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藏油12号”栽培技术与实施效果

2019-07-03 13:28袁玉婷南志强尼玛次仁王晋雄次仁白珍赵彩霞李施蒙
西藏农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甘蓝型角果中耕

袁玉婷,南志强,唐 琳,尼玛次仁,王晋雄,次仁白珍,赵彩霞,李施蒙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

油菜在西藏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唯一能够形成产业化的油料作物[1-2]。油菜作为西藏主要的油料作物,近些年在我区大力提倡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油菜种植已得到高度重视,随着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优质油菜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以逐步取代低产、劣质的当地品种,从而来达到提高油菜单产,以满足当地人们食用油的量与质的需要。目前,我们对油菜品种的选育方向主要以甘蓝型品种为主。甘蓝型油菜植株高大、单产高、籽粒含油量高,通过试验引进或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含油量高的品种,适宜在我区河谷农区生产种植。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藏油12”比当前河谷农区主推甘蓝型油菜品种“山油2号”、“藏油5号”、“山油4号”等增产均在5 %以上。于2016年12月通过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对“藏油12号”甘蓝型油菜品种特征特性、物候期和生长习性的调查分析,筛选适宜河谷农区种植的品种,并总结出配套的栽培技术及实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藏油12号”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

1.2 试验示范地点

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达孜县,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

2 特征与特性

2.1 生育期表现

“藏油12”全生育期152 d,属中晚熟品种。

2.2 农艺性状

心叶和幼茎色泽为绿色,叶片颜色为深绿,叶片长度较长,宽度中等,叶缘微波状。株高186 cm,一次有效分枝数5个左右,主花序长度为59.51 cm,角果长度6.63 cm,角果粒数25粒,千粒重4.5 g,种皮黑色。

2.3 产量和品质表现

在2011-2012年全区区试中,“藏油12”平均产量为133.22 kg/667m2,比对照山油2号(125.7 kg/667m2)增产7.52 kg,增产率6 %。西藏春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中、低海拔区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示范中,区农科所示范点(海拔3680 m)“藏油12”理论产量为243.77 kg/667m2,对照“藏油5”理论产量为189.84 kg/667m2,比对照“藏油5”增产53.93 kg,增产率28.4 %;山南市扎囊县西卡学村示范点(海拔3580 m)“藏油12”理论产量为216 kg/667m2,对照“山油4”理论产量为188.5 kg/667m2,比对照“山油4”增产27.5 kg,增产率14.6 %[3]。2016年经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测试中心检测,其含油量为46.02 %,芥酸含量为1.9 %,硫甙含量为50.3 μmol/g。产量和品质体现了该品种的优质和丰产能力,也显示其适应在河谷农区海拔3800 m以下的区域种植。

3 藏油12号品种栽培技术

3.1 整地施肥

油菜是直根系作物,根系入土较深,需要有深厚的土层,使油菜根系得以充分发育。因此,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深度一般在25 cm以上。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 %时,油菜种子才能正常发芽出苗。藏油12号属于春播油菜品种,播种时适逢西藏的少雨季节,多数地区土壤含水量不足,因此,为保证足墒播种,利于油菜全苗,春耕整地之前应该要浇水造墒。播前应灌足茬水,待土壤适宜耕作(手捏成团,抛之松散、手留湿印)时进行耕翻、耙耱,做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墒情充足,疏松细碎,以利于出苗和植株生长。结合整地hm2施优质农家肥22.5 t、过磷酸钙300 kg作基肥,尿素300 kg(150 kg作基肥,150 kg作追肥),硼肥15 kg。

3.2 种子处理

藏油12号油菜品种播种前检验种子品质、纯净度、发芽率。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纯度不低于95 %,净度不低于96 %,发芽率不低于90 %,出苗率不低于85 %,种子含水量不高于8 %~9 %。

3.3 播种质量

3.3.1 播种深度 油菜种子发芽的温度一般是3 ℃,所以,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3 ℃,土层解冻25~30 cm时即可进行播种, 播种深度3~5 cm。适时早播一般不出现早苔早花现象,并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主茎叶片数和有效分枝,为提高单株角果数打下基础[4]。藏油12号在西藏河谷农区的播种期一般控制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

3.3.2 播种密度 播种量12~15 kg/hm2。播种时采用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3~5 cm。播种行距为40 cm,播后可轻轻镇压,以利于出苗。

3.4 田间管理

贯穿藏油12号油菜品种整个生育期,应做到“及时中耕除草、及早追肥、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3.4.1 苗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营养生长阶段,以根、叶生长为主,是决定其产量的重要阶段,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

为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供应,一般在油菜长到3~4片叶的时候,结合田间长势,进行间苗。主要是间去弱小苗、高脚苗,保留壮苗、大苗。在5~6片叶时,进行定苗,以保留合理密度,保障油菜长势。定苗株距一般为10~15 cm,留苗22.5~30万株/hm2左右。

藏油12号油菜品种苗期植株较小,外界气温较低,耗水强度不大,但是,如果土壤水分不足,会造成油菜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一般情况下,油菜苗期适宜的土壤湿度一般不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 %。所以在给油菜定苗时,应视土壤墒情决定是否需要浇水。苗期浇水不要大水漫灌,以防烂根死苗。可结合浇水追施提苗肥,一般追施尿素75 kg/hm2,以促进幼苗早发快长。

