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急诊输液安全隐患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

2019-06-26 11:48张周鑫钟晓荣
医疗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输液护理人员满意度

张周鑫,钟晓荣

万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

急诊是医院速度、质量以及安全保障较高的诊科,由于输液种类多、疾病复杂,针对发病急的患者,护理人员在输液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1]。护理贯穿整个急诊治疗过程,若护理人员在患者输液中出现错误,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通过系统化、流程化对输液护理进行管理,确保在急诊室中有条不紊地开展输液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输液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因此,管理护理工作是保障急诊输液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强化急诊输液安全隐患管理改善护理质量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成立了强化管理小组,组内有43名来自各科急诊室的护理人员,包括护士长在内的组员里有男3名,女40名;年龄22~43岁,平均(31.82±1.33)岁;学历均为本科。同时,在护理的患者中选取66例急诊输液患者,其中男35例,女31例;平均年龄(55.24±5.36)岁;其中肺炎18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急性肠胃炎17例,急性肺气肿15例。对其进行强化前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对强化前后护理进行质量评分。

1.2 方法

强化急诊输液安全隐患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加强护理素养

成立强化管理小组后,护士长作为组长,与组员一起加强培训和学习。达到考核成绩合格后,组长要灌输法律意识和安全理念,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服务素养。避免出现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配合积极性差,而影响治疗和医院的形象。护理人员需每天总结归纳输液中出现的问题,检讨护理工作中的服务态度。因急诊患者多,等待排号的时间久,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护理人员需用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抚患者,让患者耐心等待。

1.2.2 提高管理水平

因急诊工作量大,组长需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作进行组员分配,例如安排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进行病房巡视、记录,密切观察输液后的情况等。对每天的工作流程进行核对、分工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护理管理的细致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向患者讲解输液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能够培养患者的自控和自我观察能力,避免患者私自离开输液室或自行拔出输液针管,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可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输液工作。

1.2.3 加强输液安全管理

护理人员经过加强培训后,能够提高穿刺技术水平;穿刺技术差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反复穿刺,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增加患者的疼痛。除此之外,要根据药物性质、患者体质以及疾病类型等决定输液的滴注速度。往往护理人员会忽视这一细节问题,导致输液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容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需合理控制输液滴注速度。针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在输液前用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检测患者的过敏情况,若不进行检测,则治疗效果可能降低;穿刺针的粗细和穿刺位置也会导致静脉炎,还会降低药物浓度。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血液渗透、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时,需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可使患者正常进行静脉输液,避免影响治疗效果[3]。

1.2.4 完善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在配药时,应将输液号码写在患者病单上,在对患者进行输液前可核对患者的名字和药物类型与发票的内容,避免发生输液错误或遗漏的情况。组长对护理人员实施奖罚制度,护理人员表现良好时可给予奖励;护理人员工作出现差错、态度差时则给予批评教育或惩罚,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隐患意识,调动工作积极性。

1.3 临床评价

调查和记录成立小组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选取66例急诊输液患者填写患者满意调查表;患者护理满意标准:评分≥95分为满意,评分70~94分为一般,评分<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护理质量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50分作为分界值,评分低于50分说明护理质量差,评分越接近满分说明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护理强化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强化管理后质量评分为(98.64±2.46)分,高于护理强化管理前的(67.43±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P<0.05)。

2.2 护理强化管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强化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护理强化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强化管理前后66例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诊输液护理工作量大,因此需加以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可有效促进护理干预,增强患者治疗效果[4]。增强输液安全隐患管理不局限于患者输液中的护理,其联合护理人员对急诊护理的理解、输液的处理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以及护患关系、满足家属和患者的护理要求。

由于急诊患者的病型以及突发情况多,需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总结归纳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建立加强管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在输液过程中能专注,从而降低安全隐患[5]。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观察更为密切,防止患者自行调整输液的速度,可避免医院出现医疗纠纷,损害医院的名誉。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强化管理后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强化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强化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护理强化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强化急诊输液安全隐患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护理质量,还能扩充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针对不同病型的患者,能够快速准确分辨输液药物的配制以及输液的药量。通过小组的学习和讨论,总结归纳输液的安全问题,针对多种情况能在输液操作中避免穿刺的错误以及不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引起并发症,增加护理工作量。核对患者病单和发票,使患者得到准确的治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向患者讲解输液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强化急诊输液安全隐患管理能增加患者的信任,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输液护理人员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颈枕输液袋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