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9-07-16 02:50李军靠刘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翻转课堂课堂教学

李军靠 刘冉

摘  要:信息化时代传统教学已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而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对教育的诉求。翻转课堂模式功能契合研究生教育的应然特征,其应用有利于克服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弊端。然而翻转课堂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在课前准备、课上教学和课后评价三个环节做足功夫。

关键词:翻转课堂;研究生教学;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李军靠,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刘冉,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现代课程与教学。(陕西 延安 7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教育学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号:2015SXTS01)和延安大学研究生教改研究项目“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61-03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课堂教学必然有别于普通本科生课堂教学。如何进行高效的研究生课堂教学,是当前高等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生课堂教学的特征和现存弊端

1.研究生课堂教学的特征。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生课堂教学因学生主体以及教学环境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专业系统性。研究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获取专业系统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熟练掌握和内化。课堂教学依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主,这体现出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的专业系统性。

第二,平等参与性。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也和学生一样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有人都要参与进来,而教师在其中起指导作用,使整个课堂教学按照一定的规划进行。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课题的研究讨论中,体现了研究生课堂的平等参与性。[1]

第三,开放创新性。研究生课堂教学,不再是中学及本科时期教师讲授学生识记的模式,而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调动其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获取知识的形式与途径等方面,秉承开放创新的观点,要求学生开放思维、积极参与,最后实现其培养目的。

2.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尽管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近年来飞速发展,并且招生量逐年增高,但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仍不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第一,在观念上重学历获得轻能力培养。许多人在观念上认为只要拿到高学历就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也会随之升高。其实,学历并不等于能力,研究生教育作为特定领域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呈现个性化、弹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认识到能力培养才是重点与关键。

第二,教学上仍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过于庞大,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教学仍沿用本科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只重视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注重知识内部的逻辑性和整体性。而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培养都被忽视,这也间接导致高校培养的研究生大都缺乏自主性与创新性,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忽略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解决问题三项能力,而以上三种能力恰是研究的核心要素。[2]现代社会缺少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样的能力培养在研究生教学中没有体现。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1.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数字化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逆序创新,指的是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新课程的视频和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完成作业,达到对课程内容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3]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结合已学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对重难点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课上进行小组讨论或与教师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时教师能够在场指导,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4]

但是,翻转课堂并不能因此和视频教学画等号。翻转课堂不是讓学生自学替代教师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提出的课前自学,是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以便课上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分析,形成一种有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翻转课堂的特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其主要特征有:

第一,多元性。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没有其他主体的参与,呈现出单一性。翻转课堂则打破了这一僵局,使教学的主体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让家长、学校、社会参与到教学中来。翻转课堂使师生都不被课堂所限制,不与外脱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共享性。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图形图像资源、动画资源、声音资源和视频资源等类型。[5]教学资源是一切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翻转课堂整合了分散在各处的资源,通过教学视频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最佳服务。翻转课堂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资源和深化知识信息的机会。

第三,创新性。教学载体一般用来存储和携带教学信息,传统课堂通常会以语言和教材作为教学最主要的载体。翻转课堂则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载体,如微课视频。信息技术的流通性与广泛性保证了教学效率,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师生之间可以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在线讨论,使问题反馈有即时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自主性。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开展的一般过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即“教”与“学”。传统课堂都是老师处于被动的“教”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中。翻转课堂的出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视频。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让学习者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6]

三、翻转课堂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优势

翻转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获取知识技能等多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特点使其在研究生教学中有着别样的优势。

1.翻转课堂模式功能符合研究生教学目的。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逐渐向重能力转移,这就要求研究生要有学习探究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多注重知识的输出与接收,以课上教师讲课为主、课后学生完成作业为辅,用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评价标准。而翻转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翻转课堂拥有更加多样的教学形式,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在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翻转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该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基于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学生完成知识内化、扩充,真正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升。

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多元化。翻转课堂采用的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单一的考核性评价。对于研究生而言,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课前自学效果、课上讨论表现以及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能力。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设计及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的运用都有一定要求。课堂由教师主宰变成了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翻转课堂要求教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与课程建设,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至关重要。研究生教学的水平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提高。

2.翻转课堂模式契合研究生教育的应然特征。研究生教育教学所具备的开放性、实践性、参与性等应然特征,使其更适合翻转课堂的实施。

第一,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适合翻转课堂。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往往与研究结合。研究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较强,这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可能。研究生有兴趣对专业知识进行探究,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与中学和本科阶段的学生相比较,研究生也能更加自觉地进行研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研究生发展各异的学习情况以及研究进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研究生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他们虽然敬重有学问的教师,但又不会盲目服从。翻转课堂给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线上资源,给研究生留下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适当的指点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学习兴趣,也为研究生思维的创新留下了空间。翻转课堂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这符合国家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诉求。

第二,研究生教学内容与规模适合翻转课堂。研究生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同专业小班制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交流障碍小,有利于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研讨。小班制则保证了教师能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其教导作用,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的疑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研究生可以自由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渠道也更多,非常符合翻转课堂的学习要求。

四、翻转课堂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策略

研究生课堂教学管理与翻转课堂的要求契合度较高,为了翻转课堂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做出合适的要求和准备。

1.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教学要求有准确认知,对重点难点充分掌握,对学生个人情况有一定了解,以便在课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熟练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制作教学视频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教师需要形成系统性的知识脉络,以便于更好地发挥课上教学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研究生应该在课前对新内容展开预习,发现重难点,利用已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出自己没有理解的地方,以便课上对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交流。并且搜集相关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2.课上教学。上课时,学生之间根据自己自学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进行重点分析与讲解。结合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在学生理解到位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形成基础、全面、科学的知识框架,给学生建立良好、科学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探讨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充分内化知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后评价。课程考核应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而不是拘泥于考试成绩。教师课前对学生的预习进度、准备程度有一定了解;在课上应该注重学生表现,对学生活躍度、课题参与度以及对知识的熟悉与掌握程度作出判断;课后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度、认真度进行评价。最后综合学生所有表现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与研究生课堂教学在管理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高度契合并适合于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应用。现代教育应该紧跟时代前沿,在创新与实践的道路上前行。了解翻转课堂的有关理论能使高等院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有新的改变,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珊.论研究生课堂参与的本质及其实现途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1):43-44.

[2] 高芳祎.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28.

[3] 陈维维.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概念辨析与应用反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6):117.

[4]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66-67.

[5] 孔繁之,王春梅等.数字校园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5):49-50.

[6] 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05-06.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学翻转课堂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研究生教学的思考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直觉模糊综合评价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