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9-07-04 03:28毛勇
丝路视野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媒体高中地理时代

毛勇

摘要: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效课堂作为一个实践命题,已成为全国各地学校的研究热点。当前众多课堂模式试图将教师转化为“顾问”,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但由于空间有限、讨论材料不足等而大打折扣。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常见问题分析

(一)课中讨论受时空约束,流于形式

目前课堂的小组讨论基本局限于小范围,参与面窄;观点也仅来源于教师提供的材料,难以形成“头脑风暴”;更有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羞于表达观点,参与度低。

(二)课后交流难回“现场”,辅导难度大

话题讨论总能引发学生各抒己见,而课堂上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往往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课后交流,但事实上课后再讨论时沟通往往受阻,而且学生课后整理笔记时也局限于课堂结论,缺少思考过程。 不受时空限制,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体现教学的“过程魅力”,实现课堂的“教学相长”“内效外延”的新型课堂模式很有必要。

二、自媒体及其应用现状

We Media(自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是普通大众表达自我的重要载体。其在“教师群”和“学生群”内部都已被广泛应用。教师可通过关注教育名家“博客”学习教育理论,可在专业论坛展开研讨,也可自建网页“晒课”等;学生也把分享新鲜事、刷朋友圈作为每日“必修课”。多元化的网络平台既促进教师的教学交流,实现“同伴互助学”,也开辟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新视角,将课堂边界模糊化,开创了一种交流表达的新模式。

三、巧用微信,构建高效课堂新模式

(一)“微話题”先行,课前预热造势

利用微博、微信群平台,教师集合全班学生入群,巧借新闻事件或热点话题课前发起“微话题”,使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环境下先发表个人见解,并通过提问形式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将课堂导入环节前置,为课堂预热。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探索》的教学为例,该章节要求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都可能带来系列问题,而教材中选取的案例对于非当地学生理解难度极大。因此,笔者借新闻事件之力,课前两周发起微话题“底特律之伤”VS“里约之痛”,并附上专题链接,让同学课前通过关注热点新闻事件对课堂内容先有感性认识,并形成无论是城市化无法伴随着工业化而同步推进,或是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工业化,地区都无法可持续发展,最终都会成为区域发展的“绊脚石”的基本

观点。

(二)“大屏幕”紧跟,课堂升温增彩

将课室移至电脑室,可利用微信大屏幕(微信墙)同步显示课堂所有学生发送的信息,学生可随机、自由分组,实现交流无距离障碍;微信不要求实名制,部分较内向的同学敢于参与;因讨论的话题已在课前公布,学生提前搜索资料并整理的观点可在课堂上直接展现;同时教师可即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及时答疑解惑,形成更动态的“小组合作”模式,而且通过关注微信的“信息助手”公众号,可即时发起投票,选出课堂上表现最佳的同学或小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在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探索》时,可在课前将全班分为“底特律之伤”组和“里约之痛”组,并确定组长,课堂上可先用“大屏幕”呈现两组的基本观点,即底特律和里约两座城市分别为何伤痛,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含义,并明确两者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再通过发起以“我国珠三角地区如何汲取前车之鉴,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讨论,并引导学生从环境、生态、人口、社会、经济等方面积极思考发言,形成“头脑风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结束前利用微信的“投票”功能选出“最佳小组”及“最具发展眼光”个人奖。

(三)“朋友圈”随后,课后延续保温

40分钟的课堂,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一堂真正优质的高效课往往可以带给同学一些课后思考。通过自媒体手段,进行知识拓展和补充,学生课后可继续某些讨论或直接把上课的感悟、教学建议反馈给教师,促进实现“教学相长”。在课后环节,教师可通过“微信”的“朋友圈”推荐相关书籍,甚至可共享多看、亚马逊等账号,建立公共电子书库。学生作品可直接上传至班群或云盘,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城市问题,超脱于考纲和课本,开启学生的“成绩之门”和“成长之门”。

四、结语

自媒体对当下高中生极具亲和力,将其部分功能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有效打破时间、地点、心理因素等局限,让学生敢于表达疑问,善于整合信息,勤于思考,乐于分享,既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学习方式的革新。当然该模式不仅要求课室有网络,学生有智能手机或电脑,还需要教师对“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使用熟练,善于将热点事件、舆论与课程内容结合自编教学案例和极其开阔的知识面,在当下的高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实施难度大。但笔者认为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传统课堂的课本必“挤”不下不断更新的知识,传统课堂的围墙必“挡”不住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传统课堂的铃声必“敲”不散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渴求。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成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

[2]叶雅文.教学交互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自媒体高中地理时代
e时代
e时代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e时代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