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楼空间多元化要素分析

2019-06-17 02:13赵宇微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安徽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楼使用者教室

赵宇微 (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1.1 选题背景

高等教育对个人的成长,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兴衰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高等教育的内涵正在由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对学生身心素质和主体精神与教育知识并存的传授。

传统的高校教学楼空间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使高校的教学空间更适应现代发展,创造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建筑空间,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堂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多面的发展空间是现代学校的职责所在,而直接提供这些空间的就是教学楼建筑。现有的高校综合教学楼公共空间存在功能单一,交往性差,利用率低,灵活性差等设计问题。为了让学生受到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高校中设施先进,功能多样,既可让学生安静的集中学习,又可让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发展特长培养兴趣的教学楼,其价值不言而喻。

2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元化要求

通过对高校教学楼多元化要素的实际对象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设想理论和实际情况的差距,得出更贴切实际的结果。

2.1 功能空间的基本特性

教学空间是由实体建筑空间基础和在其中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组成的。教学空间的设计是顺应教学方式和学生活动的设计,它的发展对设计可持续性、灵活性、空间多样性、使用者适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交往空间由课下更灵活的师生交流、群体活动目的和更自由开放的建筑空间构成。它需要有对人群活动更强的适应包容性。

交通空间在教学建筑中更多的成为一种流线运动和交往活动同时存在的空间,所以在设计中应注意增添其空间内容的丰富性,增加学生可停留机会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活跃度。

2.2 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

在教学楼中,学生具体的活动方式十分多样,包括学习课程、学术交流、小型聚会、社团活动、自习、思考等等。在不同的空间距离中,因空间感受和人体感知的变化,学生活动的内容会发生变化,可以以此为据做出使人群交互合理和活动内容过度自然的空间设计。

2.3 使用人群的精神体验

高校学生处于身心发展进步和渴求外界认可的阶段,在个人价值实现和多种情感满足上有很大的需求。自我表现追求认可的欲望、人际情感的需求、个人领域感、集体自豪归属等情感都分别对空间的功能做出要求,这是空间多样性设计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3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元化要素分析

3.1 功能的复合性

空间功能的复合性表现为同一空间内可发生多种活动,即空间对其中的各项活动具有包容性。对于本文所研究的高校教学楼而言,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及大学教师,它其中所进行的活动是独特而多样的。

①教学空间的功能复合:教学空间应有的功能大概有以下内容:传统授课、多媒体教学、讨论、展示、会议等功能。为满足这些功能的要求,教学空间应向具有包容性的空间转变。

在相同的教室空间中,因时间的不同,其功能也有所不同,如在不同课程的要求下,此空间有时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授课,有时则进行开放性的师生自由讨论,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时候,则可能被安排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习空间,学生社团的会议空间等。这就要求教室的桌椅配置灵活多变,可采用固定和移动桌椅两种方式。桌椅的排列方式,如横向排列或环形布局,也可以对应更多的活动模式。

②交通空间的功能复合:高校教学楼的交通空间包括走廊、门厅、天井、楼梯间等。这些空间除了单纯的交通功能,还兼有学生休息,交往游戏,集会活动,风采展示等功能。除此之外,学生的一些学习需求,如文具购买、资料打印等也可在交通空间给予满足。

3.2 行为的趋向性

人在不同空间中有着不同的行为趋向,而良好的空间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导空间使用者进行相对应的行为。

①空间尺度的影响:在教室空间中,大教室、阶梯教室为大班授课模式服务,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时候则用于大型社团活动、讲座等。小型教室主要用于小班授课的学生讨论,使用者的亲密度在其中得以增强。中等教室空间是学生们的偏爱,有一定的座位空余,减小交往的心理压力,是学生们上自习的最佳选择。在交通空间中,开敞的门厅,宽阔的走廊或天井容易引起学生群体的开放性活动,因此可将展示空间,商业空间,游戏空间与之结合。而走廊的一角,窗边单独的课桌则会引起学生两三人间私密的交流或独自的学习与思考,宜布置几个座位和小桌,方便相应行为的产生。

②空间形态的影响:空间有流动式空间和滞留式空间之分。如一字形的走廊驱使人们顺其走过,而U形的空间则使人有在其中停留的欲望。

③空间品质的影响: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也受空间品质的影响,如光照条件,家具布置的尺度,是否有合适的绿化,墙面家具的颜色等。

