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思想走进计算课堂

2019-07-16 06:16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杨明媚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竖式两位数口算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 杨明媚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掌握方法、培养技能视为教学重点。也就是说,教师普遍重视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的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然而,学生如果仅仅具备计算技能,不理解计算技能背后的数学思想,不能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而是不能灵活应用计算技能的。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教学中也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一、经历符号化过程,感悟数学抽象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的科学,这种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脱离了具体的事物的,是抽象的,因此,抽象思想在数学中无所不在。在苏教版教材中,计算教学内容往往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然后抽象成数学模型,也就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再研究算理和算法。其实,这就是帮助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

比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10 以内加减法”单元,都是用情境图来导入计算教学的,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能够理解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意义,引导其感悟“合”与“分”的意思,掌握“加”与“减”的意义。教学“5 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主题图的意思,用三句话讲一个小故事:“原来有3 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 个小朋友,现在有5 个小朋友。”然后,简约成一句话:“3人和2 人合起来是5 人”,理解“合起来”的意思,再抽象成前面学过的数合成模型:“3 和2 合成5。”最后,介绍“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表示,出示加法算式。这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抽象过程,既是意义的建构,也是方法的建构。

再比如,四年级上册教材中“三步混合运算”,从购物生活情境导入,通过从条件想起或者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题意,得出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这就是史宁中教授所说的抽象的第一阶段——简约阶段。然后,用数学符号来表述数量关系,列出三步混合运算算式,这就是抽象的第二阶段——符号阶段。有情境的计算题,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除了可以运用运算顺序去理解为什么这样算,还可以回到情境中去理解这样算的合理性,对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魅力,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理解转化意义,感悟数学推理思想

转化思想是计算教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它属于推理思想中派生出来的较低层次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的实质就是在已有的简单的、具体的、基本的知识的基础上,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化为简单、把一般化为特殊、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非常规化为常规,从而解决各种问题。小学四则运算法则的教学都蕴涵着转化思想,教师要注意勾联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转化思想,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新的计算,主动构建个人知识框架。

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首先复习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大部分学生受到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的负迁移影响,会用竖式思维方式来口算。例如,45+23,学生会算5+3=8,4+2=6,所以得68。笔者在教学时,预设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顺势而导,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5+3=8,4+2=6,那么6+8 不就等于14 了吗?”学生立刻反驳,是60+8=68。教师再追问:“那60 是哪里来的?”学生解释,是40+20=60。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梳理过程:先算40+20=60,再算5+3=8,最后算60+8=68。然后引导学生思考:“40 和5 从哪里来的?”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拆数法,把45 和23 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三步算。这个环节先突破竖式思维定势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能否只拆分其中一个数进行口算:把45 分成40 和5,先算40+23=63,再 算63+5=68;或 把23 分 成20 和3,先 算20+45=65,再 算65+3=68。最后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是通过拆数的方法把新知转化成学过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来解决的,感受转化思想的应用。

三、丰富数形图式,感悟数学模型思想

比如: 三年级上册教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在竖式要分“两层”写,而原来二年级学习的竖式是“一层”竖式。在教学时,首先可以复习二年级学习过的笔算除法:12÷2,引导学生摆小棒、列竖式,把摆小棒的过程和列竖式的过程对应起来(见图1)。然后教学:42÷2,先让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把正确的和错误的竖式都呈现不来,先不作评价,再让学生摆小棒,说说:分了几次?先分的是什么?再分的是什么?随后让学生把分小棒的过程在竖式中圈出来,说说小棒对应的是哪个数?(见图2)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正确写法与错误写法,使学生感受到分两层写能更加清晰地表示出分小棒的过程。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的活动,沟通竖式写法和分的过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分小棒的直观模型中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逐步建立起“两层”竖式模型,使得算理与算法交融在一起。

图1

图2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重视并抓好计算教学,但并不是一味地进行简单、机械、重复的训练,而是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把数学思想作为引领计算课堂的主线,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语言表达、符号表征、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抽象、推理和建模的过程,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在计算课堂中,长期、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必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真正提高。

猜你喜欢
竖式两位数口算
错误的竖式
竖式趣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巧算两位数加法
竖式填数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调换数字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