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新课标内容要求的更新

2019-06-17 02:21彭俊芳李冰洁袁书琪
关键词:要素新课标学科

彭俊芳,李冰洁,袁书琪

地理学科逻辑体系中的顶极关系是人地关系。相应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首先提出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人地协调观。[1](P1-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旧课标”)是将人地协调作为一个单元的标准来呈现的,“新课标”不设标准单元,而是在多项内容要求中具体加强人地协调观的培育。因此,在贯彻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时,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初心,关注“新课标”中人地协调内容要求的更新,全面提升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的专业素养。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要求以人为本的更新

以人为本,加强人地协调内容要求,高中地理“新课标”主要修订如下。

(一)增补人地关系中人的一方内容

地理学科之所以不同于环境学科、生态学科、地球学科、大气学科等,就在于地理学科特别强调从人的视角,从人类活动出发,来考察和研究自然界及其各要素,而非只是客观考察和研究自然界本身,“新课标”显然增补了人地关系中人的一方的一些内容,强化了地理学科性质,其内容更新如表1所示。

表1. 高中地理新课标人地关系中人的一方内容增补

表1显示,“新课标”增补人地关系中人的一方,内容有以下新的要求。

1.注重自然界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部分

随着人类活动的拓展,地球表层已经没有多少与人类没有关系的地方了,就大气圈而言,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不只是对流层整个大气圈,包括各层次都与人类活动相关。因此,增补了大气垂直分层与人类关系的要求。

人类活动从大陆向海洋拓展,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即便在沿海,学生对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也未必周知。故而,增加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必要的。至于洋流,“旧课标”只要求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新课标”则增补了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洋流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一些地区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所谓自然资源,就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并需要利用的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环境承载力概念,通过内涵增补,成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诚属必要。

2.关注人类生活领域

随着我国社会从温饱进入小康,“生活”“民生”等关键词在国家大政方针和各种规划中日见频繁。“旧课标”中少见“生活”用词,“新课标”在大气垂直分层这样的原本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内容中使用“生活”一词,要求关注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次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联,体现了人类活动中生活改善的与时俱进。

现在,我国各种规划、部署,都将民生摆在首位。无论是城乡规划、产业规划、环境规划,都不再重生产轻生活。以人为本,首先以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为重,地理教学必须顺应这种观念的更新,还要关注当今社会生产和生活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已很难说某种人类行为是生产还是生活了。

(二)拓展人地关系中的人地互动

在各种人地观中,偏重地理环境对人的作用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偏重人对地理环境作用的是人的意志决定论,而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则是兼顾人与地双方的相互作用,即人地互动。[2]“新课标”关注了人地互动,增强了地理课程逻辑的辩证性,对人地互动内容的新关注如表2所示。

表2. 高中地理新课标人地关系中人地互动内容的新关注

表2显示,“新课标”关注人地互动,内容有以下新的要求。

1.完善人地互动中的地理要素

“新课标”强调了地理课程的综合性,并将综合思维置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上,与之相应,人地关系中地的一方的地理要素比“旧课标”要齐全得多。[3]

所谓地理要素的完善,不只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完善,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完善。如人口因素、服务业(含交通运输业)区位因素、战略背景因素以及地理问题因素等。“新课标”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即自然地理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系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和灾害要素等,人文地理的经济、人口、聚落、文化、社会和政治等要素。

地理因素与地理要素,其实是同种地理事象表现在地理逻辑体系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功能,所谓地理要素体系是多层次的,地理要素综合思维框架的构建应视地理问题的具体情境和诉求而定。

人地双方的互动,是在多要素、多层面上的互动,随着地理课程中地理要素依据客观情境的真实性而不断完善,人地互动的动态体系会越来越复杂,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2.关注区域人地互动关系

地理区域是真实地理情境的载体,“新课标”注重真实地理情境的教育价值。因此,对于人地互动关系越来越重视其区域性,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人地互动方面,“旧课标”只限于聚落、商业要素,而且是人对地的单向作用,而“新课标”则是与全面的区域发展的关系,是人地相互作用。

与此相类似的有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旧课标”只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新课标”则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城镇化的人地互动也类似。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表现在区域内部的整体性与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我国首倡的“一带一路”之所以国际合作意义重大,正在于“一带一路”的东段、中段、西段之间差异性和互补性明显。

