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新设民营银行可行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7-02 09:36武永霞
生产力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储蓄存款城镇居民银行业

武永霞

(甘肃政法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2014—2018年)》,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2018年1月,甘肃省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有效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为载体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2018年9月,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抓紧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甘肃省集中向民间资本推介42个重点领域的项目,总投资1 580亿元,拟吸引民间投资1 090亿元,涉及多个重点领域,该《方案》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全省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放力度,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决不容许排斥、限制或者歧视民间资本投资行为,原则上要求尽量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最佳社会资本方进行投资,为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创造平等竞争机会。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Horo与Yotopoulos(1991)分析了菲律宾的农村民间资本,指出民间资本的融资交易双方彼此了解,能够较好地满足借款者的需求[1]。Tang(1995)对我国台湾省属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研究,验证民间金融的重要作用是能够弥补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关键可以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效地满足[2]。AndesIsaksson(2002)指出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抑制和金融政策扭曲等问题,正规金融机构很难满足民营企业融资,民营企业寻求资金支持必然转向民间金融市场。Guirkinger(2008)通过分析秘鲁民间金融相关数据,发现由于民间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满足借款者的不同需求,得出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能够长期共存的结论[3]。

(二)国内研究综述

牛艳芬(2011)从需求视角出发,研究西部农村金融现状,提出金融需求的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4]。单海东(2013)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发现正规金融的传统业务和政府补贴扶持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金融的可持续供给,需要新型金融机构参与。余霞民(2016)通过构建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来防范完全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后出现的金融风险,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作用[5]。徐忠(2009)、侯晓辉(2011)利用SFA模型验证了市场集中度与银行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张健华(2011)提出降低银行业效率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市场集中度。燕志雄(2007)从委托代理问题的角度提出国有银行引进民间资本的必要性。王聪(2007)认为我国银行的经营效率与股权结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金梦萍和唐果(2014)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民营银行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指出民营银行应该采取SO+ST战略促进经济的发展[6]。吕臣等(2015)提出基于共生理论引入民间资本破解小微企业“麦克米伦缺陷”难题[7]。潘静波(2015)采用行业和产业数据作为面板数据,协整验证投资与经济增长、国有及民间资本投资与各行业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关系,实证分析民间资本、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8]。

三、甘肃省新设民营银行可行性分析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布情况

截至2017年末,甘肃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5家,其中具有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119家,包括2家城市商业银行、84家小型农村金融机构、3家财务公司、1家信托公司、2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2家金融租赁公司;共有营业网点机构个数5 224个,从业人数68 981人,资产总额25 701.27亿元。资产占比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占26.75%,位居第一;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占21.50%,位居第二;城市商业银行占21.03%,位居第三;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占17.24%,位居第四(见表1)。全年有13家金融机构改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新设立村镇银行4家。

表1 2017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情况

(二)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对比

截至2017年末,全省人民币各项存款数额17 660.82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两项存款为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住户存款金额9 059.52亿元,占各项存款的51.30%,同比增长6.67%,非金融企业存款金额5 073.02亿元,占各项存款的28.72%,同比减少7.64%。2010—2018年,发放的住户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率在22%~34%之间波动,2014年的占比最高34%,在此期间的其他年末占比都在22%~27%之间,而住户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率保持在48%~51%,发放的住户贷款占比明显不足,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对住户贷款的审批程序严格,门槛较高。相比较而言,发放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占比高达60%~74%。甘肃省银行理财产品中,净值型产品仅有428支,募集资金量只有140亿元,资金占比仅为6.04%;而传统预期收益型产品6 659支,占理财产品支数的93.96%,募集资金余额1 885亿元,资金占比93.09%[9]。

(三)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对比

2000—2016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持续增长。2016年末,城镇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同比增长5.62%,农户人民币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6.48%。多年来,由于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各项增收问题,并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持续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中农户储蓄存款的占比逐年提高,从2010年的13%,提升至2016年的33%;相反,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占比从2010年的87%,下降至2016年的67%。2010年末,城镇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2 735.52亿元,农户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862.72亿元;增长至2016年末,城镇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达5 503.35亿元(见图1),农户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达2 760.61亿元。

