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培养、融合发展、实践递推”三位一体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9-07-01 03:50张静韩长杰周军郭辉张绢李雪莲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专业建设融合发展

张静 韩长杰 周军 郭辉 张绢 李雪莲

摘要:围绕农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以本科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融合发展为导向,通过培养方案修订、凝练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校企协同育人等举措,实施“分类培养、融合发展、实践递推”三位一体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本科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分类培养;融合发展;实践递推;专业建设;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9)03-0081-03

高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农业工程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以及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农业工程类创新型人才稀缺。随着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推進与实施,新疆农业大学也在不断进行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机电工程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农业机械化专业发展地方特色和地域需求、结合学院实际制订应用型转型发展方案,重新明确了本科教学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的办学定位,确定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1 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1.1 构建分类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是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主要体现,作用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新疆农业大学确定了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机电工程学院结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路径及培养机制进行了全方位深化和细化,对原有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并多次组织企业、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3+1”培养模式,形成学生分类培养的格局,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需求,同时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发展对不同农业工程人才的需求。“3+1”培养模式为:前3学年以校内实习为主。最后1学年,汉语班学生集中安排在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中收农牧机械有限公司等疆内大中型农机企业进行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培养能够从事农业机械设计、农机生产制造等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双语班学生通过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按生源地分散安排在全疆各地州县市农机管理部门完成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以培养双语学生农机运用管理、企业运行管理、农机推广等高能力。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1.2 凝练课程体系

根据农业工程师基本特征,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按“3+1”培养模式进行构建,主要包括通识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和拓展教育模块。通识模块中设置社会实践和支农劳动等环节,引导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认同与了解;专业教育模块中涵盖机械制造、电工电子应用、农机设计制造和集中性实践等内容,并对每一项提出具体的能力目标;拓展教育模块中涵盖课程体系基本内容、核心内容和拓展内容,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满足不同民族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形成有利于学生分类培养的格局。

1.3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以新疆农业大学校园网为依托,创建农业机械学、畜牧机械学、农机试验设计等系列专业网络课程,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获得了学生好评。其中,农机试验设计课程基于校园网、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现代教学理念、平台开展了“翻转课堂”、移动信息化教学等混合式教学课程实践,编写《农机试验设计》教材1部,并成功申报获批2017教育部“产学协作、合同育人”项目,创建了具有信息化教学特色的农机专业课程群。

2 校企联合,融合发展

2.1 共育“双师素质”教师

通过组织农业机械化工程系青年教师下企业参与企业生产等实践活动,同时聘请来自行业及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校内兼职教师,加强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共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2 加强产学研合作

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模块构建、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进行很大调整,构建确立校企联合的农机专业分类培养方案。近年来针对专业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积极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卓越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以解决当前部分实习仍受企业生产任务、学生安全、实习现场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造成的实习教学内容覆盖不全面、专业特色与技能提升不突出、教学实践形式较单一和分类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3 实践递推,突出特色

3.1 构建实践创新平台

结合企业和行业需求,对汉族班学生的培养体现厚基础、重创新、应用型特色,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结合基层农机管理部门需求,对双语班学生的培养体现厚基础、重管理、复合型特色,增强其服务基层的综合协调能力。基于“协同育人、融合发展”的理念,创建了一批产教融合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解决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衡、学生知识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企业创新性人才缺乏等问题。

3.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聘请20多位企业导师指导实践教学及部分理论教学,结合企业产品研发开展适应当前农机行业、企业发展的课程设计、综合实习、企业课程等,使得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得以整合。通过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突出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培养能适应新疆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农机技术人才。

4 初步实践效果

4.1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明显

学生对学习目标、专业前景、就业方向等了解更清晰,对自我知识与能力的评价更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解决一线工程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得到稳步提升。2011年以来,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生获批各类大学生创新性项目94项,发表论文38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64项(如图2所示)。

此外,毕业生综合素质提高,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可。近几年本专业平均每年招生人数约50名,学生毕业后与实习企业的签约率有大幅度提升,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很多进入知名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并逐漸成为技术管理骨干,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改变了以往用人单位反映的大学生“只懂书本知识、不懂实践、不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现象。

4.2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依托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计划,重点抓青年教师的培养,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青年教师中有6人在实习指导过程中参与了企业生产实践,7人攻读了相关院校本学科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3项,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1项,出版教材1部、专著1部,专利授权每年约5项,成功获批2017年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一支富有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4.3 教学建设与改革取得良好成绩

有效促进农业机械化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中心建设,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在教研和实验改革项目支持下,教师发表相关的教研论文30余篇,申报自治区级、校级教学成果5项,形成了一批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

4.4 实践教学条件及效果不断改善

2015—2017年先后新建一批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农机汉族班春耕、维护生产实习);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基础实习、农机装配生产实习);各地州农机局(农机双语班1 a企业实践);新疆中收农牧机械有限公司(机械基础实习、农机装配生产实习);新疆天信企业集团(农机夏收、维护生产实习);巴州极飞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农机夏收、维护生产实习)。经过不断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型、设计性实验达90%以上,学生直接参与一线农机生产、制造、管理,切实提升了实践育人效果,形成了一批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典型案例。

5 结论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和信息服务支持,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教育理念,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走出去”“引进来”,形成一支业务精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二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四要建立完善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自行自检,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新工科大形势下农业机械化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蔡忠兵,罗三桂,郭碧乃.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65-67.

[2] 余佳佳,陈雄飞,刘木华,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23):5-7.

[3] 廖宜涛,廖庆喜,张国忠,等.基于科教融合的农业机械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业工程,2018,8(10):106-110.

[4] 李雪莲,郭俊先,吕全贵,等.能力导向 校企协同 实施三结合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5-27.

[5] 李雪莲,韩长杰,张绢,等.地方农业院校基于CDIO理念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及效果初探——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新疆农机化,2017(5):43-46.

[6] 刘宏新,王德福,李蓉,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24):1-3.

[7] 张静,郭辉,韩长杰,等.农机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9):90-92.

[8] 黄玉祥,付作立,陈军.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6(9):22-24.

[9] 张绢,李雪莲,黄薇,等.面向“卓越计划”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237-238.

[10] 王海艳,邵喜武.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5(2):72-76.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化专业建设融合发展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