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芡实的品质特性评价

2019-07-10 13:20曾嘉程陈继光上官新晨尹忠平
食品工业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仁率种仁果壳

张 丽,曾嘉程,王 梦,付 晓,陈继光,上官新晨,3,尹忠平,*

(1.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省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45;2.江西明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上饶 335100;3.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西南昌 330045)

芡实(EuryaleFeroxSalisb.),睡莲科(Nymphaeaceae.)芡属,是一年生水生植物干燥成熟的种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1]。芡实又名鸡头果、鸡头莲、鸡头苞等[2],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材料。在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韩国、日本、东南亚、俄罗斯;在国内主要种植于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有“刺芡”(北芡)与“苏芡”(南芡)之分。芡实味甘、涩,性平,常用于养血安神、益肾固精、健脾、除湿、止带、遗尿尿频[3-4],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传统医学中已有数百年的历史[5]。

芡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印度等国家,芡实是当地的主要作物[6-8];芡实主要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9],根据张氽等[10]的检测结果,安徽产芡实中的淀粉含量为72.27%,粗蛋白为9.72%;除此之外,还具有多种功效成分,包括黄酮类、环肽类、甾醇类、脂类、脑苷脂类等[11-12]。土壤、气候、温度、光照等环境的不同,而导致药材品质上的差异[6],品种和产地的不同可导致芡实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上的较大差异[13-15]。因产地气候和环境上的不同,加上品种上的差异,芡实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等指标存在差异,一般的鉴别方法难以分辨其品质的优劣。目前,有文献研究了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建立芡实的HPLC指纹图谱来评价不同产地芡实的质量品质[16-17];芡实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的药食两用的材料,用于药膳保健及产品开发的原料,至今尚无系统、明确的指标和方法来综合评价芡实的品质。本文对芡实的外观、营养成分、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判别方法(CA)来对不同产地芡实进行模式识别研究,为芡实品质的科学评价和芡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3个样品分别产于江苏、安徽、江西等6省13地市的芡实栽培区或种植基地(2016年10月中旬采收),样品信息如表1所示;乙腈 色谱纯,美国Tieda试剂有限公司;乙醇、冰乙酸,冰乙酸 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硝酸 优级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Mn单元素标准溶液(10 μg/mL)、混合标准品溶液(含K、Fe、Al、Mg、Ca、P、Zn) 1000 μg/mL,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表1 13个芡实样品的来源和编号

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ETHOS型微波消解系统 意大利MILESTONE公司;Agilent 5100 VDV ICP-OES 美国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色差仪ColorQuest XE 美国HunterLab;超纯水制备仪 美国Millipore公司;中草药粉碎机 永康市艾泽拉电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芡实外观质量和特性的描述和检测 参考王中奎等[18]的方法,略作修改,分别描述带壳芡实形状、壳面光滑程度、核仁饱满情况;用游标卡尺测量带壳芡实的纵径、横径、果壳厚度,描述果壳的特性,计算坚果的果形指数(果实纵径与横径的比值);测定带壳芡实的百果质量和去壳百种仁质量,计算果仁出仁率(去壳核仁质量占果实总质量的百分率);以色差仪测定芡实外壳颜色的L*、a*、b*值,L*代表亮度,范围在0~100之间,L*值越高表明样品表面越白;a*代表红度,b*代表黄度。

1.2.2 样品预处理 采用专用的鹰嘴钳,将来自于江苏、安徽、江西等13个芡实栽培区或种植基地的带壳芡实进行手工去壳,得到芡实壳和芡实种仁;用粉碎机将13个芡实种仁样本进行粉碎,过80目筛,即得到芡实粉末,分别装入自封袋中备用,以用来测定下述指标。

1.2.3 芡实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水分含量的测定:直接干燥法,按照GB 5009.3-2016执行;灰分含量的测定:按照GB 5009.4-2016执行;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抽提法,按照GB 5009.6-2016执行;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按照GB 5009.88-2014执行;粗蛋白含量测定: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按照GB 5009.5-2016执行;淀粉含量的测定:酸水解法,按照GB 5009.9-2016执行。

