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9-07-01 06:24龚明斌封学武龚嘉琛
教师·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困难

龚明斌 封学武 龚嘉琛

摘 要:湖南是农业大省,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乡村。乡村教育线长面广、基础薄弱,是全省教育工作的突出短板和边远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瓶颈。办好乡村学校,帮助乡村学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实行精准扶贫和教育扶贫的关键环节,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对此,湖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相关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组织开展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调研。调研组以会同县、泸溪县和浏阳市为样本县开展了深入调研,总结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硬举措、好做法与好经验,发现梳理了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困难;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06-03

2018年教师节前夕,新华社记者深入湖南省会同县调查采访,在《新华每日电讯》发表《会同:山区贫困县的“教育自信”从哪里来》一文,引起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杜家毫书记批示要“加强对乡镇和县级普教的重视和管理,要有一些硬措施”;许达哲省长批示“省教育厅好好总结一下会同办学的好做法、好经验,要抓好县市区中小学教育工作,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杜家毫书记、许达哲省长批示精神,吴桂英副省长明确要求:“请昌忠同志会同财政等部门研究有效措施,落实家毫书记批示精神,做好县级乡镇教育。”并于2018年11月1日亲自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等部门负责同志赴会同县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了学校,并与部分教师进行了交流。同时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省教育厅与省人社厅等部门单位紧密配合,组成了由蒋昌忠厅长任组长、王玉清副厅长任副组长的调研组,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硬举措、好做法与好经验

三县市坚持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发展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在发展策略上优先教师队伍建设。

(一)多渠道培养补充教师

三县市通过国家“特岗计划”、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等多渠道补充教师。会同县和泸溪县以特岗教师和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渠道为主。会同县共招考特岗教师374人,培养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359人。泸溪县共招考特岗教师190人,培养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161人。泸溪县近年还从部属师范大学、“985”和“211”高校引进149名毕业生,并为引进的毕业生每人提供一套住房,奖励安家费5万~10万元。

浏阳市自2014年以来公开招考1814人,近三年从外地引进浏阳籍教师120人,招聘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200名,培养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451人;2018年启动了“专业英才”千人计划,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10万/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3万/年、全日制本科生1万/年的标准发放生活及租房补贴,目前已引进教师16人。

(二)多举措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三县市在教师编制紧、数量缺的情况下,努力整合资源,合理调配教师。会同县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坚持“退一补一”“有编即补”,及时调整,按照申报岗位和计划将新教师全部安排到乡村中小学任教。泸溪县提出“定向培养、定校引进、定岗招聘、定项培训、定点分配”的教师队伍建设“五定”原则,统筹全县教职工编制,优先补充一线教师;设立临时编制,因病因公伤无法履职的教师纳入临时编制体系,享受各项财政待遇;实行乡镇艺体教师 “走教”等举措,以解决学科师资紧缺问题。

浏阳市2016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推动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集镇学校教师到村小及教学点任教。2017年以来,通过“网络联校”的“互联网+教育”方式和辖区城镇优秀青年教师“走教”制度,确保了村小、教学点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正常开课。

(三)多維度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三县市注重通过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选树“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弘扬师德,立德树人。会同县建立了师德师风承诺和考核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指标,以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泸溪县自2009年以来,全面开展师德师风“一年一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浏阳市制定了浏阳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15条,以狠治教育行业不正之风,打造风清气正的教风。

(四)多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县市均积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会同县近年来通过“压担子”“结对子”“搭梯子”,形成了“一年适应、三年熟练、五年骨干”的乡村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泸溪县每年按照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2.5%的比例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并通过名师工作室加强乡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浏阳市2014年高标准建设市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名师工作室28个,引领7000余名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积极组织新教师入职培训。

(五)多方面依法保障教师待遇

三县市建立并健全了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会同县全面落实并按时足额发放武陵山片区教师人才津贴和乡镇教师工作补贴,落实国家、省规定的“五险一金”、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等待遇。2016年开始,县财政按年人均1000元发放教师年终奖。

泸溪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农村教师每人每月生活补贴达1400元(教学点、村小)、600元(乡镇中心校);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标准发放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每年由县财政发放教师目标管理绩效奖(2017年每人1万元)、综治安全考评奖(2017年每人2000元)。

浏阳市教师平均工资总收入从2013年8.9万元提升至2017年14.9万元,超过公务员平均水平约2500元。

(六)多途径保障乡村教师住房

三县市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建设教师周转房、公租房,基本保障了教师安居。会同县2013年至2016年,累计投入5586.8万元,共新建、改建教师周转房、公租房1083套。泸溪县投入8000多万元,新建教师周转房、公租房1500多套。浏阳市共投资1.28亿元,建成教师周转房1924套,并配备家具和热水器等生活设施。

