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制革行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出路探讨

2019-06-14 07:57李健康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5期
关键词:制革危险废物废物

李健康

(江门市固体废物处理服务中心 广东江门 529000)

引言

制革是皮革行业的基础,它为皮革制品(皮鞋、皮具箱包、皮革家具、汽车座垫等)提供了原料,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制革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如不规范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 我市制革行业的总体情况

1.1 制革行业现状

广东省现有制革企业约250家,主要分布在江门、阳江、茂名等地。目前江门市在册的制革企业名单共有42家,约占全省的16%。按企业数量来分,蓬江区20家、江海区1家、新会区9家、台山市6家、开平市2家、鹤山市3家及恩平市1家。其中我市设有专门的皮革园区,该园区位于台山市广海镇,于2004年获得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的审批同意建设。该园区主要发展皮革加工生产和以皮革为原料的制衣、制鞋及皮具等项目。目前已进驻6家制革企业。园区内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即企业的生产废水经厂内预处理达到接纳标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其已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园区实行雨污分流,配套集中供热中心。

1.2 制革企业类型

我市的制革企业主要以蓝湿皮的加工为主,该类型企业共有32家,占全市的76.2%,另外有10家企业采用原皮进行加工生产,占全市的23.8%。其生产流程大致可分为准备(含浸水去脂、脱毛浸灰、软化等工序)、鞣制(含浸酸和鞣制工序)、整饰(含复鞣、染色加脂等工序)等三个阶段。其中,以蓝湿皮加工为主的只有整饰工段,即从蓝湿皮加工到成品革;以原皮加工生产的,包括准备、鞣制及整饰等三个阶段或只有前两个阶段。

2 制革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制革工业是轻工行业中仅次于造纸业的高耗水、重污染行业,其产生的污染物除废水外,还有大量的固体废物。通过对制革企业的调研所得,制革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制革污泥、革屑、革渣以及皮毛肉渣等(具体见表1)。其中,制革污泥依其来源可分为含铬污泥(铬鞣废水处理的污泥)以及综合废水污泥(用生化等方法处理产生的污泥)。革屑及革渣是制革企业鞣革后削匀、剪裁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及磨革产生的皮粉、皮糠。皮毛肉渣主要是指以生皮为原料进行脱毛、取肉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3 制革行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存在问题

(1)企业分布不集中。目前我市的制革企业入园的只有6家,其余36家企业分别在6个市、区,分布较为分散;各个企业的废物处理显得相对独立,“各自为政”,不利于废物的集中收运与处理。

(2)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传统,需求与供给不对称。制革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含铬污泥和含铬皮碎料,均需交由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目前,我市尚未有含铬废物(HW21)

表1 制革行业工业固体废物情况表

处理单位,省内现有的处理含铬废物的单位有4家,分别是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环境保护技术设备公司、肇庆市新荣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市斗门区永兴盛环保工业废弃物回收综合处理有限公司,其中两家填埋,两家焚烧,处理能力共约5000吨/年。结合我市制革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2017年约2000吨),省内处置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处置价格较其他废物的高,部分企业产生的废物量少而处置单位收运积极性不高,导致企业产生的含铬污泥等危险废物不能及时处理,进而制约着生产规模。

(3)企业自行减量、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的主动性不够。目前我市制革企业复鞣主要使用的是铬鞣剂,鞣制后30%的铬鞣剂进入废水处理系统[1],经处理后产生含铬污泥。同时,大部分企业废水采用常规药剂+板框压滤的方式处理产生污泥,污泥的含水率大约70%-80%左右。由于现行废水处理及污泥压滤技术的稳定性和改进工艺再投资需要的大笔资金,以及目前主要以铬鞣为主的鞣制技术和需求,导致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未能更好的应用新技术或新设备进行减量。

(4)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一是豁免清单不清晰。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的豁免清单,含铬皮碎料如用于生产皮件、再生革或静电植绒,利用过程豁免危险废物管理。但是,豁免的操作没有具体细则,导致企业不能很好的执行。同时,由于豁免范围仅限于皮件、再生革和静电植绒等三个方面,其涵盖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很小,能用于上述三种用途的含铬皮革废碎料十分有限;而且其贮存及运输环节未列入豁免范围,仍需按危险废物的要求管理。二是鉴别程序未明晰。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含铬污泥属于危险废物,但如果含铬废水经单独预处理后,再排入综合废水池处理产生的污泥是否为危险废物未明晰,而鉴别程序又不完善,如需鉴别应如何做、做什么等未有清晰的规定。

