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传统非遗“蜀锦”的STEAM项目设计与研究

2019-07-08 02:16张峰储蕾芳
创意设计源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峰 储蕾芳

摘 要 STEAM是一种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而其中的艺术教育是激励孩子们学习和刺激他们好奇心的有效途径。通过设计一套以原材料成品和相关实践工具组合的模块化教学产品,结合项目各阶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可推广的拓展训练,最终让学生动手制作蜀锦小样,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 STEAM;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织造技艺;艺术教育

引用本文格式 张峰,储蕾芳. 基于中国传统非遗“蜀锦”的STEAM项目设计与研究[J]. 创意设计源,2019(3):63-66.

Abstract STEAM is a multi-disciplinary concept of education that combines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 and emphasizes practice. Art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otivate children to learn and stimulate their curiosity. In this paper, a set of modular teaching products with a combination of raw materials, finished products and relevant practical tools were design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were combined to conduct the extension training that could be popularized for students. Finally, students were allowed to make Shu Brocade samples by themselves, so as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scientific practice.

Key Words STEAM;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hu Brocade weaving skills;Art education

一、绪论

自从STEAM教育进入中国以来,便开始在中小学校和培训机构中广泛推广和试行。STEAM教育打破常规学科之间界限,将新兴的3D打印技术、机器人等带入到K12 教育课堂。STEAM教育的原身是STEM理念,鼓励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发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1]艺术是创新的源泉,STEAM教育将艺术(Arts)加入其中,这使STEAM教育理念变得更加全面,更能体现鼓励学生创新的想法。开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特点的STEAM课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丰富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模式。本文介绍的这一STEAM课程设计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历史、工艺美术、数学等多个领域,课程用品为标准模块化产品套件,便于携带且模式可复制推广,使学生在整个课程过程中层层推进,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让K12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工程技术、艺术设计、历史文化等方面达到融会贯通(图1)的目标。

二、项目设计

“蜀锦”主题STEAM课程主要对蜀锦产地(四川)的基础教育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蜀锦有两千年的历史,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蜀锦的工艺水平位居“四大名锦”之首,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更新,古代蜀锦的一些制作工艺都已经失传。所以本项目的设计目的之一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蜀锦的某些失传技艺,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危机意识。蜀锦的工艺流程精巧而复杂,因其蕴含很多蜀地当地的因素(织造机器不易挪动和原材料的因地制宜),使得蜀锦的织造技艺的传承受到限制。本项目通过简化流程但又涉及各个工艺制作节点,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蜀锦织造技艺。[2]“蜀锦”主题STEAM课程主要分为“历史背景知识学习”“原材料试验田体验区”“课程用具了解学习”“课程实施”“创意再创作”“分享展示交流”六个阶段(图2)。

(一)以VR为特点的主题历史背景知识演示和重塑

早在战国时期蜀锦就与西亚互通有无,由此开辟了中国与西亚的国际文化交通商道。三国时,刘备用蜀锦作为战胜敌人的资本,宋代朝廷在成都设“成都府锦院”“茶马司锦院”供朝廷和官府需求,用蜀锦交换战马,满足边疆战事需要(图3)。蜀锦把人类的文化、历史和文明聚集于一身,在经纬交织中演绎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更迭。本项目以VR(图4)内容制作为切入点对蜀锦的历史背景进行演示,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科技产品,还能将枯燥的历史背景表现得更加形象化、沉浸化,更是整个课程实践性特点的连贯体现。[3]本项目以虚拟现实技术表现蜀锦从战国时期到现代的发展历史、纹样特点,让学生对蜀锦纹样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向学生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用途、发展和现状,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原材料试验田体验观察和教学用具的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开发

蜀锦的织造与蚕桑密不可分,蜀地历来就是“蚕丛之国”。“蜀锦”STEAM课程与桑蚕的联系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蜀锦的原材料,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本项目在开展学校不用专门开辟种植地,可在每年的植树节让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在绿化带中种植一些桑树就可以进行原材料试验田的实验探究。因为桑树和蜀锦的织造技艺联系密切,可以让学生提前有一些自然知识储备,了解桑树在蚕桑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桑树的成熟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观察树木生长周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可与本校生物学、自然科学课程相结合,组织学生到桑蚕养殖户中观察蚕茧的形成,在观察和户外拓展中了解蚕的生命周期。但学生会不满足于这么简单的学习过程,因此可以让学生去称一称蚕茧的重量,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或让学生对着光照看一看,探索里面的蚕是怎样的生理状态,还可让学生每人挑选一些蚕茧带回去,研究手工抽絲的工艺。[4]所以原材料试验田的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古人在进行蜀锦织造原材料的制作阶段是利用物理作用进行抽丝,学习手工抽丝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热胀冷缩等物理原理,可根据网络课程学习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煮茧。用热水让蚕茧膨胀,主要是让蚕茧的丝胶膨胀,方便抽丝。第二,抽丝。可以用镊子等工具不断搅拌蚕茧,蚕茧随着水的滚动会越来越松,找到丝头,缠绕到丝圈上,像绕线一样抽出来。最后,以织造出20cm*20cm的小手帕或小方巾为成果。

手工织机可以让学生了解蜀锦小花楼织机的工作原理并实践操作掌握纺织工程的基本知识。标准化教学用具中包含小型手工织机、成品真丝、天然植物染料、画笔、纹样模具、剪刀等工具。因为古代蜀锦的原料染色是通过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学生可以利用天然植物染料为之前自己抽丝得到的原料进行染色,从中了解染料的化学原理和现代印染工艺的流程。[5]最后织造出样品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到的蜀锦纹样结合纹样模具拓版或按照自己的创意进行再创作。

