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科《MyWorld》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启示

2019-07-16 02:50陈齐张增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

陈齐 张增田

摘  要:随着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不断发展,国际学校和国际课程进入大众视野,在这种文化背景的激荡下,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教材可以走出国门,我们称之为“国际教材”。通过对国际教材的分析,可为国内相关教材编写提供指导。文章选取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出版的社会学科教材《My World》,对该教材进行整体介绍与微观分析,得出教材编写特点,对我国社会学科教材编写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社会学科教材;编写特点;教材分析

作者简介:陈齐,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张增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北京 100048)

中图分类号:G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20-03

在普通学校课程计划中,如英语、日语等,被称作外国科目。这些科目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中的舶来品,[1]其内容具体体现在一本本国际教材上。目前,以国际教材为载体的国际课程被多数研究者所关注,但是国际教材的价值却鲜有人研究。本研究依据对国际教材的系统分析,得出国外此类教材的编写特点,以提出对国内相关教材的编写建议。

一、美国社会学科教材《My World》概述及特点

美国社会学科教材《My World》(以下简称MW教材)是美国McGraw Hill Education公司出版的小学社会学科教材。该教材的总体特点是教学设计的可视化,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注重技能的养成,其目标是引导学生认知周围的世界。

1.教材体系结构。主要由指南、目录、正文和附录组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一单元由若干课时构成,每个课时都有一个符合单元主题的正文。在每个单元设置技能环节,全书包括有地理学技能(图例注记的使用,方位的认识)、思考技能(将事物分类分组,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学习技能(使用图表、图示,使用时间轴)。每个单元还有关于公民教育的板块,由“Making a Difference”和“Making Choices”两个主题组成。在单元的结束外有相关复习内容,从词汇到句子到技能,搭配一个动手操作的作业。特别是每个单元正文开始前都有关键词索引,既作为一个单元相关内容的导引,也是单元复习时需掌握的词汇目标。

2.教材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MW教材选取了社会学科地理、历史、政治中的基础性实用性知识,其内容涉及学科基本常识。每一单元都有重点词汇以关键词形式呈现在单元开头,在“复习巩固”环节有专门针对词汇的“thinking about words”来检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2)技能目标。MW教材中凸显了社会学科的技能目标,具体包括地理学技能、思考技能、学习技能。MW教材在单元中明确告诉学生技能目标是通過学生绘图动手操作来达成,思考技能则是融入在教材的活动中,让技能通过故事呈现。MW教材注重学生学习技能的养成,例如在学习历史相关知识时会引导学生使用时间轴来服务于知识学习。同样的,在“复习巩固”环节有专门针对技能养成的“Using Skills”模块,促成学生技能目标的达成。

(3)情感目标。MW教材旨在通过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生活中体验知识、动手操作、收获能力的乐趣,传递学会选择、接纳不同、热爱家园、遵守规则、保护自然和友爱人类的人生态度,让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3.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MW教材教学内容以《My World》作为主线进行设计与叙述。这一主线有两个着力点“my”和“world”。该教材始终以学生视角为出发点,一些内容以第一人称进行铺陈,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凸显“我的(my)”核心主线,充分与学生的世界观融合。另一条主线“世界(world)”则体现在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生活的家园—家园里的人—人的工作与生活—地球的生态—美国历史—美国人”进行教学内容的铺设与逻辑展开。教材主体围绕专题以章节形式呈现,并依据专题内容设计各种切合主题的板块,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思维拓展和亲身体验留有空间。MW教材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循着年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内容相互交叉且不断深化,从学生身边的世界到具体意义上的世界,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世界的热爱之情。

4.教材教学活动分析。该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在每一单元的“单元回顾”板块有一个“Make Your Own”环节,该环节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来掌握相关技能。单元复习还有“Unit Review Project”,如让学生制作“社区商店”。在每一单元最后,有“Reading On Your Own”板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延伸阅读素材,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行自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5.教材教学方法的分析。在教材教学方法层面,MW教材突出的教学方法是基于项目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将学生放置在一个有意义的项目环境中,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一个特定项目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来实现教学目的。[2]MW教材采用的项目式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启发性学习。在整本教材开始前,用“Look at Your World”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图片搭配问题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例如“How does this boy know where he is?”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知识的学习,这种个性化的项目式学习法能够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化提升。

6.微观分析。为了全面地把握该教材,以教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一单元“Where We Live”为例,对其中教材内容进行微观分析,如表1所示。