图1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占比

(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对比

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763.4亿元,比上年增长8.1%,从收入构成看,四项收入全面增长。一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城镇居民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 4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6.5%,比重较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就业规模扩大。二是创业创新带动经营净收入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 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8.7%。政府鼓励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各项优惠政策,有效刺激就业并带动了经营净收入增长,非公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三是多因素致财产净收入增长放缓。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 3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股市下跌、银行降息、理财产品利率下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居民投资渠道受限,投资意愿下降,财产净收入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四是政策因素助推转移净收入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4 793.0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 659.4亿元,比上年增长5.7%,主要消费项目为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生活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74.4%(见图 2)。

图2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支出情况

(五)内部经营资金需求现状分析

2016年,全省银行业增加值实现507.02亿元,占全省全年GDP比重7.09%,增加值比2015年同比增长14.4%,占第三产业比重13.75%,成为全省支柱产业。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2 720亿元,金融从业人员达到18.8万人。全年金融业纳税114.65亿元,在全省纳税行业中位居第三。

2017年,甘肃省银行业经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银行信贷业务增速放缓。2017年,除交通运输业、精准扶贫、小微企业、保障性住房贷款较快增长外,其他贷款种类增速明显放缓,信贷结构需要持续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银行资金信贷供给明显不足。二是市场利率依然保持低位,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2017年,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8%,同比下降3个基点。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水平下降。2017年,实现全年利润219.04亿元,同比减少16.16亿元,盈利水平下降6.87%,主要是受不良贷款资金持续攀升、拨备计提资金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

四、甘肃省新设民营银行的相关建议

(一)找准市场定位,寻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途径

一方面,新设立的民营银行与现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竞争,抢占市场,不仅没有发展优势,而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金融领域投资环境对民间资本投资者来说,较为陌生,而且该行业风险具有较大外溢性,加之部分民间资本投资者进入银行业,很多时候是看到银行业的融资便利性、行业盈利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这就要求新设立的民营银行从一开始就必须找准市场定位,寻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途径,利用好甘肃省多民族的地理人文环境,创新地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适合自身发展的金融产品。

(二)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甘肃省的国有经济尤其是涉及重要行业的国有骨干企业,主要分布在兰州、金昌、白银、天水、武威等几个中小城市,多数县域除了金融、电力、烟草、石油、通信等几个国家重要行业外,其它行业基本是民营经济一统天下[10]。二是从全省各市场经济主体发展趋势看,民营经济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重要性逐渐体现,国有企业在未来几年大规模扩张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特别是骨干国有经济主体发展的困难相对较多。三是县级以下地域国有企业凤毛麟角,民营经济成为地方经济主要支撑力量。

(三)为全省持续推进银行业改革提供服务

近几年全省银行业改革持续推进,作为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应该抓住这一重要时机,支持银行业改革,为为全省持续推进银行业改革提供服务[11]。2017年,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甘肃省分行,突出政策性业务重点,围绕全省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坚持开发性金融功能定位,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对外经贸发展业务、“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等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全省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持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支持县域经济和“三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年累计发放“三农”和县域贷款263亿元,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服务水平和支农力度持续提升。

(四)选择合理有效的运行路径

经研究,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甘肃省需要经历渐进式逐步推进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且相互叠加。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发展初期,民间资本主要是通过投资入股方式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这种方式投资比例较小,民间资本可以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个阶段是为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保持全省经济水平持续稳定增长,从法律、政策、规定、机制等方面共同引导鼓励成立民营银行,逐步实现民间资本正规化、合法化。2015年6月银监会依法正式受理合格的民间资本发起新设民营银行的申请,标志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机遇期。因此,只有经历这两个循序渐进、相互叠加的发展阶段,民间资本才能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助力实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

根据银监会文件规定,新成立的民营银行有三种运行方式[12]:第一种方式民营银行可吸收小额存款或发放小额贷款,主要通过设定存款的上限和贷款的上限来实现,这种方式就是最常见的“小存小贷”;第二种方式强调民营银行针对企业法人服务,而不是针对个人,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属于“公存公贷”类型;第三种方式民营银行在一个特定区域或地点深入挖掘客户,也就是在“特定区域存贷款”。

猜你喜欢
储蓄存款城镇居民银行业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货币供应
银行存款失踪的相关问题分析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货币供应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