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

2019-07-01 06:24陈有娣
教师·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挫折教育信心

陈有娣

摘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耐挫力,能使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当今社会的学生耐挫力极差,严重影响自身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阳光、积极、向上的性格,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耐挫力;挫折教育;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21-02

一、加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地利用或创设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根本没办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所以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有计划的挫折教育实在太少了。当今的大部分小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当挫折来临时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例如,有些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下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批评,与同学发生矛盾而闷闷不乐,或者出现过激行为;有些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不肯来上学,要家长陪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發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他们的心理极不成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水平比较低,又缺乏生活阅历,做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二、小学生耐挫力差的现状分析

(一)家长教育观念错位

当今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形成了自私的个性。家长们对他们关怀备至,有求必应,包揽一切。家长过度的溺爱,致使孩子缺少挫折体验,吃不了苦,经不起考验。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太过注重孩子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只对其一味地指责,长此以往,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二)学业心理负担过重

学生们每天要面对烦琐的作业和紧张的考试,周末又要参加兴趣班,经常紧绷着神经,不但影响了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地危害了心理健康。他们的个性被压抑,失去了儿童应有的自由和快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一旦考试考砸了,加上老师的不理解、家长的责备,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学习丧失自信心,产生消极的情绪,使原本脆弱的自尊心受到创伤,从而造就了一颗易碎的心灵。

(三)自身依赖思想严重

绝大部分的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在家里依靠父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不参与家务活,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依赖的心,生活不能自理,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就求助于父母。在学校里,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他们不是自己先动脑筋思考,而是向同学索取答案,或者直接问老师解题的方法。这些学生一旦失去依赖,便会无所适从,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差。

三、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增强抗挫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们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挫折教育素材。例如,教学《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直面挫折:“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从这个道理中又明白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再小结:“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和树一样,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我们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其实,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只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一定能够想出解决办法的。”又如,在学习《詹天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这样引导学生:“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当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遇到了困难自己是怎样做的,从而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对比中学习詹天佑坚强的意志。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以乐观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二)开展主题活动,强化挫折磨炼

耐挫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应善于发掘,多组织能培养学生耐挫力的活动。比如我班召开了“我最敬佩的人”主题班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搜集张海迪、贝多芬、霍金等身残志坚的名人的故事,要求学生们在班会课上分享。班会课由班长主持,他首先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听力开始下降,四十六岁时听觉完全丧失,依然坚持音乐创作,经过顽强拼搏,最终成为一代“乐圣”。接着其他学生也纷纷上台分享: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经过1001次实验,终于发明了电灯,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先后翻译和创作了很多作品,被誉为“当代保尔”……学生们不仅热情洋溢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还说出了名人令自己敬佩的原因,这些人成了学生们心中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还可以在班中树立榜样,学生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会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哪怕挫折来临,他们也不会逃避、不会退缩、不会屈服,并能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积极主动战胜挫折。

另外,针对学生喜欢运动的特点,在活动课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跳远、篮球等比赛,这样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承受挫折的能力。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还可以专门设计夏令营、军训、野炊、远足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活动中磨炼意志。这样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就能顺利走出逆境,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

(三)正确认识考分,学会应对挫折

学习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学生有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经历失败,让其学会应对挫折。我班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班中的工作认真负责,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可是在一次月考中,她考砸了,语文成绩很不理想,只有73.5分,我发现她悄悄地落泪了。我立即找她谈心,和她一起分析这次失分的原因,原来作文离题了,作文只得了12分。我鼓励她:“只要你把这次考试当作一次难忘的教训,继续加倍努力,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加油吧!” 短短的几句话,激发了她的自信心。从此以后,我发现她不再自卑,比平时更用功了,成绩不断进步。在平时的每一次考试中,我们不时会发现有个别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哭鼻子,甚至一蹶不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分数,每次检测只要与自己上一阶段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只有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分数,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快乐,才能让其有更大的面对挫折的勇气。

(四)重视个别教育,引导战胜挫折

1.设立“信箱”,消除自卑

由于在家里,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而在学校里,学生说话的机会也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大多数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习惯对自己一味地责备,而不懂如何去调整自己。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心声信箱”,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心声信箱”的设立,解决了学生遇到困难、挫折、烦恼无人倾诉的难题。学生们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就会以书信的形式告诉老师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样他们既维护了自尊心,又避免了在老师面前不敢说的窘迫。班主任每天都要打开“信箱”,收学生的信,并理解信任他们,主动关心他们。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帮助他们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可让他们克服内外障碍,增强自信心,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理智,从而避免学生信心严重受挫。通过这个渠道,我们能帮助优秀生克服怕输的心理,帮助差生分析厌学的原因,重拾学习的信心,还能帮助遇到感情困扰的学生……这样为学生找到心灵的释放点、安抚点,就能消除他们的自卑,增强其前进的信心和毅力。

2.表扬鼓励,树立信心

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心, 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就会自暴自弃。学生对挫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若不及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其也容易自卑,从而放弃努力,形成一定的封闭心理,久而久之,可能变得越来越软弱。因此在疏導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给予鼓励。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进行鼓励,学生再面对挫折时内心可能还会害怕,仍然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因此,当学生再次面对挫折时,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其进行鼓励,先让他们鼓起勇气去面对,最后即便是没有克服,但取得一定成绩时,也要及时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并坚信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做好。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运用迁移规律,即将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

挫折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我们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耐挫力,让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愿学生们都能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洪英权.浅谈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挫折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4):40.

[2]莫 莎,刘志军.培养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团体训练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27-29.

[3]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9-40.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信心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重振信心再出发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KX5的耐心与信心
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