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畅春园平面布局推测及其园景题名解析

2019-06-18 06:03
中国园林 2019年5期
关键词:平面图样式题名

崔 山

王其亨

崔景舒

1 畅春园平面布局研究综述

畅春园是清康熙帝在京城西北郊开发的首座皇家园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后在明皇亲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曾修葺[1])上修建畅春园。一期工程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叠山家张然的主持下建造完工。据说张然在监造畅春园叠石工程时曾绘制畅春园图[2]。畅春园在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间(1689—1691年)的整修增建工程是由供职康熙时期内廷的江南山水画家叶洮主持[3],叶洮也曾奉召绘制康熙时期畅春园图[4],但他们的畅春园图档至今难觅踪迹。

清乾隆钦定《日下旧闻考》概述了畅春园在康、雍、乾三朝的使用情况,以文字形式描述了畅春园内百余处(不计西花园)大小不等的景观方位关系,指出了其中40处圣祖康熙帝御书园景题额、3处世宗雍正帝御书园景题额(恩佑寺内),以及23处乾隆帝御书园景题额。雍正帝御题的“敬建恩佑寺”与乾隆帝御题的“敬建恩慕寺”“春晖堂”“观莲所”和“云涯馆”分别是相对独立的5处建筑景观,笔者认为是在雍正和乾隆时期增建或改建的。除了这5处建筑景观外,大体判断其他建筑景观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存在。今天畅春园除了恩佑寺和恩慕寺2座琉璃山门外[5],其余已荡然无存(图1)。以平面图的形式再现康熙时期畅春园格局,成为研究鼎盛时期畅春园的关键。

近代对畅春园平面图的研究,被引用频率最高的是周维权描绘的《畅春园平面示意图》[6],是根据乾隆《日下旧闻考》和民国初年“样式雷”研究者金勋描绘的内务府样式房图纸绘制。赵兴华的《京华园林寻踪》[7]中绘制出了中路8处建筑及回廊的平面示意图。近年对畅春园的研究有朱强的《畅春园遗址及万泉河在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文中根据《道光十六年三月廿九日对准样》及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圆明园来水河道全图》推测复原出畅春园水系的大致格局及平面的大致图样。

对畅春园园景题名进行研究的有赵连稳《京西第一名园:畅春园筑园理念》[8],叙述了整体造园理念。其他文章多就畅春园之“畅春”进行辨析。与畅春园园景题名间接相关的有张宝章《畅春园记盛》[9]、李大平《历史在不同视角下的别样景观——从圆明园到畅春园清初皇家园林考》[10]和阚红柳《崇俭戒奢:康熙帝与畅春园》[11]。

天津大学建筑历史研究所于21世纪初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整理清代“样式雷”图档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幅“样式雷”《畅春园平面图》,落款为“道光十六年三月廿九日对准样”(图2)。此图是第五代样式雷传人雷景修(1803—1866年)以清嘉庆(1796—1820年)样式雷第四代传人雷家玺(1764—1825年)之原图作为底本贴改而成,它描绘了嘉庆以后畅春园的平面布局(推测道光年间曾修葺坍塌建筑,但未扩建新建筑)。任昳霏《“三山五园”地图中的畅春园》整理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清光绪年间(1887—1908年)和民国初期5个版本“三山五园”所描述的畅春园图像,其中光绪时期的《五园图》概略地描绘了乾隆时期畅春园的三路景观建筑及其朝向[12]。

2 畅春园方位与园墙周长

清乾隆《日下旧闻考》记载畅春园“缭垣一千六十丈有奇”,但没有园墙单向长度的描述,所以才有近现代关于畅春园范围“南北1公里,东西600米”的模糊说法。

实测“恩佑寺山门”与“恩慕寺山门”正面长度均为5.30m,两山门中心间距30.20m。比对清“样式雷”畅春园平面图中的2座山门,叠合卫星平面图,用CAD辅助作图,x、y坐标轴双向等比缩放对准二山门中心,利用几何等比关系列方程计算校核,对畅春园进行地理复原定位(图1)。

