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核心的分级分层式电子信息教学模式研究

2019-07-16 02:50唐弢王振邦宋海岩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实践

唐弢 王振邦 宋海岩

摘  要:近年来电子信息类行业产业蓬勃发展,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十三五”期间电子信息类的人才缺口必将进一步加大。然而,目前的电子信息教学体系存在着与就业脱节,校企联系不紧密等现象。基于此,本文提出以实践为核心的分级分层式电子信息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分级分层,照顾学生各阶段需求,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中的必备技能。

关键词:教学体系;分级分层;实践;校企衔接

作者简介:唐弢,黑龙江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王振邦,国家电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宋海岩,黑龙江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备案课题“基于三段实践交互模式的通信实务类教学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BD1317086)、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博士基金“特殊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项目编号:2014BJ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66-03

“十二五”期间,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极大地优化了电子产业环境,同时促进了电子行业产业的发展[1]。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类产业的人才缺口不断加大。根据黑龙江省2018年度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黑龙江省非私营电子信息行业不足10万人。电子产业就业人数近年来持续增长,但数量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明显偏少。电子行业平均年收入两年中有着持续的增长,并高于各行业平均工资,成了领头羊。

目前,电信类人才紧缺。高校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基地,黑龙江省有81所高校,电气信息类学生16022人,其中电子信息类学生仅为四千人左右。加之电子产业人员流动大、技术更新快,即使所有学生都在本地就业,也远远无法满足电子产业人才需求。人才的巨大需求为电子类专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现行的高校教育体系带来了挑战。

一、存在问题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弊端也随之呈现[2]。在各大高校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往往以理论学习为主,而在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因而,在现行教育方案下培养出的毕业生往往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个性化要求[3]。通过对工作后半年到一年的毕业生调查发现,企业及学生对高校电子信息类教学的反馈主要存在于以下三点:①教学内容偏向基础理论,与现有技术衔接不紧密;②低年级缺乏专业指导,基础课学习没有方向;③实践性课程偏少,不能与企业直接对接。

近年来,实践教学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尤其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实践教学的比例和开展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硬件水平的重要指标[4]。实践教学的出现和发展让很多院校在思索新的办学模式,例如企业订单式培养等。然而,现在的实践教学还是存在着课时不足、设备陈旧、应用目的性不强等问题,使得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因而,构建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二、以实践为核心的分级分层式电子信息教学模式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以就业为导向,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类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夯实理论基础的有效途径,是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创业潜能以及输出优秀工程师的重要环节,是与社会、行业、企业对接的最紧密的联系平台。此外,实践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吃苦耐劳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的确定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和实践经验积累都会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外,在大学四年期间,要想让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实践活动进行分级指导,利用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分级分层教学体系,主要原理如图1所示。

1.分级方法。在分级分层体系中应该将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这四个阶段是根据大学的自然学年形成的,其中第三、四阶段存在交叉部分。

第一阶段即大一期间,为专业认识阶段。此阶段中指导教师应带领学生充分了解当今企业、事业单位就业形式,掌握电子类发展前沿动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相关基础课程及开展简单的课外实践,培养学习积极性。

第二阶段即大二期间,为专业认识实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的情况下,结合新型领域的发展,将相关知识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在此阶段中,学生已经对专业基础课程有所涉猎,可以从事简单的专业实践。因而,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应该与实例相结合,引入“案例教学”的概念,通过对具体电子系统的设计,掌握相关知识,走出一条“理论—实践—理论”的探索教学之路。例如,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电路板设计、C语言编写技术,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的电子类实物制作,使学生体验电子设计的过程和乐趣的同时,收获知识与能力。

第三阶段即大三及大四上期间,为专业综合阶段。通过此阶段的理论学习,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所有本科专业知识,教师在此阶段更加偏重于实践性理论知识的传授。因而,教师教学时应根据企业的具体研究方向,结合横向课题,着重加強信号和通信领域的专业课程学习。教师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项目课题及讲座培训,使之能够结合相关的基础及专业课程,完成实际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竞赛或项目中获得成就感。

第四阶段即大三下及大四期间,为个性化培养阶段。此阶段与第三阶段部分时间点重合,其原因为此阶段包括了一个重要部分——毕业去向的选择。另外通过毕业设计单元使学生更好地与企业衔接。

2.分层方法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进入大三下学期后,所有必要的专业课程已经学习完毕,学生已具有基本的实践能力。此时学生根据条件与兴趣的不同将转入三个层次的培养中,具体为:

①就业型层次。对此类型的培养,需要结合企业的研究方向和对人才的工作要求。首先,应通过课程设置,引入企業人才急需的内容,给学生做出方向上的指导;然后,聘请专业领域工程师、技师对具体问题做出阐述;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实习及培训,以实际问题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巩固,适应新环境,摆脱“毕业即失业”的囧境。

②考研型层次。对于该层次学生应以两方面为主:一方面应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良好坚实的基础知识是考研取得胜利的关键;另一方面应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提前为研究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③创业型层次。对于此种类型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主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着重对学生在新兴电子技术等领域进行引领式教学。通过课内课外结合,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自主选题,完成调研、查询、论证、设计、制作、调试、书面报告等产品研发过程。

本文在分析黑龙江省电子信息类学生就业形势和环境的基础上,找到并阐述了现行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分级分层教学体系,同时给出了该体系的实施方案。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激发其对专业的兴趣,顺利与企业对接。

参考文献:

[1]  邱章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为例[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4):63-66.

[2] 朱春华,樊超,傅洪亮.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思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1):151+153.

[3] 李珊,白彦霞,段雪丽,孙丽云.谈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探索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12-13.

[4] 李艳军.基于分层教学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智库时代,2017,(17):73-74.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实践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