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2019-07-04 03:28陈云
丝路视野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主建构学习过程数学教学

陈云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在课堂上注重知识与教学的创新途径,创设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有了这些保障措施,小学数学教学则会顺利进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氛围;自主建构;学习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当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更有效,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我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小学生的特点是思想单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做起事情来热情高涨。一旦兴趣消失了,就很容易放弃所做的事。如果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要与时俱进,持续地学习,丰富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素养,提升专业水平。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基础,在这种温馨、和谐的师生活动中,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也更有效,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对小学生来说,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习,他们的心态也更平和,更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对教师来说,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乐于为学生讲授知识,并与学生分享成功,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有利于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在教师与学生成长为同一共同体时,师生在探讨中共同进步、成长。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讨论讨论,动动手,再让一个学生起来汇报,其他补充,为合作而合作,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空;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这主要是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未能理解,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未能认识和把握合作学习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看到不少教师不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管各类知识的特殊性,一律让学生先进行探究,有的知识,明明教师一句话能讲清,却还要让学生进行探索,因此在不少课堂上常常闹笑话。从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违背了有效教学的原则。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于是不少教师认为数学学习是过程教育而不太在乎知识,产生了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认识。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不求结果的探究,其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影响后续知识的继续学习和探索,忽视知识基础的探索,充其量只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提高学生自主建构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注入”还是学生经过自主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聯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不管是传统的接受学习还是流行的探究学习方法,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薛申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4.(23):12—13.

猜你喜欢
自主建构学习过程数学教学
以学定教,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
抓“关系”之课眼寻思维之点睛笔
高职日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