(三)师生互动教学与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结合的教学方式

蜀锦非遗传承人或者蜀锦手工艺人可以现场直接教授学生蜀锦的织造技艺,让学生基本了解蜀锦的制作过程。另外,他们还可以借助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自媒体渠道发布STEAM课程教学视频,学生家庭可自行购买标准化模块教学用具,按网上录制课程开展家庭学习。

(四)再创作与分享交流展示

学生学习并自己动手织造的小样品可以通过画笔进行再创作,结合前期学习的蜀锦纹样形式与特点,根据自己的创意想法绘制图样。学生的创意作品可以互相展示介绍,激发学生更多的设计构思和创新灵感。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织造小样拓展成更大的织品作为围巾或者其他生活用品,也可以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装裱纪念,启发自己以后更深入地学习蜀锦织造技艺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项目实施

(一)针对“蜀锦”产地(四川)的基础教育学校开展素质教育

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國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而四川当地的学生能更好地产生文化认同感,这也是“蜀锦”STEAM课程在四川当地开展的主要原因。其次这种因地制宜的教学模式也能更好地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手工艺人)和文化资源,多方协同共同推动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6]

在教育环境优良的大城市实施新兴教育模式比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县级、镇级区域更具优势,在环境匹配度更差的区域开展试验更能证明项目模式的适应能力和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点,所以“蜀锦”STEAM项目试验阶段选择在四川某县城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在该校科学课程老师的协助下以一个班级为试点,随机选取了一个5人的学习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蜀锦”STEAM教学活动,参与的同学完成了历史背景知识学习和蜀锦小样的织造。针对试验结果采取问题式检验,通过关于蜀锦的织造技艺、历史背景和与实践相关的问题,检测参与同学对蜀锦的认识程度。试验结果显示各位同学测试符合预期效果,答题正确率均达到90%以上,说明参与的同学已经对蜀锦的相关特点和历史认识足够清楚。在亲手织制过程完成后,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制作过程的工程技术细节和涉及的相关科学自然原理,说明互动性的手工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二)单一家庭及其他集体使用模块化、标准化工具材料包开展STEAM活动

很多企事业单位为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会定期组织员工之间的素质拓展活动或员工家庭的亲子活动,单一家庭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开展“蜀锦”STEAM课程。这两种应用场景主要通过标准化材料工具包结合线上视频进行互动学习。现代成品手工也越来越受到上班族群体和年轻家庭的欢迎,主要因为成品手工的趣味性、实践性、创意性,可以在有趣的手工活动中释放压力,缓解疲劳。[7]而“蜀锦”STEAM课程除了具有现代成品手工的很多功能特点以外,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区域性、本地性为背景,以区域或民族文化认同感为指引,在手工课程前后将中国传统非遗和文化传递给学生或制作参与者。

四、项目推广

“蜀锦”主题STEAM项目可以延展至更多类型的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比非遗项目和STEAM的共性可设计更多以非遗主题这一细分领域的STEAM项目。其他地区区域性非遗可以因地制宜按照“蜀锦”主题STEAM项目的设计思路、课程特点、培养模式进行区域性转化、开发适合当地地区特点的非遗细分主题STEAM项目。

(一)通过新媒体或自媒体渠道线上推广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主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娱乐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8]非遗细分领域的STEAM课程开通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工具,未来将会通过优秀的软文宣传、微电影、视频、影视作品制作等方式,多渠道培育非遗细分领域的STEAM课程参与者社群。

(二)通过与学校或机构合作开展线下活动推广

如今,中国基础教育正在推动K12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并且也在不断地探索新型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STEAM教育的理念是被广泛接受的。而非遗细分领域的STEAM课程让STEAM模式更加本土化,它将当地广为人知的非遗项目设计到课程中,并且设计出更符合当地基础教育各方面条件的STEAM课程,不仅符合大环境下的教育发展需求,也使得该教育模式更加易于操作。

五、项目意义

(一)在青少年中尽早树立濒失非遗保护和传承意识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对未来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类似于“蜀锦”STEAM项目的实施,可以让青少年在其中培养创新意识,同时让青少年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和魅力。不仅可以在青少年中发掘非遗传承人,以改变非遗保护领域传承人缺失的现状,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泛的普及活动让非遗得到更多的展示和应用,丰富非遗推广的市场存在形态,让非遗传承具有一定的经济生命活力,由点及面形成共同的社会传统文化价值观。

(二)帮助K12阶段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启蒙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

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推动的素质教育往往是通过各种课上创新课程环节和课外活动的结合,实施多方面单点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本外多样化知识结构。STEAM教育理念的优势是用一套课程多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蜀锦”STEAM为代表的非遗细分领域STEAM项目具有STEAM课程的特点,物理、化学、数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再结合非遗的艺术性来完成对K12阶段学生的科学技术启蒙,同时也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积极动手尝试的能力。

结语

青少年儿童是传承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未来希望。STEAM 教育理念也在中国逐渐渗透,通过发掘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STEAM的共性,可创新性的设计出针对中国学生的实践课程,从而让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的、优质的传播,探索出一条可移植、可操作、可推广的活态传承非遗新思路,使STEAM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有效地促进中国创新初等教育模式的发展,更好地培养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曼华.基于STEAM教育的高中创新课程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胡畔,蒋家傅,陈子超.我国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8):22-27.

[3]刘依祥,桑利丹.基于STEAM创新能力培养[J].天津科技,2017,44(4):31-32;35.

[4]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學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5):4-10.

[5]郑贤.基于STEAM的小学《3D打印》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8):82-86.

[6]史颜君.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7]王娟,吴永和.“互联网+”时代STEAM教育应用的反思与创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6,35(2):90-97.

[8]高云峰.创客与STEAM教育结合的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6,38(1):74-77.

张峰 储蕾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