量出畅春园方位为中轴线南偏东近7°。不计宫门和随墙门宽度,求得清道光时期《“样式雷”畅春园平面图》中的畅春园园墙周长为 2 488.22m,西花园园墙周长为1 169.21m,畅春园和西花园周长之和为3 657.43m,换算成清代量地尺(1丈=3.45m)为3 657.43m÷3.45m/丈= 1 060.12丈,考虑到作图误差因素,其中“0.12丈”为不定数,结果恰与“缭垣一千六十丈有奇”吻合(图3)。说明“缭垣”范围指的是畅春园及其西花园,也说明二园在清乾隆至道光的数十年间没有改变园墙位置,更说明了清“样式雷”畅春园平面图的方位和尺度都是精准可信的,也确定当时绘制畅春园平面图时使用了角度和长度测绘仪器。

畅春园西北角沿西园墙方向至宫门南照壁的长度为967.29m,自无逸斋处畅春园西南角沿园墙向东至畅春园园墙东南角的长度为394.95m,自西花园西南角沿西花园南墙和畅春园南墙至畅春园东南角的长度为717.71m(图3)。

结合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畅春园东路景观图纸、《日下旧闻考·畅春园》“三路”景观说、清王原祁等绘制的《万寿盛典图》[13]中畅春园大宫门(图4)与清《五园图》(图5)等史料,确定畅春园内建筑的面阔、朝向和形式,推测康熙时期畅春园平面布局,从而进一步解析畅春园内园景题名用典。

图1 康熙时期畅春园平面与如今地理信息重合 比对(畅春园紧邻北京市北四环路向西四环 路转弯外侧)

图2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样式雷”畅春园 平面图

图3 清乾隆时期畅春园园墙周长测量图

3 康熙时期畅春园中路景观位置与题名寓意

3.1 园入口处

参考清“样式雷”畅春园图可绘制出宫门前后的平面格局,结合《万寿盛典图》《五园图》判断建筑朝向(图6),据《日下旧闻考》确定角门和随墙门。畅春园之“畅春”指希冀天地四时之气通畅,百姓和乐[14]。

图4 清康熙时期王原祁等绘《万寿盛典图》(刻本)之畅春园宫门(引自《万寿盛典图》)

图5 清光绪时期《五园图》畅春园(国家图书馆馆藏)

图6 依据清“样式雷”图等文献复原畅春园过程分析

九经三事殿为畅春园主殿,康熙帝于此上朝理政、宴请王公大臣。“九经”即儒家《中庸》用以管理国家之法:“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康熙帝御书九经三事殿对联:

皇建有极敛时敷锡而康而色

乾元下济亏盈益谦勉始勉终[15]

“九经”“三事”体现了康熙帝对《尚书·尧典》中“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太平理想的继承和发展。

3.2 积芳(亭)

九经三事殿后庭院正殿为“万树红霞”[10],后有“嘉荫”“积芳亭”和在康熙时期未命名的建筑(乾隆时御题“云涯馆”),这组建筑是根据《日下旧闻考》的描述和畅春园“样式雷”图中贴图下的残留墨迹绘制(图6)。“积芳亭”取自明·徐勃诗:“从此相过踪迹少,积芳亭上月空明”,既有“积聚美好”的含义,又表现了康熙帝对于徐勃那样的布衣无官一身轻的向往。

3.3 鸢飞鱼跃(亭)

据《日下旧闻考》,基本弄清“玉涧金流”及“瑞景轩”“林香山翠”景、“延爽楼”“式古斋”“绮榭”(图2)“丁香堤”和“兰芝堤”的位置关系。“鸢飞鱼跃”亭坐落在向北探入湖中、纵长不足20m、宽不足10m的小半岛上,其名取自《诗经》:“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再参照《五园图》推测出此组建筑的方位(图6)。