1.2.4 芡实醇提物的HPLC测定方法 参照陈蓉等[16]的方法,略作修改。样品制备:称取5 g芡实粉末,加入50 mL 80%乙醇超声提取30 min,4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浓缩,用2 mL 80%乙醇溶解后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备用。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及1%醋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273 nm;柱温30 ℃,洗脱程序:流动相:乙腈(A)及1%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98% B,5~10 min,98%~92% B,10~12 min,92%~90% B,12~32 min,90%~87% B,32~50 min,87%~60% B,50~60 min,60%~30% B,60~65 min,30%~98% B。

1.2.5 芡实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参考王红等[17]的方法,主要检测步骤如下:分别精密移取混合标准溶液(含K、Fe、Al、Mg、Ca、P、Zn)0、0.1、0.25、0.5、0.75、1、1.25 mL,用5%的浓硝酸定容至50 mL,配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2、5、10、15、20、25 mg/L系列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移取Mn标准溶液0、0.01、0.025、0.05、0.1、0.25、0.5、1 mL,用5%的浓硝酸定容至50 mL,配成含质量浓度分别为0、2、5、10、20、25、100、200 μg/L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芡实粉末0.2~1 g样品放入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精确加入5 mL浓硝酸,置于通风橱中静置20 min,待反应不剧烈后加盖密封,装入微波消解仪中,从25 ℃升至220 ℃,维持220 ℃消解20 min后,冷却至室温,取出,在通风橱中挥尽余酸,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即得待测样液。除未加样品,其他步骤相同,作为空白对照。

ICP-OES工作条件:等离子体射频功率1.20 kW,等离子气流量12 L/min,雾化器流量0.70 L/min,辅助气流量1.0 L/min;泵速12 r/min,读取时间5 s,稳定时间15 s,观察方向径向,观察高度8 mm。

1.3 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R-3.3.1。使用LSD.test()函数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先使用scale()函数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采用principal()函数、hclust()函数分别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产地芡实的外观特征

图1a是来自于江苏、安徽、江西等6个省13个芡实栽培区或种植基地的带壳芡实,图1b和图1c是手工去壳后分别得到的芡实壳和芡实种仁。从图1可以直观的看出,不同产地的芡实在颗粒大小、形状、色泽和果壳厚度等存在差异,B(安徽省合肥市)产地苏芡颗粒较大,产地L(江西省上饶市)较小;壳的厚度和种仁的大小基本上与带壳颗粒的大小成正比,大颗粒的芡实一般来说壳较厚、种仁较大;种仁粒径的差异没有带壳颗粒粒径的差异那么大。由表2可知,不同产地芡实在果形、外壳光滑度、取仁难易度、种仁饱满度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形上有椭圆或长圆形两种形状,苏芡表面较刺芡表面光滑;从外观色泽上来看,不同产地芡实的颜色差异很大,L*值介于52.65~30.03 之间,产地D(江苏省扬州市)的芡实的亮度最大,产地F的芡实的亮度最低;a*值范围为13.75~1.51,均为正值,产地D的芡实的a*(13.75)显著高于其他各产地;不同产地芡实的b*值均为正,其中D产地的芡实b*值最大(25.99),L产地的芡实的b*值(3.81)最小。总的来说,苏芡颗粒较大,外种皮厚,表面光滑,棕黄色或棕褐色,种仁圆整;刺芡颗粒近圆形,较小[19]。

图1 来源于13个产地的芡实全果、果壳和种仁照片

表2 来源于13个产地的芡实的外观形态特征

芡实的经济价值取决于其外形、果壳厚度、种仁大小和出仁率等。由表3可知,不同产地的芡实经济价值指标差异较大。从果形指数来看,苏芡在外形上偏圆,刺芡偏椭圆和长圆,其中江苏省苏州市产地(编号C)的苏芡的芡实果形指数最小(0.90),果形偏圆,外形圆润、美观,与其相近的是产地A、D和B的芡实,平均果形指数分别为0.91、0.92和0.93;而产地L的芡实平均果形指数最大(1.11),果形呈长圆形,外形较差。芡实百果质量、果仁质量、出仁率是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直接关系到芡实的经济价值。由表3中可看出,不同产地芡实的百粒质量的差别较大,其中B产地的芡实在百果质量(128.55 g)和百果仁质量(60.51 g)两方面都显著高于其他产地(p<0.05),分别是L产地芡实百果质量(36.66 g)的3.51倍和百果仁质量(24.35 g)的2.49倍。果壳厚度指标能衡量取仁的难易程度,也影响出仁率,苏芡(产地A、B、C、D)的果壳都显著(p<0.5)厚于刺芡,其果壳厚、多孔、不紧实;而刺芡则与之相反,易于去壳,如B产地芡实的果壳厚度(3.58 mm)达到M产地芡实的(0.98 mm)3.65倍,这也导致了苏芡的出仁率低于刺芡,如产地M芡实的出仁率(68.80%)最高,产地C芡实的出仁率(44.71%)最低。

