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26 11:48郭伟
医疗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胃肠外科康复

郭伟

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江西九江 332000)

胃肠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为恶性肿瘤,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当前越来越多的临床护理人员通过该模式为患者开展护理工作[1-2]。该模式护理与麻醉科及外科等多学科合作,可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探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8~81岁,平均(61.2±7.1)岁;远端胃切除10例,近端胃切除9例,右半结肠切除6例,横结肠切除4例,SIXON手术15例,左半结肠切除6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0~80岁,平均(61.3±6.8)岁;远端胃切除11例,近端胃切除10例,SIXON手术15例,左右半结肠切除10例,横结肠切除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排除存在循环系统疾病以及严重肝肾心脑等器官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进行影像学检查:应用CT扫描仪(日本东芝,型号TOSCANER)进行诊断,然后应用X线机(普朗,型号PLD5100A)拍摄X线片,以确诊病理特征;同时给予患者胃镜(奥林巴斯,型号Olympus GIF-XQ-260)检查,以确定其肿瘤性质。两组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应用奥林巴斯Olympus电子腹腔镜系统(奥林巴斯,型号OTV-S190 OTV-S7Pro WA50042A)辅助手术操作,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类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护理。(1)个性化宣教:术前,护理人员要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宣教方案,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并给予其足够的信心;同时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详细告知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情况,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2)早期饮食:术后第1天,可给予少量流质饮食,第2~3天过渡为半流质饮食,并遵医嘱减少补液量。(3)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机体合成代谢,术后6 h可进行45°抬腿训练;待生命体征更平稳后,可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翻身;术后8 h要结合护理人员指导进行咳嗽与呼吸训练,并进行四肢的屈伸外展运动和抬臀床面移动,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4)早期拔管:告知患者早期拔管的重要性,并说服其进行早期拔管,避免出现因害怕疼痛而不遵守医嘱的情况;拔管可尽快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也能让患者提前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其康复。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静脉血栓及尿潴留[4-5]。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x-±s)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胃肠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但因为良性无显著症状,因而多数胃肠肿瘤患者确诊时均为恶性肿瘤,严重可出现腹膜炎,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早期治疗和干预工作十分重要[6]。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且其效果已在实践中得到证实[7-8]。在胃肠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中,该模式结合了多种学科的专业护理优势,不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工作依从性。应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完善术后护理,提高其舒适度,以减少应激反应,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3]。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是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良好选择,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猜你喜欢
胃肠外科康复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