“壮苗先壮根,壮根靠中耕”,在苗期,做好中耕,有利于提高地温,调节土壤湿度,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油菜根系的生长。而且中耕还能消灭杂草,防止草害的发生。苗期中耕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中耕在油菜出苗现行后进行,这次中耕深度要浅一些,避免伤根太多。在藏油12号定苗后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适当加深。同时,当油菜田野燕麦和自生麦类叶片长到2~3叶时,用“高盖”(10.8 %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0~600 mL/hm2兑水225~300 kg/hm2喷施灭除。这个时期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蚜虫,可以选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4.2 蕾薹期 这一时期藏油12号油菜品种主茎迅速伸长,叶面积大幅度增大,花芽分化速度加快,根、茎、叶和花芽并进生长,是油菜一生中需水需肥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就是水肥。

油菜现蕾后,随着气温的上升,主茎节间伸长,叶面积扩大,蒸腾作用增强,必须有充足的水分。蕾薹期田间最大持水量需达到80 %左右才能满足油菜的生长需要。这时就要视土壤墒情进行浇水,并结合浇水进行第二次追肥,一般追施尿素75 kg/hm2。另外,在蕾薹期和初花期各喷施1次硼肥,以促进花芽分化,防止油菜只开花不结果,一般喷施0.2 %硼砂溶液750 kg/hm2。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危害,运用“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 g兑水750 kg/hm2进行喷雾,每7 d喷1次,喷施2~3次防治蚜虫等效果显著。小菜蛾及菜粉蝶的防治可选用2.5 %地杀死乳油300~600 mL/hm2,兑水375~750 kg/hm2喷雾;或乐果2225~3000 g/hm2,兑水375~750 kg/hm2喷雾;或10 %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25~300 g/hm2,兑水750~900 kg/hm2喷雾。为了防止油菜中后期发生倒伏,一般在初花期进行培土壅根,促进根系发育,这样既可以防止油菜倒伏,还可以保持根部土壤墒情。

3.4.3 开花期 这时藏油12号油菜品种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兼有营养生长的阶段,边开花边结角,是油菜光合作用由叶片逐渐移向角果皮的过渡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油菜茎秆、叶片等绿色部分的光合作用能力减弱,如果养分不足,往往会引起早衰和落花落果,势必造成产量大幅度降低。因此,从抽苔期至盛花依次加大灌水量,从终花至成熟减少灌溉次数及量。应结合浇水补施花粒肥,一般施尿素45~75 kg/hm2,以提高结角率,减少脱落,增加粒数和千粒重。

表1 推广应用情况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3.4.4 角果发育成熟期 油菜终花后,进入角果发育成熟期,是子房膨大形成角果,种子形成、油分积累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蚜虫,可以选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4.5 适时收获 当藏油12号油菜品种叶片枯黄、脱落,茎秆角果呈黄绿色或紫红色,中上部角果内的种子变硬发福时,就到了油菜的收获时间了。为了减少裂果脱粒,当田间70 %以上的角果变黄时,及时收割。

收获后摊放、晾晒7~15 d,然后进行脱粒。脱粒要求在晴天,角壳露水干了以后,就地脱粒。地面用帆布垫好,将油菜放在帆布上,随后用连枷进行敲打,反复多次,这样角壳就会全部裂开,使籽粒脱落干净,做到精打细收,颗粒归仓。

藏油12号是双低优质油菜品种,一定要单收、单脱、单晒、单储,防止混杂影响品质,确保丰产丰收。

4 实施效果

通过配套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平均产量达2.25 t/hm2以上,比当地品种增产20 %以上。示范情况显示2015、2016年平均产量达2.35 t/hm2, 2017、2018年平均产量达2.98 t/hm2,按目前市场价7.00元/kg计算,每公顷分别收入16 453.5和20 863.5元。在拉萨堆龙德庆县、达孜县,山南贡嘎县、扎囊县等项目区示范推广 “藏油12号”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总计200余平方公顷。进一步探索我区油菜大面积获得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配套高产、低耗、机械化等综合栽培技术,提出整套技术提供生产;同时对项目区群众开展优质双低油菜种植技术培训,逐步改变农民传统栽培方式,采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项目区农民1000人(次)。建成试验、示范区,引导农民优化种植模式,进一步挖掘增产增收潜力,并由此辐射全区,为全区种植油菜新品种起到示范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西藏油菜栽培方式目前仍以人工撒播、油菜与青稞、豌豆等作物混播为主的传统落后的栽培技术,本栽培技术开展改撒播为机播条播,改混种为单种技术。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藏油12号”,具有高产、优质、含油量高等特点。通过配套高产、低耗、机械化等综合栽培技术,集成与专用品种相配套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引导农民优化种植模式,良种良法配套,有助于提高油菜总产,最终达到农民增收、增效,青油自给的目的,真正实现西藏油菜生产达到高产、高效。

猜你喜欢
甘蓝型角果中耕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6-2017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选育和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