3.3 体验的互动性

设计者应了解自己所设计的空间,在实地考察,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加深对设计作品的具体使用情况的了解,掌握所设计的空间。

使用者的要求导致该空间的设计产生,空间的存在又引导着使用者在其中的行为的产生与变化。同时使用者对于空间的使用也影响着该空间能否继续更好地服务下去。

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空间的时候应充分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让使用者的意见参与设计,创造真正有实用性的空间,提升设计使用水平。

4 设计原则及方法

4.1 设计原则

①中立性原则:中立是指空间不是为单一功能而设计,一个空间应该能够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及功能,中立的空间能够适应任何一个功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发生建筑空间和结构上的变化。建筑空间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

②可变性原则:教学建筑应具备一定程度的可变性,便于适应不同教学方式的更新。教学建筑的结构可以根据空间功能的变化而改变建筑的位置、尺寸。在每个房间并不强调某个空间的固定功能,可以适应功能的互换要求。

③易操作原则:易操作是指教学建筑能够根据学生与教师的不同需求迅速做出调整及改变,增强建筑适应新的功能、达成更多可行性。

④参与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与使用者需要达成良好的沟通,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不断地提出问题,给予反馈以及切身的体验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使用者需要的建筑。对于教学建筑的设计,让教师与学生也参与进来,满足学生与教师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才能使建筑拥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真正人性化的空间。

4.2 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的生活与思想的归纳总结,运用它能使我们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建筑设计。

①预留发展空间:让空间能够适应且容纳新的功能。合理地划分教学建筑的不同功能并预留出后期发展所需空间,增加建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②模数化设计:为了便于生产和施工,可以为一间教室设置一个固定的开间进深尺寸,作为基本的模数。其他的教室以这个教室为标准,尺寸是它的倍数。这样不仅有利于装配,而且便于空间的组合。

③创造丰富的节点空间:节点空间是教学空间多样化非常重要的一环,创造丰富的节点空间可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空间需求,满足不同的空间归属感,创造不同活动的可能性,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善教学空间质量。

5 燕山大学第三教学楼改造

5.1 教室改造

几种不同于一般设置的教室设置形式:

①可用于班级活动或社团活动的教室。

通过中央部分空间的抬高,形成围合的组成形式,当活动需要时可通过少量的桌椅移动形成适宜的组织活动空间。非活动时间也可用作自习室。

②可用作阅读浏览的教室。

设置较多的书柜进行物品安置,单人/多人成组的桌椅被小型书柜分区间隔,有较高的舒适度,适宜进行阅读或自习活动。

5.2 门厅改造

①门厅俯视图

原门厅功能单一,且一侧放置了一面大镜子,与教学楼所需功能不相关。原门厅多以灰色为主调,为营造活泼积级向上的学习氛围,改造后的门厅颜色更加明亮。

②门厅主入口

主入口采用金属框玻璃门,开口宽度足够让上下课学生轻松通过。门上用黄色木质装饰板装饰。

③门厅两侧

为满足教学楼功能多样化的需求,改造中去掉了镜子,门厅左侧设置公告栏,方便同学浏览获取学校通知。右侧设置多功能自动贩卖机,可在较小的面积内满足学生部分使用需求。

保留了原设计的一二层通高,以黄色木质构件做空间上的连接和视线上的引导。

二层做部分平台,供学生停留休息。并在两侧分别布置可供展览的专栏,促进知识的交流。

5.3 天井改造

在教学楼天井布置景观,设计道路、广场、休息座椅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休闲、交往、娱乐、活动空间,同时也成为教学楼的一道景观,为校园文化增加新的底蕴。

天井到教学楼内的入口处设置景观,既突出强调了入口位置,同时增加了室外环境的优美性。

天井内部种植树,同时树丛之间布置小路,使天井绿意盎然的同时,亦使路过的人会有悠闲、身心放松的感觉。

天井内布置可供学生休息的座椅,学生亦可在此看书,讨论问题,进行一些交往活动。

5.4 走廊改造

原本的教学楼空间内走廊空间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改造后加入了不同的功能,满足学生学习、娱乐、交流等日常需要。

①饮品吧在拐角处加入饮品吧,充分利用楼梯平台前的转角空间,给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带来方便。

②图书角教室入口处设置座椅及书架,便于学生查阅资料及自习。

③小型讨论及会议空间。满足临时的讨论或评图等需求。

猜你喜欢
教学楼使用者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抓拍神器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for Cultural Dialogue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