区域人地互动关系,在人的一方,很重要的是区域空间组织,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区域空间组织越来越科学、有效,包括主体功能区划、城市群建设等。“新课标”对于区域空间组织、城乡空间合理利用等给予了关注。

二、高中地理新课标内容要求以人为本的对策

由上述可见,“新课标”以人为本,内容要求更新力度相当大,研究相应的对策是我国地理教育界的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权作引玉之砖。

(一)提高高师地理教育界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高师地理专业兼有培养新一代中学地理师资和培训在职中学地理教师的重任,高师地理专业自身的人地协调观的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基础地理教育人地关系的教育水平。

长期以来,高师地理专业存在重自然轻人文的倾向,人文地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课时学分占比等,都明显落后于自然地理学科。自然地理课程体系细分过之而综合不足,各自然地理要素课程能涉及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或地理环境整体的不多,而延伸到人类生产、生活,充分展开人地互动关系的则更少见。

高师人文地理学课程,总论缺乏综合性,相当大部分内容是相对于分论的罗列,少有从系统论观念出发,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沟通人文地理各领域,深化人地互动关系认知和应用的。人文地理分论多为选修课程,少有学生全面修学的。人文地理学各门课程与自然地理课程的关联也不够充分、全面。

针对这些问题,高师地理专业要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整改。自然地理课程除了打好重点原理基础外,要腾出追求过细过深的课时,细化深化人地关系、人地互动的内容。人文地理课程要大力加强总论及其综合性、系统性,要开足分论必修课程,所有分论都要突出与总论、与自然地理的关系。要大量引进我国和世界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案例,特别是对以往倡导的、现今看起来是误区的人地互动和协调举措要加以分析评价。要敢于和善于引进真实情境,提高我国高中师资综合辩证的人地关系思维素养。高师地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论师资,是该专业真正的专业课的教学团队,不能脱离了地理科学的进展“单纯”从事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与教学,应当参与高师地理专业的地理科学,尤其是人文地理科学的研究,保证这支专业团队与时俱进地跟上地理科学的前沿进展。

(二)强化中学地理在职教师以人为本的专业培训

近年来,中学地理学科地位有很大的提升,回归到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的素养培育层面上,国家领导人近来强调的“家国情怀”,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备受关注,但在职中学地理教师对此尚未有足够的素养储备。而在以往的师资培训中,以人为本的人地协调观素养培训尚显薄弱。

今后,中学地理在职教师的各类各层次的培训,必须强调地理学以人为本新发展观念和专业素养的培训。首先要让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意识到“新课标”大力拓展了人地协调内容的广度和高度,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层面上看待人地关系,真正意识到中学地理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大责任,自己首先要做到家国情怀的垂范。中学地理教师培训要顺应和利用“新课标”重视真实情境案例和地理实践力的大趋势,由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地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接触社会,开展调研的机会,提高协调人地关系的观念和能力。

(三)充分利用地理高考命题新情境倒逼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提高

地理高考命题充分体现国家对人地协调观素养培育的新要求,对于中学地理教育以人为本更新内容要求有重要的倒逼促进作用,应当引起地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4]

有不少地理教师不能理解,为什么多年来地理高考命题就已经体现了“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高考命题者是我国一线地理科研工作者,采用的高考问题情境,是命题者自己或其他地理学者的真实科研问题情境。而“新课标”也正在努力体现地理科学的新进展,所以与地理高考之间有很高的契合度。比较熟悉地理高考的一线中学地理教师,将地理高考试题作为理解和实施“新课标”以人为本加强人地协调观素养培育要求的参考案例,是很有效的。地理高考命题相关情境如表3所示。

表3. 地理高考命题情境中对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新要求

由表3可见,多年来,地理高考命题已广泛涉及“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人地协调观内容要求。这些要求覆盖了人地关系人的一方内容增补的大半,以及人地关系人地互动内容拓展的绝大部分。这些客观事实,应当引起高师地理专业和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视。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系统中的核心,引领其他几个地理学科素养的培育。综合思维思路的顶层建构,往往是从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来考虑的。区域认知的对象就是区域人地关系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以及人地关系的评价和治理。地理实践力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活动能力。所以要理解高中地理新课标,首先要理解“新课标”为加强人地协调观培育而作的内容要求上的修订。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由于自身人地协调观素养的不足而造成的,究其根源,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存在着培育人地协调观素养方面的欠缺。补上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在职中学地理教师素养这方面的短板,无疑是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要素新课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超学科”来啦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