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2019-06-18 04:20李琪琳
活力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

李琪琳

[关键词]社会风气;学困生;教育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放眼一个学校,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不一样,家庭重视教育的程度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这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状态。学困生的出现属于一种教育现象,但绝不是教育的最终状态。

一、小学生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

我校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身处与新县城只有一桥之隔,可以说这里的居民是城乡结合的大杂烩式居住,人员成分的复杂,家长素质自然就参差不齐,家长不同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对学习重视的程度。在很多老一辈的家长眼里,觉得孩子在学校来就是全部交给老师,放手让老师去管,这种观念上的误差,也使得孩子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无所谓。这愚蠢的“无所谓”是学困生受社会风气影响的起源,家长们还固守成规地守着学生只是来学校扫盲的落后思想,只会拖滞孩子的后腿,使得孩子面对学习无任何积极向卜的心态。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个大家庭,有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这些孩子汇聚在一起来学习,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学生之间的知识差距不大,越上高年级学生之间的知识差距越大,在此期间学生的自我期待和老师对孩子的期待出现了偏差,由原来的充满希望的期盼,变为一点一点的失望。教师忽略了学困生的感受,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辅导,一味追求成绩,对学困生的辅导缺乏方法,不能及时地因材施教,于是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而孩子自己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隔代亲”的现象凸现,老人对小孩的溺爱,疏于管教,加之老人们文化程度低,没有办法辅导孩子的学业。骄纵、蛮横、不讲道理、贪玩这些词语似乎成了留守儿童的代名词。即使是年轻家长在家,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就不高,想辅导孩子的学习却无从[手,只能望洋兴叹。只有少数的家人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年轻的父母在外辛苦打工,寄回家的钱让孩子在校外补课,这个补课的效果甚微,杯水车薪、徒劳无功,就拿我校三年级一班在校外补课的同学来说,这种补课只是纯粹地完成任务,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纠正毫无用处,更别提能达到查漏补缺的学习效果。这一类家长是属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方法却不对,寄希望于外物,不如先管管孩子的习惯。我们在学校做过粗略调查,有的班一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有的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生活习惯的懒散、无为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学习习惯,对待学习也是懒散、自由的状态。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小学阶段学业的学习,用六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期间经历的每一个年级,孩子们都需要用积极踏实的学习态度去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再加上存在智力的差异,有的孩子接受知识的速度较快,一点即通,不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便已融会贯通。但此类学生在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都属于少数。所以,大多数孩子需要通过仔细的听讲、做笔记和思考才能掌握知识,剩下的少部分同学成了学习中的“困难户”,即使他够聪明,但他怕吃苦,经不起挫折,一旦遇困难就打退堂鼓,继而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于是对自我的评价产生偏差,出现如下情况:第一,总认为老师瞧不起人,所有的老师都是喜欢成绩好的;第二,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别人很聪明自己却很笨;第三,受身边其他同学的影响,认为别人比我还差,别人不完成作业,我也可以不完成作业,大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颓废心理。

二、解决小学学困生的对策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中的基础环节,如果孩子们的学习输在这个阶段,那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观。于是,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如下尝试,试着扭转学困生所处的困境,转变他们的想法,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一)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培育沃土

近几年,我縣以杏家湾幼儿园、杏家湾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为主的家校联盟学校,家校共育的氛围正在形成。我校也正在努力通过开展开学典礼、家长会、家长学校、散学典礼等活动形式来亲密联系家长,积极沟通,使得家长第一时间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家校共育可以成为一种常态交流模式。

(二)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熏陶

如果说营造家校共育是在创造良好的校外学习氛围,那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就是在创设校内的学习氛围。我校围绕

“琢石成器”的校训为中心的石文化的打造,期望学生能从石头坚定、稳固的精神中去学会“踏实每一天”。并在校园里的小径、树荫下、走廊等处摆放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石头上镌刻不同的文人墨客的文字,这些文字多是激励人奋进的内容。闲暇时光,学生们行走在花间小径,躲在树荫下嬉戏,在走廊上读书时,都能看到这些文字,我们在努力让孩子感受文字的魅力,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当然离不开班级文化的打造,我们学校很多班级利用班级的墙壁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励学生进步,摆放各种书籍于读书角进行文化熏陶。每一个班都有属于自己班级特点的班U”,如果是孩子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就会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鼓励孩子进步。对待喜欢玩耍,喜欢浪费时间的孩子,我们会用《明日歌》中的名句‘旧日待明日,万事成磋跎。”来改变孩子对时间流逝的看法。

(三)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关注个体

既然一个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良莠不齐,有表现优秀的学生,有表现糟糕的学生,有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也有对学习心不在焉的学生,有愿意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也有乐于玩电脑打游戏的学生。我们作为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总之,学困生的现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不管是哪种方法的运用,都不要忘了要公平、公正的去对待这些学困生,让他们享受教育的权力。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教育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