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产线”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9-07-08 03:35车焕谢彬
求知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化教学改革

车焕 谢彬

摘 要:文章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项目,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自动化生产线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化;教学改革

一、课程定位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是营口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生产实践中自动化生产线方案设计、程序设计、维护、调试等综合能力。这门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杂,并且知识点抽象难懂。以前这门课已有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基于学科体系的教学方式,重书面、轻迁移;重分析,轻综合;重课堂,轻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应用。因而使得本门课程的教学不能符合工作岗位对人才需求。为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人才,我们在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二、课程改革内容

1.课程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这门课的实践性非常强。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打破傳统的以知识结构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内容改革,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5个学习项目,每一个项目由一套完整的自动化PLC控制系统组成,通过几个项目的完成,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能力,具体的教学项目如下表所示。

2.课程实施

每个项目实施前,老师先根据本项目所要应用的知识点做简单讲解,然后给学生下达项目任务书。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接受任务,然后根据任务书开展自己的项目。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自己查阅解决,可以互相沟通讨论解决,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最后学生通过项目报告的方式来上交自己的成果。这种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成果为导向、教师为主导”的特点。

3.课程考核方案

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和课程目标要求,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过程化综合考核。课程总成绩以项目成绩为主,兼顾平时表现和出勤情况,计算方法为:课程总成绩=项目成绩×90%+平时成绩×10%。其中项目成绩=项目报告×40%+项目答辩成绩×60%。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三至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设一个组长,其余学生为组员,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报告并向教师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过程进行考核和点评,同时对成员进行简单的提问,作为答辩成绩。

本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堂实践和信息反馈,学生对此模式也较为认可,验证了所提教学改革模式的可操作性和成效。

参考文献:

[1]姚静,王佩.基于OBE教学理念的项目驱动式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液压与气压传动》为例[J].教学研究,2017(3).

[2]龙慧.CDIO导向的自动化生产线课程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3(7).

基金项目:2017营口理工学院院级教改项目 (JG201705);2017营口理工学院优秀教学团队(JT201303)。

作者简介:车焕(1982—),女,辽宁营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电气控制。

猜你喜欢
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化教学改革
高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系列微课教学设计方法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PLC型DCS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