4 制革行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探讨

(1)做好园区的管理与发展工作。企业入园是工业发展的趋势。制革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之一,应积极借鉴电镀行业的管理经验,实行园区管理,集中生产,统一治污,以破除目前处理单位对产生量少的企业收运积极性不高的弊端。我市目前现有一个皮革园区,但进驻企业少,未能充分发挥园区的优势。园区应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应的入园标准并进行宣传,同时进一步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加大力度做好“三废”治理,确保废水、废气稳定达标排放,固体废物按要求规范处置,使园区做到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整治政策,以消除目前分散混乱的无规划状态,同时对入园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补贴,进一步推动制革行业企业入园。

(2)推动制革企业进行清洁产生,实行源头减量。清洁生产技术,就是一种用最少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环境需求和发展的模式。制革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脱毛脱脂等准备工段、鞣制工段等的清洁生产技术,具体可以使用浸灰液取代石灰脱灰技术,减少石灰进入废水的量,从而减少污泥的产生量;采用高吸收铬鞣剂或者采用替代铬鞣技术(铝鞣技术)或者铬回收-循环技术将废铬液封闭循环[2],减少含铬废水的产生量甚至不产生含铬废水,进一步减少废物的产生量。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确实采取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提高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源头减量,为后续处理减轻压力。

(3)引导危险废物处理新技术的应用。当前,含铬污泥主要以填埋和焚烧为主,其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且焚烧过程还会产生二次废物。对于准备上马的制革行业危险废物处理项目,应该鼓励其采用除焚烧、填埋外的方式处理相应的危险废物,比如采用等离子体技术[3]进行处理,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目前,我市正在推动上马等离子体项目,其处理范围涵盖含铬废物,项目投产后,将一定程度缓解我市含铬污泥的处理问题。

(4)不断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实施细则。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针对收集、贮存、转移、利用等环节提出更切合实际的豁免管理清单,扩大含铬皮碎料豁免的综合利用范围,不断完善转移要求,让企业能做到有标准依据执行。同时,进一步制定更为明细的危险废物鉴别程序,让有疑问的废物属性界定得到有效判别。

(5)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作为涵盖我市制革企业会员的江门市皮革协会,其应该主动为企业提供行业服务,及时跟踪和研究掌握国家政策的变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遇到的困惑。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做好包括企业与政府、会员之间等的沟通交流。目前我市制革企业存在含铬皮碎料豁免利用单位少等问题,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其统筹作用,广泛搜集并发放相关利用单位信息,牵头组织对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合法处理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提供更好出路。

(6)推动园区上马废物处理项目,力求达到废物处理不出园。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精神,大型园区可自建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处理产生的废物。结合皮革园区的实际,制革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年产生量较大,且目前去向存在一定的难度,园区可以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建设污泥等废物的综合利用设施,将综合污泥(经鉴定不属于危险废物的)用作建筑材料、堆肥等,将皮毛肉渣等用于生产氨基酸、明胶及提取油脂,充分利用革屑生产再生革等,为园区企业减轻废物处理压力,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

(7)企业要主动作为,积极采用先进新技术对废物进行减量。针对当前处理能力小于需求的情况下,企业应当积极与同行进行交流,参与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借鉴国内外技术,对废物进行减量,如基于微型动物捕食和强化作用的污泥减量化技术、基于解偶联代谢的污泥减量化技术、基于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化技术等,进一步减少废物产生量。

(8)创新废物处理交易模式。企业应积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时代技术,充分利用广东危废交易网这一B2B平台,将自身产生的废物上线至网上,通过竞拍等模式进行交易,进一步增大交易需求的知晓性,提高交易效率。

结语

目前制革行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只要政府做好引导,企业多从自身想办法,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定能迎刃而解,行业定能继续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制革危险废物废物
ITER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和对CFETR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启示
制革工业水污染全过程防治技术组合方案研究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新标准下关于危险废物柔性填埋场运营的思考
上海市金山区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分析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引入环境监理的探讨
2016年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废物巧利用
清洁生产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