综上,康熙时期畅春园中路的主景为九经三事殿及其周边景观和林香山翠及其周边景观;可绘出中路的畅春园宫门及其前广场、九经三事殿、万树红霞和积芳亭的平面位置。宫门和中路的九经三事殿作为畅春园游线的开端是最具有政治意义的儒家理学治国的场所。

4 康熙时期畅春园东路景观位置与题名寓意

4.1 苍然亭、清远斋

“苍然亭”“清远斋”的位置是通过“样式雷”图进行判断的(图6)。畅春园东部的“剑山”是文殊菩萨在南通的道场,寄意康熙时期敬梵学[16]。康熙帝题名“苍然亭”,源自宋·文天祥诗《苍然亭》,彰显其敬仰汉族英雄,代表了汉、满、蒙古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康熙帝血缘的一半是汉族,四分之一是蒙古族,四分之一是满族[17])。“清远斋”出自唐·李群玉诗:“蓬莱道士飞霞履,清远仙人寄好诗。”表现出康熙帝身为国君不能像常人一样飘逸洒脱,而通过引古证今,寄寓清远闲放的山人情怀。

4.2 澹宁居、甘霖应祷(龙王庙)

据《日下旧闻考》和畅春园“样式雷”图绘出“剑山”“龙王庙”“广梁门”和康熙帝御门听政的“澹宁居”(图6)。澹宁居题名体现了康熙帝对儒家倡导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认同。

4.3 渊鉴斋、葆光斋、兰藻斋、藏辉阁、藏拙斋

根据《日下旧文考》文字描述确定“渊鉴斋”“葆光斋”“兰藻斋”“藏辉阁”“藏拙斋”建筑群的位置、楹数,据《五园图》定其朝向(图5、6)。“渊鉴斋”是康熙帝藏书阅览、编撰典籍之所。渊鉴:理学“格物”之意。“佩文斋”和“兰藻斋”在清《五园图》中都为东西向。兰藻:文词雅丽。南北朝·谢灵运诗:“众宾悉精妙,清辞洒兰藻。”据《日下旧文考》还能确认“清籁亭”“养愚堂”“府君庙”“疏峰”(图7)的位置。“疏峰”出自《国语·周语》“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图7 “疏峰”平面图

图8 “清溪书屋”“道和堂”平面图

图9 “清溪书屋”平面图

图10 “无逸斋”平面图

图11 “观澜榭”平面图

图12 西直门至御路样——畅春园与西花园(红色区域为西花园)

图13 西花园宫门区域平面图

4.4 清溪书屋、昭回馆、藻思楼

由《日下旧闻考》确定“太朴轩”“小东门”“清溪书屋”“道和堂”(图8、9)“昭回馆”“藻思楼”“竹轩”的位置,据《五园图》判断“太朴轩”为东西向。康熙帝寝殿“清溪书屋”寓意:于静思中涤荡污浊。遵照“样式雷”图绘制“昭回馆”和“藻思楼”(图2)。“昭回”为向天祈雨之意;“藻思”寓文人才子之聚集,表明康熙帝的重文倾向。

综上,康熙时期畅春园东路主景为澹宁居、渊鉴斋、佩文斋、清溪书屋及其周边景观。其功用和方位基本遵循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文西武”的“阴阳”之理,以代表着“阳”的习文益智功用为主。所以康熙时期在畅春园中设立的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科学院“蒙养斋”[18]应坐落于畅春园东路,这个推理与道光丙申年(1836年)《交河集》卷一“恩荣备载”30页中记录的康熙帝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九月二十日所说的:“在畅春园奏事东门内蒙养斋”相印证[19]。

5 康熙时期畅春园西路景观位置与题名寓意

5.1 闲邪存诚(斋)

参照《日下旧闻考》所描述的“买卖街”“闲邪存诚”斋和“韵松轩”(图2),根据《五园图》“韵松轩”东西向方位,以及“样式雷”图判断二斋轩位置。闲邪存诚斋曾为康熙帝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的一处寝宫[1]。康熙帝之“闲邪存诚”题名,借鉴了隋唐·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5.2 无逸斋

