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尺讲台 无愧于新时代

2019-07-01 06:24张瑗
教师·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经验新时代

张瑗

摘 要:新时代的发展不仅仅赋予教师传道授业的职责,而且赋予教师更多教书育人的使命。在三尺讲台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与教学能力,为祖国培养人才而诲人不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发展。文章通过个人几十载的教学经历,总结了个人的教学经验与心理体会,以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教学心得与教学体验。

关键词:新时代;三尺讲台;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23-02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而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个老教师,又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员呢?我有很多话想对新时代诉说!

一、爱在三尺讲台

三尺讲台是教师的主要阵地。作为一名教师,我对讲台充满了信心与敬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用知识把自己充分地武装起来,掌握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精湛的专业知识,乐于奉献;把丰富的知识灵活自如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们喜欢老师,喜欢课堂。

在三十七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非常注意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寓教于乐,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分别采用了“快乐教学法”“激励启发式教学法”等。另外,我还积极推广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及时捕捉和创设有利时机,让学生们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渐渐地,教学效果在市、区各校中名列前茅。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和郑州轻工业大学附属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组织的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带领学生们参加升国旗活动等爱国主义教育,带领学生打扫学校场馆和教室的环境卫生;常年组织学生参加儿童节、教师节、学校艺术节等演出活动,并在市、区、学院多次获奖。这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樂在器乐进课堂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基本技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我率先把器乐引进课堂,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这一行动走在郑州市的前列。

器乐进课堂,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唱歌、视谱、欣赏、乐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而且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乐理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选择乐器的时候,我首选了简单易学、便于携带的口琴、口风琴等。我在从事口琴教学二十五年的探索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在市、区都得到好评。

学生们对乐器有着本能的喜爱,在参与器乐演奏的过程中,他们的业余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对嗓音条件不好,或者处于发育变声期的学生们来说,学习器乐能够帮助他们克服焦虑情绪,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的愿望,在音乐体验与情感方面另辟蹊径。2011年11月的一天晚上11点多,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是一个学生从上海的军营打来的,在刚刚结束的新兵联欢会上,他的口琴独奏引起无数战士的羡慕,战友们把他高高地抛向空中。他激动地说:“张老师,您当年的良苦用心、严格要求才使我今天非常自豪……”

器乐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趋向。器乐进课堂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奏训练,学生对音高概念相当清楚,演奏的训练让学生同时做到“视”“唱”“奏”“听”结合。在演(吹)奏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脑、口、手、眼、耳同时并用,随之学生的识谱、听音能力都有所提高,音准也加强了,他们更自信了。我的另一个学生考入清华大学,还入选清华乐团,他吹奏的几首口风琴曲子,惊呆了所有在场的师生;指导老师为每个乐团成员配置了口风琴,立刻聘他为小教练,口风琴合奏成为乐团的常备节目。

乐器进课堂,不仅吸引了学生投入有益的文娱活动,有效地抵制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侵害,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欢乐和美的享受。我校学生曾多次参加省电视台、郑州市、金水区和我校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比赛,如口琴队的合奏荣获郑州市一等奖,合唱队获郑州市二等奖,他们多次参加我校的“院庆”和艺术节等,并受到好评。

三、贵在严管厚爱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师出高徒。学生正处在迅速成长的可塑期,我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慈,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近之,而不是敬而远之。正确处理“严”与“爱”的关系,爱以严为前提,严以爱为基础,严爱结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04年,我接任了当时最混乱的五年级的班级。对于女儿正上高三的我来说,每天的心情是焦虑、烦躁。最开始,我经常批评他们,时不时被他们气得大吼,有时也会惩罚他们。结果学生们对我的严格非常害怕,看我的眼神充满了畏惧,可是该犯的错误一点也没减少。我发现这样不行,不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也不利于学生们的成长。于是我改变教育方法,首先通过激励的方法培养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向往,然后通过举事例、讲道理,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说服教育。并在班级制定规范,我自己带头执行,再要求全体学生严格遵守。如果有学生犯了错误,先请全体学生一起评价,说一说他为什么错了,该怎么改,让学生换位思考,从中体验得失,自己吸取教训。渐渐地,学生们懂事了,班风学风改进了。听家长说:“张老师,我家孩子怕你,又喜欢你!”还有的家长说:“张老师,我喜欢你的教育方法,既严格,又不泯灭他们的天性。孩子们跟着你学习很快乐!”听着家长的评价,我很高兴。其实我也要感谢这群学生,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严格。严格之水只有浸润了师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现在这个班的学生无论考学、就业、结婚、生孩子,都要找我商量,把我当成最亲的人。

四、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学生,就要尊重、理解、信任并欣赏学生。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绝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分肯定,少一分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教师要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尤其对一些“问题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斗志。

转化“问题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绝对可以转化的。有一次放学,一位“问题”女生的家长有事情没来,该生难过得快哭了,我就骑车送她回了家。过后我把这件事都忘了,我感觉是我应该做的。可是她毕业后还记着,对我说:“老师,那天我激动得都哭了呢!”可见,教育无小事,点点滴滴,都会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激不尽、念念不忘。

有一年冬天,我下课无意中看到有位学生的手冻得红肿,裂口出血,就心痛地说:“回家多用热水泡泡,再涂一些冻疮膏;如果没有,老师给你捎来一点涂?”学生笑笑说家里有。事后一年多,学生的家长见到我,很是感激,说孩子特别喜欢音乐老师,就因为老师关心孩子的生活。至于那件事,我只是说了却没有做到,而且早已忘到九霄云外。

五、勤于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

勤于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关键。学生们身上从来不缺乏美,缺乏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当学生们的一个个亮点被教师发掘出来,学生们心中该是多么的自信和感恩。这种自信和感恩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努力向上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这样的集体就会成为优秀的集体。当然,学生们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也有“问题生”的存在。

班上有一個学生,从进校第一天起就到处闯祸,不是揪女生的小辫,就是与男生打架。有他在的地方,学生就纷纷告状,很不安分,简直就是个“小悟空”。我在班里狠狠罚了他几次,跟家长反映了情况,家长在家也罚他。结果批评的当时,他老实了一会,过后又变本加厉。后来我发现他很爱做清洁,每天到校第一个扫地的就是他,而且扫得又快又干净。我安排他当清洁委员,要他管理教室清洁,对他的工作经常表扬。渐渐地,他的注意力转变了,不再热衷于打架,而是热心做清洁,在学习上进步也很大。家长感激不已,说:“我们不知道打了他多少回,他都不改,还是老师有办法,一个管清洁的官儿就把他改变了。”我想,改变他的不仅仅是一个清洁的“官”,还有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认可,激发了他内心向上的动力,使他从各方面真正成长了。

有个学生患上抑郁症,整天不说一句话,他家长几次跑到学校找我说:“张老师,孩子就靠你了,你救救他吧!”我首先鼓励他参与班里的各种活动,有一点点进步就在全班表扬,还动员班干部轮流陪护学习、活动。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这个学生基本痊愈,家长激动地拉住我的手:“张老师,你是我们家的恩人呀!”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六、结语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作为一名老教师,面对已经到来的新时代,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无比的紧迫:在未来的工作时间内,我将给学生们多一分关爱,因为在给予的同时就会多一分收获!我将给学生们多一分责任感,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的这个称号,才能无愧于这伟大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马 骏.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94.

[2]胡传伟.谈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J].才智,2011(16):158.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新时代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和经验
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