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方式交流更好

2019-07-08 03:56李伟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丁事情交流

李伟明

一位老师领着 “办公室常客”小丁走进办公室,愤怒地问小丁:“你为什么这样做?”听着这句直接下结论的话,我看向犯错的小丁,他紧握着拳头,低着头不说话。面对小丁的沉默,这位老师更是一番数落,细数着过去发生在小丁身上的种种“错误”。就这样,老师和小丁陷入了沉默。

“你为什么这样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种对话每天都在发生,但当我们静下来思考时不难发现,这句话已经直接判定事情的是非,不容许学生有任何的辩解。当学生承认错误的时候,老师就会继续呵斥:“既然知道错,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学生始终无法感受到承认错误能给自己带来的心灵减压。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在犯错时更多选择沉默。看着处在僵局中的师生,我走过去对这位老师说:“你先消消气,让我和他先聊一聊。”

我拿了一块椅子,让小丁坐在我的座位旁。我没有马上说话,而是在等待小丁心情平复。

过了大约五分钟,我询问小丁:“能说一说刚才发生什么吗?”

小丁诧异地看着我,小声地说道:“您怎么不问我为什么这样做?”

我尽量拉近和小丁的距离,让小丁先放弃心理的抗拒。我笑着说:“我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请你告诉我嘛!”

小丁很意外,或许是因为我不是他的班主任,于是很快地和我说起事情的经过。原来,做错事的并非是小丁,而是另有其人。

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问道:“那刚才为什么不和你们老师说清楚呢?”

小丁偷偷看了一眼他們的班主任,转过头对我说:“因为我们老师一开始就认为我错了,我再说什么也没用。而您是询问事情的经过,没有一上来就判定我是错的”。

小丁的话让我深深反思自己以往对于犯错学生的处理方式。如果在面对学生犯错时,教师能换一种谈话方式:“能说一说刚才发生了什么吗?”虽然也是询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可以让学生放下心中因做错事情而产生的戒备心理,既有尊重,也有询问。

不同的询问话语能带来两种不同的结局。面对学生的沉默,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总是越问越生气,甚至气急败坏,结果只能将事情的解决引向不可调和的地步。

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总认为自己是事情的主导者,可以主宰惩罚,其实,我们已然失去了儿童的视角,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心中的逆反心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应该换一种方式去交流,这样我们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看到的教育效果。在每一个班集体中,只要孩子愿意去改变就好,因为他们一直在成长,中间虽然还会有反复,但是我们需要鼓励他,让他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让我们换个方式去看待发生的一切,那时 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象。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小丁事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钉扣子的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丁写作文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把事情写具体
一级浪漫
好事情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