据畅春园“样式雷”图绘制“船坞”和“无逸斋”(图2、6、10)。康熙帝赐无逸斋给皇太子胤礽居住读书,这里又是康熙帝身体力行教育培养诸皇子的地方。无逸斋在畅春园东南角的“坤”位,象征疆土稳固。“无逸”出自《尚书·无逸》。无逸斋北边狭长的地块,是康熙帝体验“知稼穑之艰难”的菜园和稻田,他在那里进行了多年的“京西稻”培育[20],以明哲的殷王中宗、高宗、祖甲,以及周文王和周公为榜样,自我检讨,忠告后世为王者。

5.3 纯约堂

据《日下旧闻考》定位“关帝庙”“莲花岩”“松柏闸”“娘娘殿”“桃花堤”和“纯约堂”(图2、6)。还可以确定纯约堂附属的“招涼精舍”“迎旭堂”“湾转桥”“憩云”门和回廊,以及“晓烟榭”的布局。再凭借道光年间“样式雷”图上被贴图遮挡下的残留墨迹初步绘出这组建筑(图2、6)。

据《日下旧闻考》描述绘出“松柏室”“乐善堂”“天光云影”亭、“红蕊”亭、“绿湶”窗、“回芳墅”“红蕊亭”“秀野亭”“蕋竹院”“观澜榭”(图2、11)“流文亭”和“集凤轩”的位置。《五园图》“集凤轩”的东西向与《日下旧闻考》的南北向叙述矛盾,复原图取时间上更接近康熙时期的南北向。集凤轩附属建筑有“月崖”“锦陂”亭和“俯镜清流”。据《日下旧闻考》判断畅春园西北端有“雅玩斋”“紫云堂”和“天馥斋”。“绿湶”窗的方位尚没有文献予以佐证。

表1 康熙帝畅春园四十景题名用典汇总

综上,康熙时期畅春园西路主景为无逸斋、关帝庙、纯约堂、观澜榭及周边景观,它们继续诠释着“东文西武”的“阴阳”观念。康熙帝于此立关帝庙以表忠义,并沿西路墙垣内养花种稻赏秋收。畅春园大西门同时也是康熙帝进行射圃、阅视武举等活动的场所。

通过以上对畅春园的综合考证与分析,结合“样式雷”畅春园西花园平面图(图12、13)以及张宝章《畅春园记盛》书中的《圆明园来水河道全图》,推测出畅春园及其西花园平面布局图(图14)。

6 结论

1)校核了畅春园的方位和园墙长度,验证清乾隆钦定《日下旧闻考·国朝苑囿·畅春园》“缭垣一千六十丈有奇”指的是畅春园及其西花园范围,以较为确切的数据描述了畅春园的占地情况。

2)推测出的康熙时期畅春园平面布局图属于阶段性研究成果,尚不能完全定量化,但有利于进一步准确研究处于鼎盛期的畅春园的布局造景。

3)康熙帝的畅春园园景题名用典是探讨清初皇家造园活动及其儒家造园思想的重要依据(表1)。

图14 推测绘制的康熙时期畅春园平面图

7 结语

在校核复原康熙时期畅春园平面布局的过程中,基本判明畅春园平面图上的康熙帝御书题额的四十景的位置,其他的园、田、街、山、岩、崖、壁、岛、堤、桥、池、闸、坞、门、殿、堂、斋、厅、轩、庙、墅、舍、房、亭、榭、坊等亦属于康熙时期畅春园的地上物原型。图中水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说明畅春园是以水为主并置有山石的皇家园林,风格简远、疏朗。康熙帝园景题名用典涵盖了华夏之周、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史著作,尤以诗词为最,显示其“以物比德”的儒家理学造园思想,代表着康熙时期畅春园的特色。

注:图2、7~13由王其亨提供,引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余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平面图样式题名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栖凤阁题名记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四居室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佳石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