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

2019-06-26 13:16蔺晓月马慧玲王苗利孙圣福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气管炎牛场奶牛场

蔺晓月 马慧玲 陈 静 王苗利 张 月 孙圣福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22)

为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的规模化牛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对山东省的24个牛场的707份牛血清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4个牛场中17个牛场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阳性,场群阳性率为70.83%,205份样品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29%。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被调查场中内普遍流行。此调查结果为山东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为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引起的一种牛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呼吸困难、发热、鼻炎、鼻窦炎、喉炎以及气管炎为主要临床症状,母牛还表现为脓疱性外阴道炎[1]。犊牛感染IBRV常因并发细菌性肺炎或肠炎而死亡,死亡率为85%~100%[2]。IBRV对成年牛的致死率较低,但该病毒可以潜伏于动物机体的三叉神经,可使病畜长期携带病毒,并在动物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应激时通过呼吸道排毒,感染牛群中的其他易感牛,给该病的防控造成极大困难。另外,公牛的精液也可携带IBRV,使得该病可以垂直传播[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1955年在美国首先被发现,次年首次分离到IBRV,除意大利、奥地利、挪威等少数国家已经消灭该病外,其他国家均有该病的报道,IBR被OIE列为须通报的疫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980年,我国首次在进口的奶牛中分离到IBRV[4],并且在奶牛、黄牛、水牛及耗牛体内均检测到IBRV的存在[5]。颜邦芬等[6]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IBR的阳性率为12.1~77.8%,表明IBR在我国牛群中广泛流行。

为初步了解IBR在山东省规模化牛场的流行情况,为了下一步对省内规模牛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本研究抽查了全省的24个规模化牛场的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进行该病的抗体检测,以发现该病在这些牛场的感染状况。

1 材料和方法

1.1 被检血清 采集的血样来自山东省6个地市的15个规模化奶牛场、9个规模化肉牛场,共计707份(奶牛血清442份,肉牛血清265份)。所采血样经无菌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待检,检测前置于室温条件下自然解冻。

1.2 主要试剂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gE抗体检测试剂盒,由IDEXX公司提供。

1.3 主要仪器 酶标仪,Thermo MK3。

1.4 操作方法 按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进行。

2 结果

通过对山东省的24个规模化牛场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存在205头IBRV抗体阳性牛,个体阳性率为29%,而场群阳性率达到70.83%,并且不同的场阳性率差别较大,除有7个场点未检测到抗体外,17个阳性场群阳性率从3.33%到93.1%不等(表1)。相对于肉牛场,奶牛场IBRV抗体场阳性率较高,达到80%,但两种场个体阳性率差异不大(表2)。对样品的阳性区域进行分析显示,6个地市样品中均能检出IBRV抗体,其中泰安和东营的检出率较高,均在50%以上;而济南的检出率最低,仅为0.83%(附图)。

表1 规模化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检测结果

表2 IBRV抗体群阴性率和个体阳性率 (%)

附图 山东省不同地市IBRV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ELISA方法和结果分析 ELISA诊断方法是近年来血清学检测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疾病监测中而被广泛应用[7,8]。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商品化ELISA试剂盒用于检测IBRV gE或gB抗体。IBRV感染牛以后,可潜伏于神经系统内,使感染变的呈持续性、间歇性,因免疫不能有效阻止野毒感染,也不能阻止潜伏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因此防治该病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对牛群进行定期检疫,控制传染源。朱海明[9]等对我国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7个省市牛群IBRV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IBRV的平均感染率为29.45%,其中天津、山东、河南、云南等4个省市IBRV的感染率超过30%;希尼尼根[10]等报道,内蒙古自治区IBRV的平均感染率为29.5%;石冬梅[11]等报道,河南省奶牛场场阳性率为100%,个体阳性率为59.29%;皮泉[12]等报道,贵州省奶牛IBRV抗体总体阳性率为82.50%。根据此次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被检的24个规模化牛场中,17个牛场存在IBRV抗体阳性牛,群阳性率达到70.83%,表明IBV在山东仍广泛存在。而阳性场内个体阳性率从3.33%~93.10%,表明该病在牛场内的流行率差别较大。

3.2 从IBR得到的启示 IBR对肉牛的肥育率,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极大。本研究发现15个奶牛场和9个肉牛场,群阳性率分别为80%和55.56%,说明奶牛场IBRV的感染率较高,应着重加强日常生物安全工作。鉴于本病严重的危害性,难以根除性,各个牛场在引种时应严格检疫,防止引进阳性牛和阴性感染牛,并及时淘汰本场阳性感染牛。

3.3 IBRV差异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发现泰安和东营IBR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本地区牛场的生物安全控制及监测。虽然其他地市IBRV抗体检出率较低,但由于IBRV感染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有些牛抗体检测为阴性,但此时仍可能为潜伏期感染,而这种牛一旦受到应急刺激,体内病毒量会上升随之抗体滴度也上升。因此,即使通过ELISA检测IBRV抗体呈阴性,也难以断定牛群的感染状态。由此可见,在本病的监测中,应将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结合起来,严格检疫,及时淘汰隐性感染牛,最终达到跟除IBR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气管炎牛场奶牛场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防治方法探讨
HPLC法同时测定气管炎颗粒中7种有效成分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2013年全国16 省(区、市)规模奶牛场卫生保健与疫病防制状况调查报告
DHI参测牛场星级管理模式探索
2012年上海市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