,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全面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学习,启迪学生思维;另一方面通过翻转式课堂的传授,寓教于乐[4]。

3.2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成正比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测评结果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同学具备较强的创业精神,而创业能力较强的仅为15%,两者不成一定的正比,这说明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需要通过在大一期间安排创新创业基础学习,使得学生从入学之初开始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新思维、新方法,将知识与理论不断的应用于实践[5]。

3.3 大学生沟通和交往能力较弱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测评结果可以看出,创业能力中最弱的因素为交际能力,而创新创业要想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经济时代,小康社会,从小得到全家的重视与呵护,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沟通能力。

4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改善途径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双创能力

在双创的大环境下,对于大一学生普遍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需要大量的教师来承担。因此,对于高校而言,首先要选拔一批专业硬、创新强、素质高的教师加入双创的队伍。河北农业大学现已成立双创中心,并有专门的领导负责,并形成中心领导下的创新创业局面,部分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经过认真选拔已经参与双创事业。

4.2 营造良好双创氛围,塑造学生双创能力

双创氛围是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导向下,开展的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活动、措施、体系制度建设等等[3]。河北农业大学建立了多元化投入体系,形成了中心领导各级学院双创工作开展的局面,加强双创孵化基地的建设并培育优秀项目,为创新创业注入新鲜力量,构建良好的双创基础配套,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作为地方院校承办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赛河北赛区的比赛,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进一步发掘具有创新价值和成长机会的项目,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深度融合,广泛搭建不同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4.3 健全双创教育机制,激励师生广泛参与

双创教育的实施要建立创新型理念,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的学习要放宽时间和形式的限制,并建立弹性学分制度。如河北农业大学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赛事具有相应的基础学分,不同的成绩对应不同的学分,并且可以替代部分理论教学学分。对于教师而言,各级比赛指导教师的成绩对应职称的量化体系,这就更加促进教师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并最大程度发挥自我的能力和特长。

猜你喜欢
河北农业大学创业精神双创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