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谱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9-06-27 02:44赵艳玲杜柯凝姜洪波黄艳智宇雅娟田玉玲刘宇奇孙利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克雷伯病原早产儿

赵艳玲,杜柯凝,刘 颖,姜洪波,黄艳智,宇雅娟,田玉玲,刘宇奇,贺 岩,孙利伟

(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 长春130051)

新生儿院内感染是目前儿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的难点问题。由于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期不易被发现,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而且会影响其救治,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新生儿部分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极易受个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新生儿病房是院内感染高发场所,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一部分是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儿,一部分是患有各种疾病的新生儿。因此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监测及防控迫在眉睫,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2016年1月-2018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临床确诊院内感染193例新生儿感染病原及发生院内感染相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观察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临床病原学确诊为院内感染患儿193例,日龄1-28天;男性113例,女性80例;早产31例(平均胎龄为35.91±1.73),占观察组病例的16.06%。同期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3017例,早产76例。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相关章节,入院48 h以后和出院48 h以内的新发感染定义为院内感染。

1.2 研究方法

1.2.1标本采集 患儿入院时、入院48 h以后采集咽拭子、尿和血液标本送检。

1.2.2细菌鉴定 咽拭子、尿液和血液标本血培养基常规培养,有菌生长标本,取单菌落,应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菌落蛋白质谱,鉴定细菌种类。

1.2.3细菌耐药基因检测 主要进行超光谱内酰胺酶(ESBL)基因检测,方法参考文献[2]进行。

1.2.4病毒核酸检测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核酸,试剂为广州达安生物有限公司产品。

1.2.5临床治疗 查阅病历统计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有创治疗情况。

1.3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长春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3017例,发生院内感染患儿193例,院内感染率为6.40%(193/3017),2016年、2017年、2018年院内感染率分别为6.70%(77/1149)、6.11%(64/1048)和6.34%(52/820)。

2.2 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谱检出病原共计22种,以大肠埃希菌最多39株,占比为20.21%;其次为肺炎克雷白杆菌36株,占比为18.65%;再次是表皮葡萄球菌31株,占比为16.06%,葡萄球菌共计34株,占比为17.62%,详见表1。

表1 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谱

2.3 耐药基因检测对39株大肠杆菌和36株肺炎克雷伯菌株检测ESBL基因37株ESBL基因阳性,其中CTX基因29株,TEM基因5株和SHV基因3株,以CTX型为主;ESBL菌阳性率为49.33%。

2.4 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最多,占比为79.27%,其次为消化道院内感染,占比为19.17%,还有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见表2。

表2 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

2.5 新生儿院内感染相关因素早产、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是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2.5.1早产儿在院内感染患儿中所占比例 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新生儿临床诊断为各类感染性疾病共计3017例,其中早产儿75例,发生院内感染患儿193例,其中早产儿29例。发生院内感染患儿中早产儿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未发生院感患儿。见表3。

表3 3年间院内感染患儿早产比率

2.5.2院内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 3017例住院新生儿均不同程度的使用抗生素,平均使用抗生素天数为(7.19±3.91)天,2824例非院内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天数为(5.21±1.28)天,193例院内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为(8.76±3.18)天,院内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天数明显大于非院感患儿(t=-21.20,P=0.00)。193例院内感染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率达86.53%(167/193)。

2.5.3院内感染患儿侵入性操作情况 侵入性操作包括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引流、留置尿管、肠内营养、腰椎穿刺、反复吸痰等。在193例院内感染患儿中未经历,经历1次、2次、3次及以上侵入性操作的患儿分别为24人、70人、61人和38人;在2824例未发生院内感染患儿中未使用、使用1次、2次、3次及以上侵入性患儿分别为2326人、396人、99人和3人;院内感染组明显高于非院内感染组,(χ2=950.08,P=0.00)。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反复吸痰与院内感染明显相关。

2.5.4院内感染患儿住院时间 193例院内感染患儿住院时间为(8.73±1.73)天,非院内感染患儿住院时间为(5.33±1.85)天,院内感染患儿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非院内感染患儿,(t=24.72,P=0.000)。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又称医院感染,可在医院内病人中进行播散,甚至流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院内感染发生率不同。本文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41%,高于陕西某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3.40%[3]、贾会学等人报道的国内多中心大型三甲医院院感率3.35%[4]和安徽妇幼保健院的1.45%[5];低于王鹏报道的8.57%[6]和相加军报道的13.1%[7];接近国外报道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40%[8];我院院内感染形势严峻,应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确定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谱,寻找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积极防控。

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众多,多为条件致病菌。本研究共检出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22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何敏等报道:医院获得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有上升趋势[9]。本研究医院感染病原中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与陈俊报道相似[10];葡萄球菌占比为17.62%,高于陈俊报道的14.36%。本文检测了75株革兰氏阴性菌的ESBL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9.33%,高于住院新生儿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ESBL基因检出率[11]。在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中存在较高的ESBL基因[12]。本文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与魏红等报道相同[13]。

影响院内感染的因素众多,本文比较分析长春市儿童医院同期住院的193例院内感染患儿与2824例非院感患儿一般情况、治疗情况,结果早产、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是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不健全,存在基础病,常常需要进行侵入性治疗和使用抗生素,故是院内感染最高危人群。有报道早产儿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进而造成医疗费用大幅增长,住院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且预后效果相对较差,甚至使其一度成为临床上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4]。本组院内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6.53%。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要求抗生素平均使用比率小于30%,我国卫健委要求我国抗生素使用比率不得高于60%,研究证实高强度抗生素使用对耐药菌株起到了催生效应,值得警惕[15]。侵入性治疗和延长住院时间均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

猜你喜欢
克雷伯病原早产儿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