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乡土让美术课更有味

2019-07-11 05:46邵灵英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

邵灵英

摘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手段,使美术课堂实现真正高效、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实现美术基本素养,陶冶高尚的美术情操,完善人格。

关键词:小学美术;主题式拓展教学;德育

怎样让课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种活动,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1.老师,我们下节课要干什么?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了这些!

美术课的本意,并不是让学生单一地学会某项技能,更多的还有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创意表现。让学生走出一堂课后,还能领悟到本堂课后千丝万缕的生活美术,这才是教学的本质。

一、课堂美术小作品进入校园德育大主题

1.一张窗花衬出中国风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借助学校“家风家训”的德育活动,让美术课堂大胆地走进去。积累日常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发现,把一个大主题进行定位后,掇取其周边相关的小元素,形成风格有致、形式别致的课堂主题作品。

从年味的“生肖贺卡”引发,尝试绘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十二生肖水墨画》,学生在拙稚的临画与创作中摸索国画技巧的运用与创意。剪下生肖形象贴于中国红的团式窗花,再配以“名言警句”書法诗页,生成《家风家训——十二生肖新说》的美术德育作品。

发现不同材料带来的不同成效;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原来单一的美术课堂作品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校园美术主题作品。有一种创意与课堂的延伸、点子在里面,将平面的课堂目标瞬间变得立体起来,迎面而来的不是一件作品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构思、运用、审美与表达。

2.二分之一画纸列故乡颜

把教材主题与地域特点串联,形成具有直观表达力、主观审美力的地方美育课程,可以参照“把对泛指的主题教学浓缩为更有明确目标的情境教学”。

美术第七册“四季歌”,以林风眠的《四季》为作品引领,把它嫁接到学生所在村落的地方特色“青梅之乡”,便可以看到村落中所见的“十里荷塘,溪流潺潺、香雪海”等各种真情实感的绘画小品,以“梅乡四季歌”为主题进行巧妙承接。在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学生不再固定停留在课时页面上,而是多向地翻阅各类课目的画面。让学生走出课时,同时又增加了创作与借鉴学习的机遇。

在装置形式上,以小品的形式,为了把四季都画进去,顺其自然地将16开画纸纵向对折成若干等分,偶尔四季成风,偶尔模仿文人雅士进行书法的穿插,一联一季相呼应。整个作品犹如一个屏风、一面册页、一件小品。

3.不拘雅俗童画传统国粹

“京戏人物”一课,尝试让学生用水墨或水彩画京戏人物。学生对京戏人物不是非常的熟悉,其中难以掌控的色块表达更是让学生缺少底气,自然人物形象作品上或拘谨或生涩。我们把主题拓展为“京戏花瓶”,学生以自己设计的花瓶剪影作为衬托,人物作为瓶身图案。瓶,即寓意平平安安,再赋以具有国粹之美名的京戏人物,可以是对青花瓷的一个专题绘制,也可以是京戏人物主题的一个借力引发。如此两相衬的主题设计,无论用单线条的线描式绘制,还是剪、贴相结合的水粉综合作品,让学生无形中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强制刻画,但又会着眼于自己设计的瓶子的造型与色彩,进行有意识的京戏人物的转换与变型绘制。此时,戏剧人物的身段或许不在常理基本范畴,但其由形及物的设计美学却在学生的童心童画中不经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一定有增无减,所获得的成就感也是独一无二的。有种完美的感叹、又有种“原来这样也可以”的惊叹。

学生在课堂中,感触到的是一场同题异构的美术主题作品展。细品这类作品,在不失课堂主题方向的教学要求上,我们通过拓展一种表现形式,既有一种文化,又有一种稚气,更有一种创意与课堂的延伸、点子在里面,使平面的课堂目标瞬间变得立体起来,迎面而来的不是一件作品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构思、运用、审美与表达。

不局限于作品的完整与完美,敢于大胆对主题进行重组,让不是很成熟的主题作品成为一个局部,在后期的拓展活动衬托中反而显得气质非凡。“材料有限,创意无限”便是美术课堂的中心所在。

二、美术教材小资讯链接社会主题传真

怎样让一堂课的主题不突兀,让学生觉得这真的需要我们去探索,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创想。可以从身边现有资源逆向去拓展美术课的主题,再因势利导回到我们美术课主题教学。

1.敏锐抓取校内设施资源,让课堂主题拓展更立体

“茶香四溢”以探究中国的茶文化为主题教学,在这系列中,我们的“紫砂壶”也是其中“中华好客 情交天下”茶文化之重要因素。故,以学校现在的茶文化室为起点,去拓展美术课时主题,使茶香更有丰富的底蕴:认识茶具;了解茶的生产步骤;产品的包装设计。此外,万物为源,以此不忘我们名扬世界的“紫砂传奇”设计造型课时。从悠悠的壶之历史赞词“紫泥青韵藏,壶中天地宽”;再到壶之经典工艺“在简约中品味素雅”;最后到壶之微妙品相“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在了解紫砂壶之谜的同时,激发出更多新时代下的紫砂壶造型设计;同时,更注重把梦想变成现实,以本课时为起点,再紧锣密鼓地拓展材料,拓展课时“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之运用陶泥进行茶壶的捏塑,通过具有影响力的校级陶泥比赛,各个年级对生活日常用品“壶”的观察、理解与塑造,在对比中真正践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美术综合实践能力。