表3 不同产地芡实的经济性状指标比较

2.2 不同产地芡实种仁的主要成分

营养成分含量是芡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从表4中可看出,不同产地芡实营养成分指标有明显差异。芡实中含有最多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13份样品中以D产地芡实的淀粉含量百分比最大,为76.84%,其次是产地L的芡实(76.53%),产地F的芡实淀粉含量最低,为69.68%,与最大值相差7.16%。芡实营养成分中居第二位的是蛋白质,由表4可看出,产地A的芡实蛋白质含量最大,为13.61%,与产地M、E、F、H、J的差异不明显;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D产地的芡实,仅为11.03%。膳食纤维含量最大的是产于F(4.24%)产地的芡实,其显著(p<0.05)高于其他产地的芡实,是含量最低L产地芡实的1.61倍(2.64%)。芡实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多为不饱和的脂肪酸[11-12]。从表4中可看出,K产地芡实的脂肪含量百分比最大,为0.66%,显著高于其他产地,是产地G芡实的2.75倍(G产地的芡实脂肪含量仅为0.24%)。

表4 不同产地芡实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

2.3 不同产地芡实醇提物的HPLC检测与分析

不同的生长环境、土壤性质等会导致药材具有不同含量的功效成分,从而导致不同的药效,通常可采用液相来测定这些功效成分,据此评价药材的品质[20]。本文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了13个不同产地芡实样品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据此建立了芡实的指纹图谱(图2b)。从HPLC检测谱图(图2a)可知,13批芡实样品有12个共有峰,峰2、3、8是芡实乙醇提取物中最主要的组分。

图2 芡实样品的HPLC检测图谱(a)和其余13批芡实样品的HPLC检测叠加图谱(b);

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发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对不同产地芡实进行质量评价。由指纹图谱的结果可知,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0.68%,表明方法稳定可靠,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但峰面积的RSD(23.69%~102.55%)变化较大;产地A~M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值分别为0.92、0.94、0.94、0.95、0.90、0.93、0.93、0.84、0.90、0.96、0.96、0.93、0.96、0.90,说明化学组成较一致。

结合表5可知,其中产地D(江苏省扬州市)苏芡的总峰面积(13316.05)最大,是产地L刺芡的总峰面积(5592.61)的2.38倍;其中主要的组分是峰2、3、8,产地D的峰2的面积(3629.46)最大,产地A的峰2的面积(871.98)最小;产地I的峰3的面积(2257.01)最大,产地L的峰3的面积(990.42)最小;产地H的峰8的面积(2871.44)最大,产地L的峰8的面积(341.03)最小。不同产地的芡实在各峰的峰面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大部分样品的谱图总体上相似,共性特征基本相同,说明不同产地芡实的成分组成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与产地气候、水土、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关。但本文所选出的共有成分未知,需要结合质谱等手段进一步确定。

表5 不同产地芡实样品的HPLC检测结果

2.4 不同产地芡实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不同产地的地理、气候、土壤等因素会影响植物的无机成分含量[21],无机元素与蛋白质、肽、脂类、多糖、核酸等生物分子密切相关,并调控生理功能的关键步骤,从而影响中药材的药效和品质[22-23]。本文采用ICP-OES法对不同产地芡实的无机元素(Mn、K、Fe、Na、Mg、Ca、P、Zn)进行了系统地测定,标准曲线方程如表6,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芡实中含较丰富的大量元素(Na、Mg、P、K和Ca),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元素P,可高达1590.67 μg/g,微量元素Mn、Fe和Zn的含量也较为丰富,含量最高可分别达到25.53、17.84和38.39 μg/g。从本文测定的元素来看,产地E(安徽省天长市)的刺芡中元素K(1458.90 μg/g)、Mg(348.95 μg/g)、P(1590.67 μg/g)、Zn(38.39 μg/g)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产地,但元素Ca(90.79 μg/g)、Mn(15.99 μg/g)的含量低于其他产地。

