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呼唤真善美,用爱指导知志行

2019-07-01 06:24刘干华
教师·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真善美用心

刘干华

摘 要:教育不仅是从技术层面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情感层面去影响与培育。良好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爱的交融。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师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从而让学生获得“走向生活的通行证”。

关键词:真善美;知志行;用心;用爱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08-02

说到我们今天的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地是把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制度等,这些当然是必要的。实际上,真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更是一个“传道”的过程,要用心去做,要有爱的情怀。师生之间,应该是心与心的呼唤、爱与爱的交流。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一、用心来呼唤学生

俗话说:“不要金,不要银,只要你的心。”其实, 教育,不是武断、蛮横,而是倾听彼此的心声。作为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的真心去唤醒一个灵魂,如果能多教出一个好人,或者说能使思想落后的学生转化成思想进步的学生,那就是我们最大的贡献,那就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这样写道:“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而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一个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又何尝不是我们教师对教育的期望?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育人这一事业中来,就是期望通过教育,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能把学生们原有的一些锐气、灵气、勇气不断发扬放大。真心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大环境中能够培养信心、勇气、积极、乐观等意志品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得教2015届高三时,离高考只剩最后几十天了,班上学生的情绪极不稳定。作为班主任,更作为全体学生的导师,我想,若分别找他们谈话可能效果不一定好,我必须换一种方式来稳定或调整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坚定自己的目标,毫不动摇地朝着自己的既定方向努力前进。于是我根据全班56个学生的学科优劣、个性差异,利用晚自习和课余的时间给每人写了一首诗或词。并利用一个中午,学生都去吃午饭教室里没人的时候,把事先用红色的便利贴写好的诗词贴到每一个学生的座位上。这就是我用心在呼唤他们,告诉他们:高三最后阶段该如何把控、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一是提醒态度浮躁者,让其变得踏实。高二后半期才由理转文的女生家璇同学,虽成绩处班上前列,但是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我给她的提醒是:

理亦可,文更行,弃理从文是英明。

浮躁去,踏实行,宁静致远是良训。

二是暗示沾沾自喜者,使其变得沉稳。对文综尚可,成绩略有起色就开始放松的男生吴XX,我根据他的姓名特点,给予特殊的暗示,希望他戒骄戒躁:

承吴父之才气,接刘氏之聪明。

携自身之努力,奏胜利之强音。

三是关爱灰心丧气者,帮助他们重振信心。语文素养好,擅长写作,但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的婉蓉,希望她能继续努力,坚持不懈,争取实现自己的愿望,我这样鼓励:

七班有女曰婉容,诗词歌赋样样通。

查漏补缺得要领,金榜题名六月红。

四是关心情绪不稳定者,进一步稳住优势。谢XX是我们整个文科最优秀的学生,但有时候也会沉不住气,焦躁,又非常好强。为了稳住他的优势,我给他留言:

情浓无语,水深无声。

执着一念,奋力前行,世界因你而不同。

谢XX同学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在高考以裸分634分进入全省前50名,被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系录取。

休谟说过:“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爱和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实践证明,用诗词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效果,远比其他任何形式来得持久,来得有意义。教育,不是升学,而是达成幸福;教育,不是适应,而是丰盈生命。

希望我的真心能真正帮到每个学生,也希望他们能一如既往努力,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做到不受自己负面情绪的影响,以积极的状态、稳定的情绪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用爱来指导学生

我们的学生也许不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但都会成为父母。教师对学生,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要用爱去理解,去指导他们的知和行。抱着这一善念,能播下温暖他一辈子的种子。用父母的眼睛注视他,能让他感到温暖。

记得每一次接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多地得到任课老师的关爱,我总是鼓励他们每次月考或周结束,积极主动地去找导师,或谈心,或写反思,或写困惑,或写求助信等,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交流与沟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生通过寻求导师的帮助,也能获得导师特别的关注。记得那年高三一个学生写给他的语文老师的求助信,其中有一段写道:

高考将至,然吾之语文竟落此境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吾日渐悟之,习语文,独死记硬背仍无效也。需日积月累,稍加活用之,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臣本不喜,之于语文,躬耕于长铁,苟全九十(90分)于考场,不求闻达于男神。然华姐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屡召臣于公室之中,咨臣以学习之惑,并对余委以重任,由是感激,遂许华姐以奋发。

这就是一个高三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认识、困惑和决心。戏剧学家廖一梅说:“我们这辈子,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了解。”读罢此信,作为任课老师的你一定会更加愿意去了解他的学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然后想尽千方百计去帮助他,用爱心去指导他的学业,为他创造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引导他走出困惑。

其实,教育,不是训练,而是学会思考;教育,不是管束,而是唤醒灵魂,是用仁心、爱心,去关心学生,去呼唤人间的真善美,去指导青年的知志行,去实现真诚的期望。教师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好学生的引领人,从而让学生获得“走向生活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张作芹.學校心理教育理念重建:积极心理教育[J].速读(中旬刊),2019(2):27.

[4]冯根大.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2019(20):20.

[5]嬴贝尔.浅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赤子,2018(35):146.

猜你喜欢
真善美用心
用心
用心陪她
真善美伴我同行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用心熬一碗汤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用心,才会不枉此生
用心,让家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