2.积极开发群体特色效应,让学生美术能力更学以致用

“节约水资源”一课,学生认识了节水标志,对于标语基本都停留在书面上,行动上我们都是微乎其微的小小力量。本镇是一个水乡小镇,借着当下倡导“五水共治”的好时机,去校外寻找一面墙,去寻找一张生活的画纸,把我们的心声通过墙绘这个行为艺术表达出来,使我们的课时目标真正指向:节水环保,是社会的一种全民行为,需要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在行动过程中,过往的村民对学生的环保行为赞不绝口。

3.趣味培养美术材料小视角,让生活美术意识更加萌发

常言道:万紫千红总是春。对于美术课而言,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也是一种主题材料的拓展。即便不能人手一份,但一个小小的运用,也足以引发学生的认识。“木版年画”让学生体会了年畫的历史与传统工艺,发现因刻版等在条件相对受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因地制宜进行主题的延伸:收集校园换季时割锯下来的宽窄不一的樟树木段,在村边木板厂锯成片,或收集厂里的一些废木片,让学生运用油画棒在上面进行“门神”的绘制,其中板之芬香,形之神乎,色之重彩,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木板年画”主题。此外,依据木板自然之形势而绘就的“岁寒三友”“书画四君子”主题,让学生别开生面地见识了就地取材的生活之美术。

一次从校园实体茶室出发的陶泥课,一次从宣传招贴画发出的墙绘行为,一堂夸张的“变废为宝”的材料延伸,更多感受到的是“梦想变成现实”的小小实践能力,我们要学会由始及终,由终逆始的美术创想与实践,才能生成更多的美术综合能力。

三、校外美术小考古定位全国重点大文物

进化茅湾里印纹陶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学校附近。利用家乡的地理优势,结合美术教材作为考古及探究细节,这些是极好的素材。陶瓷器的探究,从器具来讲,对学生不陌生,但从历史发展来讲,还真是可能不知所云,最多知之一二。所以,运用网络从历史、器具特质、功能用途去寻找,既是一种历史文明,也是一种生活气息。

1.前置性的网络学习打底气

三年级“中国彩陶”课时更可以借题驱动,开展更有操作性的美术课堂综合探究。开放美术课堂,提供有效的《国宝档案》等网站的链接学习人类陶艺文明史,绘制“爱上浙江”主题的陶器明信片。我们可以从内容、空间上进行构建,不仅实现跨学科、跨空间的整合教学,更指向了未来的同步异地信息化教学走向。

2.模拟性的现场考古长正气

在先前基础上,利用校园组织活动,进入南宋官窑,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从质地、器型上看到了明显的变化,也会追寻其中的用途,当然,也在学习单中设置了更有趣的“同名异型”“同型异途”的趣味考古题,于是,学习单上没有的问题学生也迸出来了——对于西晋越窑谷仓这么复杂的罐子是怎么做出来的?便发现了其中一个陶艺表现技法:堆塑罐!这样的预习效果说明现场考古并不是让学生去走形式,而是学生自然而然想走得更深,甚至不经意间可能走进了专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自我猜证能力。

3.开放性的考古活动扬朝气

让学生知晓,更让学生期待,他也舍不得走开。这种实景式的课堂,让教学不再落于理论的灌输,更多激起学生视觉、感觉、触角全方位的零距离体验,对于教学目标来说,表现更生动,达成更自然。从互动中发现,虽然场地在转换,但似乎还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让课堂的节奏更有波折。如此,课堂上学生更加充满热情,表达的词汇更有从说起,比如我问:似玉非玉胜似玉?你如何理解?——说明一种颜色,绿!说明一种质量,高贵!课堂只有源源不断,而不会冷场无题。

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总结,对于美术课堂主题的拓展有很大的空间,但也有一些原则与要求,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做好构想与实践

1.拓展延伸紧扣教学重点

拓展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是一种新的课程价值观。在成功的美术课中,拓展成为学生发展与自我表现的空间。但是,拓展也有一定的条件与局限,要围绕课标与教材中应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进行。

2.拓展延伸要适时适事

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备教材的时候,就应该确定好拓展的时机,把握好拓展的时机,找准向课外延伸的切入点,迁移运用,让学生的视野逐步开阔,能力逐渐加强。

3.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张弛有度,成果更有指向性

拓展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美术课的拓展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要注意见机行事,点到为止,自然而然把课外内容引入课堂,或者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并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而展开延伸,放得开也要收得拢。

4.拓展延伸要灵活运用,素养核心更有关联性

美术课堂的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和实施“拓展延伸”必须要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生发点,“拓”有正确的“导航”,“延”有恰当的“基点”,有条有理,顺理成章。

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模仿、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应用、尝试。任何一种方式、方法的应用,都是为了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