表6 标准曲线方程

表7 不同产地芡实中的无机元素检测结果

2.5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降维,选出较少个数的代表性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方法[24]。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分法将23个指标降维成6个主成分,得到芡实主成分因子负荷矩阵(见表8),前6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1.20%,尽可能反映了原变量的信息。其中,对PC1(第1主成分)影响的主要指标为a*、b*、果形指数、百果质量、果壳厚度、出仁率、脂肪、Na、P、Zn;对PC2(第2主成分)影响的主要指标为L*、百果仁质量、总峰面积、Mn、Ca、K;对PC3(第3主成分)影响的主要指标为水分、蛋白质、淀粉;对PC4(第4主成分)影响的主要指标为灰分、Fe;对PC5(第5主成分)影响的主要指标为Mg;对PC6(第6主成分)的影响主要指标为膳食纤维。

表8 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

依据相关矩阵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的6个主成分为综合评价指标,得到了不同产地芡实的综合评分(F)及得分排名(见表9)。苏芡的综合排名靠前,刺芡的排名靠后,就本实验测定的23个指标和本文的计算方式而言,苏芡和刺芡的不论从外观还是组分含量上与刺芡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吴仰风[19]的研究结果相同,苏芡(南芡)植株个体较大,种仁圆整,糯性,煮食不易碎裂,品质优良;刺芡(北芡)植株个体和器官均较小,种子和种仁近圆形,较小,欠整齐,粳性,品质中等。

表9 不同产地芡实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排序

2.6 不同产地芡实的聚类分析

以系统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芡实的各项指标进行系统聚类,据此来研究13个芡实样品的关系,结果如图3。从聚类树形图可以看出,可将2个品种13个不同产地的芡实分为两类:第Ⅰ类聚集产地A(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B(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C(江苏省苏州市)、D(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的芡实;第Ⅱ类聚集了其他产地的刺芡,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类似,这两种分析方法可以相互验证。本文前述数据也显示,苏芡个体较大,种仁圆整,在果形指数、果质量、果壳厚度方面与其他产地的刺芡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阈值的减小,第Ⅱ类又可分为2小类,相同产地的样品多被聚在一个小类之中;产地L和E的刺芡聚为一小类,这两个产地的刺芡成分较为相近,在果壳厚度、百果仁质量、出仁率和脂肪、膳食纤维的含量相近,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本文聚类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来自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江西省、河南省5个产地的刺芡聚为另一小类群。产地对芡实果实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但相比品种而言,影响相对较小,在采摘时应尽量按品种分批采收,不同产地相同品种采后尽量不混放,避免加工原料不统一。

图3 不同产地芡实聚类分析图

3 结论

本文从外观、主要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微量元素四个方面对产自于江苏、安徽、江西等13个不同栽培区或种植基地的芡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不同产地的芡实在外观上差异明显,苏芡个体较大,种仁圆整,壳厚,出仁率低;刺芡个体较小,种仁近圆形,壳薄,出仁率高。不同产地的芡实在淀粉、粗蛋白、脂肪、微量元素等主要成分含量上的差异也非常显著(p<0.05)。高效液相色谱共有图谱分析显示样品间的相似度为0.84,说明化学组成较一致,但在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这些指标表明各个产地芡实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单一或几个指标难以表征芡实的真实品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23个评价指标综合为6个主成分,6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变量91.20%的信息,可为芡实品质评价提供参考。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3个产地的芡实聚为苏芡和刺芡两大类,表明芡实品质受品种影响较大,产地对芡实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但相比品种而言,影响相对较小。

猜你喜欢
仁率种仁果壳
11个野生酸枣资源在河北平原地区引种评价研究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栽培种花生出仁率QTL定位分析
花生出仁率和株高的QTL定位分析
山竹果壳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元宝枫种仁油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空果壳
不同含油率核桃品种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时节动态
美藤果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研究
身陷果壳,心游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