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格视角下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2019-07-01 06:24欧薇
教师·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技能语文核心素养

欧薇

摘 要:“微格教研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福建省福州市东升小学在研的区级课题,在近两年理论联系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遇到不少瓶颈与困难,多次修改研究方案,最终在课题组成员和全体语文教师的努力下,取得显著成效。教师们力求在作文课的实效性上有所突破,全面提高学生的积累、表达、写作能力,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寻求新颖可行的习作指导方法,以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在探讨在一篇作文完整呈现出来之后,如何让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交流和修改作文,教师如何引导修改才能达到高效。

关键词:教学技能;微格教研;语文核心素养;作文讲评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40-02

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能够独立表达的成人,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并逐渐趋于成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小学阶段,无疑是学生语言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们公认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们想尽办法,试图摆脱传统作文教学“范文指导—学生写作—讲评修改”的固有模式。近两年,我们的区级课题“微格教研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将作文纳入学校教科研的重点研究项目,并以全校各学段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反复的探讨研究,收获颇丰。

一、微格教学概述

微格教学在教育界历经了六十多年仍被广泛使用,它所具有的模块化、标准化、操作化的特点被广大教育者普遍接受,它的可行性强,紧密结合了理论与实践,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并留下了大量教学及教研资料,以供随时翻阅学习。有了微格教学,教研过程更加有效和便利。我们将其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化繁为简,将课堂缩小,将问题放大,并将教学技能一一分解研究,使课堂变得可调控。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比重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微格教研都一目了然,在经过了一次次的改进之后,达到了师生都能有所收获和提高的目的。

二、作文讲评课现状

通过微格教研,我们多次细化教学技能点,不仅观察作文怎么教、怎么写,还把目光聚焦到作文讲评课上。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判断和修改作文的能力還比较差,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一篇作文写完就扔在一边不再看了,即使教师要求他们学着修改,他们也只是从文中找出几个错别字,这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个障碍,也使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总体来说,作文讲评课上,教师多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指导修改。

首先是病句。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实在是五花八门、多不胜数。教师啼笑皆非的同时,也不免深深担忧,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尚处于学习阶段,本就很难做到文从字顺,再加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如今的学生大都乐于表达,话题也更加广泛,但由于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强的特点,在网络中,“语言规范”的限制被不断放宽,学生长期耳濡目染,又不懂得判断,因此平时的语言也极不严谨。现在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儿童读物、漫画及影视作品中竟也出现病句。学生自身的语言功底不够扎实,再加上复杂的语言环境,使作文中的病句越来越让人匪夷所思。学生的作文或人称混乱,或滥用成语,或颠三倒四,修改病句成了教师批改作文和讲评作文时做得最多的工作。

其次是偏题离题。离题是考场作文最大的扣分项,由于理解和表达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望作文而生畏, “抄一抄、改一改”的现象时有发生。当遇到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时,不少学生会因为对题目理解得不够导致离题偏题,这给教师指导和批改带来了困难。比如在一次微格教研中,教师指导中年级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一个学生讲述了自己和爸爸相处的一天,却没有写出“爸爸”这个人物,偏离了主题。

第三是语句重复啰唆。作文不仅是教师教学上的难题,更是学生的难题,为了写出一篇作文,他们恨不得将“十八般武艺”都用上来。但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写作重点不够明确的问题。例如写《快乐的一天》,有的学生写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对活动过程写得不多,却花了大量篇幅写出游之前在家里的点点滴滴,整篇作文显得冗长无味、主题不明。更有学生存在记流水账的现象,教师批改时删删减减,留下的有用文字寥寥无几。

除此之外,作文不具体也颇让教师头疼。我们总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见识和阅历都很有限,很难找到可写的素材。然而,即使手中有题材,要让小学生将所见所闻化为所思所写,还是有一定难度。例如,一个学生写了暑假去北京旅游,用几句话写了坐飞机、参观故宫、颐和园泛舟三件事,但因对首都的面貌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不充分,没有在作文中体现出来。我们不提倡学生的作文长篇大论,但内容不具体导致字数太少的确是学生写作的硬伤。

三、微格视角下作文讲评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要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逐渐具有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习作指导课,是教学生搭建框架,自己盖一栋“房子”,而习作讲评课,则是教学生将“房子”修整得更结实,装饰得更漂亮。二者同样重要。通过一个阶段的微格教研,我对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有效性也有了不少收获与思考,下面就浅谈如下几点。

(一)把握恰当的讲评时机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微格教研上,展示了两节作文讲评课,其中一位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即刻讲评,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而另一位教师则是在学生写完作文几天后再讲评指导。从学生的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即时讲评的作文,学生由于刚刚写完,印象深刻,修改起来特别快,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马上给予反馈。长期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就修改的习惯,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写了作文根本不回头阅读的现象。而几天后讲评的班级,学生由于之前在教师的布置下在小组内多次阅读了自己的文章,对作文内容更加熟悉,修改的时候便有了许多完全不同的想法,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更明确,大部分学生修改的幅度都比较大,作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对“新鲜出炉”的作文马上修改,学生能够很快发现其中明显的错误,将错别字、病句、多余的语句及时订正清楚。经过数日的沉淀之后,学生重新拾起作文,对先前的作文经过理解和内化,他们又会产生一些新的修改念头,调整部分段落的顺序让作文更有条理,增加新的事例或是感受让作文更具体,在某些描写的地方加上大胆的修辞让作文更生动……最重要的是,学生写完一篇作文,既能“趁热打铁”,马上动笔进行词句上的小改,又能“放一放”,经过咀嚼和内化后再一次对文章内容进行大改。长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便可明白一篇佳作须得反复读反复改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猜你喜欢
教学技能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微课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