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

2019-07-12 06:48
兽医导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排泄物种猪猪群

一、发病原因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引发的,它具有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影响猪群健康的主要疾病。猪感染猪瘟后,感染猪就会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为饮食传播、分泌物传播、母体传播等。并且易感猪群为全体猪群,不分品种、年龄,因此传染性极强。它的发病时间一般为5~7d,多为急性发作。主要的发病原因有种猪带毒,传染给仔猪,随后大批量感染。免疫抑制出现问题、猪瘟病毒突发性变异、疫苗效果不佳等,综合成为了猪瘟发病的原因。

二、防制措施

1.加强免疫。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普及猪瘟疫苗免疫,这极大的减少了大规模暴发猪瘟的频率。因此,防制猪瘟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免疫。可以采用种猪统一免疫的方法,对种母猪与种公猪同时免疫;可以采取母猪与仔猪同时免疫,这种方法也被部分猪场所接受;也可以采用超前免疫。有些易发生猪瘟的地区,为了避免猪瘟在仔猪大规模暴发,他们采用了提前免疫的方法,也称为超前免疫。这种方法适用于易发生早期仔猪瘟疫的地区。总而言之,强化免疫有利于降低猪瘟暴发的概率。

2.合理处理排泄物。在猪养殖过程中,对疾病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猪的排泄物。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管理者没有重视猪排泄物的管理,从而对猪群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为了避免排泄物随意堆放、孳生细菌等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强化猪排泄物的管理,建设相应的排泄物及污水等的收集处理池,并且收集处理池的位置设置要科学,要远离猪群,避免细菌孳生,避免猪瘟的暴发。

3.合理用药。目前,治疗猪瘟还没有特效的药品。临床上出现猪瘟症状之后,可以采用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中西成药进行治疗,比如双黄连、荆防败毒散以及黄芪多糖等进行初步的肌肉注射或者是口服治疗,调节猪的免疫能力,提升其抗病毒能力。同时考虑使用抗生素或者其他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性感染。猪瘟的暴发通常会继发其他疾病,临床上应该全面的考虑,综合治疗,减少损失。在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等的同时使用左旋咪唑能够有效提升治愈率。

4.慎重引种。要严格检疫,慎重引种。严格检疫的目的是避免把患有隐性感染或者是持续性感染的猪群带入猪场,进而引发猪瘟。要严格调查公猪的产地,在运输过程中要专车运送,进入猪场后最少隔离1个月,并且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最大程度地杜绝病菌的带入。

5.完善兽医体系。兽医体系是防制猪瘟最重要的因素,若兽医水平先进,那么猪场的一系列健康安全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要提高猪场兽医的职业准入门槛,提升兽医的诊治水准。加强在职兽医的技术培育,提高从业水平,进而更好的防范猪瘟等疾病。

6.强化营养。饲料是猪成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营养来源,饲料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到猪的健康和生长。因此饲料配制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饲料需要精细加工,加工过的饲料要防止潮湿、发霉、变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饲料配比,到了冬季要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配比,适当降低豆饼等蛋白饲料比例,提升猪群的营养吸收,能够有效降低猪瘟的暴发率。

7.强化母猪体质。母猪体质好,那么其仔猪的综合体质也更加强壮,因而从母体根源抓起,有利于更好的抵抗猪病。要强化母猪的营养,提升其自身免疫力,加强母猪舍的清洁,对分娩舍要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并清空一段时间,为分娩做好前期准备。加强母猪的抗体监测,确保母猪处于良好的状态。分娩时猪瘟抗体滴度不能低于1∶32,倘若一直存在此类种猪,要及时进行淘汰,以免后患。

本文分析了猪瘟发病的原理,并且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防制猪瘟的系列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养猪效益和安全的提升。

猜你喜欢
排泄物种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猫咪为何埋便便
丹麦惊现700年前的厕所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
牛排泄物制能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