(七)多样化实施校长教师荣誉制度

三县市都实施了多样化荣誉制度,设立了教育质量奖励,定期评选优秀教师。2017、2018年教师节,会同县财政安排了教育教学质量奖300万元。泸溪县委、县政府2016~2018年重教奖励资金分别为330万元、560万元、670万元。浏阳市自2018年起,遴选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给予每人每年2000~5000元补助;对在农村连续工作30年及以上且现仍在农村工作的表现优异的教师,授予“乡村教师坚守奖”,每年表彰100人。

(八)多部门营造教书育人良好环境

三县市近年加大了教育投入,加快学校校舍建设、设备添置、设施完善、环境美化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通过党支部、团委、工会等群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体育锻炼、文艺娱乐活动,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同时建立并健全到校联查报备制度和联合调解制度,常态化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也发现,湖南省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师待遇问题。调研表明,除浏阳市教师2017年平均工资总收入达到14.9万元,能够吸引部分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外,会同县、泸溪县的教师总收入还不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低。

二是教师编制问题。浏阳市因此次重新核编后需增加的教师编制目前只到位了50%,尚缺少编制3060人,不得不编外聘请合同制教师2387人。泸溪县、会同县存在城区学校编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而农村学校有编制却没有教师的情况。此外泸溪县还出现了初中教师编制不足,而中职和小学编制有富余的情况。

三是教师补充问题。会同县、泸溪县教师补充的主渠道是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特岗计划”和自主招聘。除定向师范生外,特岗教师和自主招聘的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相当部分人员难以胜任岗位要求。三县市教师队伍还不同程度存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的问题。

四是教师培训问题。目前,湖南省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主要来自“国培计划”,省级教师培训经费少,市州、县市区教师培训经费也十分有限,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都有待加强。

五是教师发展问题。三县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呈“橄榄形”。初级、中级、高级教师职称占比,会同县是28.31%、51.36%、14.38%;泸溪县是36.59%、47.98%、15.43%;浏阳市为33.34%、52.85%、13.81%。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不高,65%的乡村教师明确表明自己的社会地位低,教师提升自我的机会不多。

三、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全面貫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建议建立县市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总收入水平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总收入水平比较的督查通报制度,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针对各县市财政保障水平不均衡的现状,建议加强省级统筹,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的落实。

(二)落实动态管理,确保教师及时按需补充

一是请求省编办尽快将长沙市等相关市州此次统一城乡编制标准重新核编后需增加的教职工编制足额下达。二是督促各地贯彻落实(湘编办发〔2017〕18号)文件要求,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根据学校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情况,统筹拟定编制分配使用计划。三是加快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力度,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的问题。

(三)强化师范培养,保障乡村教师稳定来源

建议省教育厅根据全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制订全省中小学教师培养5年规划,完善培养方案,确保中小学有高质量、稳定的教师补充来源。而各市州应加强与当地高校的深度合作,在师范生招生计划、师范生毕业从教等方面建立联动机制,强化地方高校为当地培养合格师资的责任与义务。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岗位胜任力

建议加大省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加强对地方教师培训的指导和示范引领,针对各类教师成长的需要,总体设计,精选项目,精准施培,创新培训方式,改进培训内容,下移培训重心,突出培训重点,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岗位胜任力。

(五)立足岗位成长,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空间

一是建议适当提高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控制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即幼儿园教师中小学高级职称比例由4%提高到7%,小学由8%到11%,初中由15%到18%,省级示范性高中由35%到38%,其他高中由28%到31%。二是建议实施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名师名校长支持制度,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引导优秀教师、校长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三是建议加大各级政府教师表彰力度,重点奖励农村一线教师,为其提供更多出彩的机会。

(六)采取特殊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质量不高是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除已实施的乡村教师津补贴外,还需出台一些特殊政策措施: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力度,确保公费定向师范生成为农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二是建议在乡镇学校设立“乡村首席名师名校长特设岗位”,给予一定岗位津贴,吸引一批优秀教师、校长扎根乡村学校;三是出台农村学校教师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政策,建议在乡镇中心学校建设教师过渡房,建设好教工食堂,让周边教学点教师相对集中居住,并加强管理和保障,确保每一位在乡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N].吉林日报,2013-03-17.

[2]苏守凤.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114-115.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选择困难症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