(1)图片、栏目分析。

①图片特点。插图非常丰富,第一单元图文共计40页,其中插图37页,占比93%。插图种类多样,起到不同的解释说明作用。通过插图直接呼应课时主题,如第四课时“Looking from Above”,直接展示保罗(文章主人公)旅行时从飞机上看到自己的家园,整个课时直接用图片铺陈,呈现鸟瞰图,生动形象,增加学生的视觉享受,引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使教材内容的呈现丰富多彩。

②插图制作精良。图片色彩鲜艳,清晰度高,生动形象的图片能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思维。另外,鲜明生动的形象或表象有助于学生思维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理解和记忆。[3]艺术鲜明的图片有着美学价值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养成热爱家园、热爱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

(2)栏目特点。

①栏目设置丰富。关键词栏目使学生在学习前对单元重点有初步了解,正文中的关键词标蓝起重点提示的作用,关键词、正文、单元复习三次强化便于学生的掌握与巩固。故事栏目和单元复习栏目,囊括种类多,拓宽了学生视野。

②栏目设置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生活实际需求。这些技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体现技能的实用性。例如,公民教育栏目选取的是生活中“女孩与导盲犬的故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③栏目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单元复习环节把本章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设置成问题,包括了本章所有的知识点;“做一做”与“读一读”使学习行为从课堂延伸至课下;推荐书目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与阅读,提高学生学习社会知识的效率。通过这些栏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栏目内容设置注重与其他学科相渗透,注重学科间的联系。MW作为社会学科教材,把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联系起来。

二、MW教材的特点

1.教材编写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了需求分析理论。MW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需求,板塊内容设计贴切学科内容,贴近学生社会生活,提高了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价值情感。

2.教材内容安排的多样性和循序渐进性。教材主题选择以及内容安排是否具有多样性,是否贴近现实生活,对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来说均有较大影响。

MW教材涵盖广,各单元主题涉及“世界(world)”维度的方方面面,由学生身边的家园过渡到地球的生态,贯穿整个过程中的人、事、物,力求广泛与深刻,兼顾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around the world”板块将目光投向美国邻国墨西哥与加拿大,投向亚洲中国、日本,教材中不仅体现了学习者需要达到的诸如创新思维能力等,更体现了跨文化交流能力。MW教材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各单元主题以学生的立场出发,每个主人公即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学,有些板块设置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贴切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MW教材的循序渐进首先体现在各单元主题的排列上,从学生的邻舍到社区到国家到州再到地球。其次体现在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放在之前章节,而一些关于历史的较陌生内容安排在教材后半部分。这种布列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3.选材的真实性。真实性指的是真实的文本,而不是为教学目的所写的材料。[4]MW教材选取的故事与场景都是以现实为基础,整本教材给学生以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体验。特别是在第五单元讲美国历史时,更是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告诉学生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国家,要学会接纳不同等。有些单元内容直面学生同伴间的冲突,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冲突。

4.插图的丰富性。插图丰富是MW教材的一大特色,学生甚至可以将该教材当作“漫画书”来读。各类插图使教材充盈丰富,在满足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美的享受。由此可见,编者在插图上是经过精心安排与设计的。这些插图颜色清晰明亮,生动立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想象空间,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MW教材编写启示

MW教材始终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对于中国社会学科教材的编写来说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1.教材编写应将学生的需求考虑在内。任何教材编写都应该有据可依,笔者认为,教材编写最大的“据”应该是学生的需求。就像MW教材一样,处处体现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分析理论应成为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之一。教材编写需经过集体审议,审议主体要突出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2.教材编写在板块设计上要有相应的使用指南。目前国内的教材内容排序,大多是前言到目录,后直接进入正式的单元学习,目录即为全书概览。MW教材则在正式学习内容前增加了指南(Handbook)板块对教材各部分内容作了介绍,并告诉学生使用该教材的方法,包括知识获取、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等。

3.教材编写应该从生活化与专业化两个维度设计。《教育大辞典》定义“教材”为亦称“课本”“教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材的主体,突出强调了教材“教”的属性。[5]现有教材时往往重专业化与教育性,而忽视了教材的生活化实践性取向。教材编写组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基于生活的解决问题能力。比如MW教材中,每个单元、每个板块内容均来源于生活情景,学生是文中的主人公,教材中所用到的内容素材也都是由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人事物等。

知识的学习应是为生活服务,教材的编写要以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认识知识的价值、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士强.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的本质与决策要点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6):5-8.

[2] 朱龙,胡小勇. 面向创客教育的设计型学习研究:模式与案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23-29.

[3]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Wallace,C.Read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郝  婵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特点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回归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的教材分析
速度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