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调查的重型货车山区公路事故原因分析

2019-07-17 02:29吕庆志樊少军王文杰杨宏进罗永福
价值工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山区公路对策措施安全隐患

吕庆志 樊少军 王文杰 杨宏进 罗永福

摘要:目的:基于重型货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分析其事故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过程和方法:对包含重型货车的事故数据进行挖掘整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相关因素对重型货车事故的影响和作用。结果:山区公路线形复杂的路段重型货车的事故比例高和致死率高,分别达35.9%和44%。山区公路上重型货车交通事故中制动失控的比例最高,达32%,是最主要安全隱患。重型货车反光标识不合格、后部防护装置不合格,灯光信号装置不合格容易引起其他车辆追尾、撞静止车辆或是人员伤亡的严重性增加。结论:针对重型货车在山区公路上事故形态、事故原因,应改善重型货车的制动装置结构,促进ABS装置和下坡缓速装置的普及和应用;应加强和维护好车身反光标识、信号装置的完好有效性和改善车身后部、侧面防护设施的阻挡能力与缓冲吸能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heavy truck crash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crash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iscuss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Process and Methods: The crash data containing heavy trucks are excavated, and statistics are taken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and effect of related factors on heavy truck crashe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heavy truck crashes and its fatality rate are high up to 35.9% and 44% respectively on the complex geometric section of the mountain terrain highway and the proportion of losing braking control is the highest, up to 32% in varieties of cause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The reflex reflector of heavy truck, the rear protective device and the signal are unqualified, which are prone to cause rear-end crashes, colliding to stopped vehicles of others, and that would enhance the severities.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ke for heavy truck,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S and retarder for the downhill, keep the reflex reflector, signal device in effective condition through maintaining, and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back and side protective device as well as the cushion and absorption of energy.

关键词:重型货车;山区公路;深度调查;安全隐患;对策措施

Key words: heavy truck;mountain terrain highway;in-depth investigation;potential safety hazard;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2-0132-03

0  引言

重型货车大吨位、多轴的发展趋势对公路货运高效、低成本、节能和环保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体积大、载重量大和车体重心高,对山区公路上行驶稳定性、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增加了山区公路上行驶的风险隐患,容易造成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1  过程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NAIS)项目云南分项目中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云南省部分地区569起包含重型货车的事故为研究对象。

1.2 数据采集方法

通过对事故数据的挖掘整理,采集事故形态、事故原因、伤亡程度以及道路线形、车辆安全装置状况等相应的数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 重型货车事故致死率

包含重型货车的交通事故中,平均每起事故死亡0.750人,受伤0.951人,致死率(=死亡人数/伤亡人数和)为0.441;其中高速公路致死率0.393;普通公路致死率0.448;其他道路(包括街道)的致死率0.500,见表1。

2.2 道路线形对重型货车事故的影响

山区公路弯道多、坡陡,路侧崖高、箐深、傍水,危险路段多,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道路線形复杂的路段容易引起重型货车失控并导致路侧事故,复杂环境路段事故占重型货车总事故数的35.9%,见表2。

2.3 气候条件对重型货车事故的影响

重型货车在阴、雨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也比较显著,占事故总数的27.5%,见表3。

2.4 重型货车事故形态分析

①包含重型货车的事故形态按照车辆数排序依次为:与两轮车相撞、与对向车相撞、追尾、撞静止的车辆、与行人相撞、翻车、失控、撞固定物、碾压等,见表4。造成一次事故伤亡超过3人以上的事故形态主要是:与对向车相撞、与两轮车相撞、追尾和撞静止车辆;造成一次事故伤亡5人以上事故形态主要是:与对向车相撞和撞静止车辆,见表5。重型货车单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见图1,大多数的事故均造成人员伤亡,占88.25%。

②重型货车与两轮车(绝大部分是摩托车和电动车)相撞,主要是重型货车载重量大,车体较宽,会车、超车时,双方驾驶员对距离、宽度等空间大小容易判断错误或是视野盲区,导致相互间的碰撞事故;同样汽车之间也存在类似错误而发生对向相撞的事故。

③重型车辆的追尾事故往往因其超载较多,所需制动距离长,遇到紧急情况车辆不能及时减速停车,导致追尾事故;另外,很多重型货车后面和侧面反光标识模糊不清,或是被货物、篷布等遮挡,夜间不能被其他车辆驾驶员及时发现,容易引发追尾事故;再有部分重型货车后部和侧面缺乏有效和强度足够的保护装置,致使小型车辆追尾时钻入车底,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④山区公路弯多、坡陡,重型货车需要频繁使用刹车控制车速,这容易导致制动器温度过高,出现“热衰退”现象,从而导致翻车、制动失控、驶出路外或碰撞山体等严重事故,即便是驶入避险车道,也因避险车道长度短、坡度陡产生的减速度过大致使车辆严重损坏和严重人员伤亡。

2.5 重型货车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①在交通肇事的613辆重型货车中,车辆安全检测鉴定表明115车(项)次,约18.8%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主要问题依次为制动失控、反光标识不合格、行驶系不合格和制动系统不合格等。

②制动失控的原因主要表现为重型货车下长坡时发生制动“热衰退”现象,导致车速失去控制而驶入避险车道,或翻车、追尾其他车辆,或越过中间隔离与对向车相撞等。

③反光标识不合格表现为反光标识模糊或没有,或是被货箱篷布遮盖等,导致其他车辆的驾驶员不能及时的识别和判断错误,进而发生追尾或是撞静止车辆的事故。

④制动系不合格的车辆多数表现为制动间隙过大,制动鼓和制动蹄片有油污,以及摩擦片破碎或是制动鼓开裂,从而使制动器制动力不足,制动效能下降,在山区公路上更容易导致车辆失控、翻车、追尾或是冲出路外的交通事故。

⑤行驶系不合格的车辆表现为使用过度磨损达到报废的轮胎,或是同轴上安装不同花纹的轮胎,导致汽车的附着性能下降或左右轮胎附着性能差异过大,容易使车辆行驶跑偏、制动效能下降或制动跑偏。

⑥防护装置不合格车辆的问题主要是车辆后下部和侧面防护装置缺失或是安全防护装置强度不够,致使一些追尾事故、撞静止车辆事故中的小型车、摩托车钻入车底,加重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3  讨论

陈芃[1]对2015~2017年不同车型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重型货车的平均万车死亡率为25.59%,分别是面包车、小型轿车的6倍和11倍。本文的研究表明,山区公路线形复杂的路段重型货车的事故比例高和致死率高,分别达35.9%和44%。

山区公路受成本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存在大量坡陡且连续长距离下坡路段和急弯路段,道路的线形组合复杂,驾驶员的视野、视距,车辆的转向性能、制动性能和操纵稳定性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不利影响。

PIARC的《Road Safety Manual》[2]表明:制动器的临界温度大约是260℃,当超过此温度时,由于制动鼓膨胀、变形等物理现象,制动系统效能下降。吴京梅等[3]《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处置技术》中的制动器实验表明:当温度达到400~460℃时制动器制动力明显下降,只能达到正常温度(100℃以下)的20%~25%;当温度达到600℃后,就有可能使车辆的制动器制动力近似为零,即制动完全失效。王文杰等[4]通过对包括中重型货车的山区公路路侧事故案例的研究认为进行有效的路侧安全设计和防护是有效减少路侧事故发生或事故严重程度的有效途径。

本文的研究表明,山区公路上重型货车事故中制动失控事故的比例最高,约为32%,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安全隐患。

王华荣等[5]的研究表明:山区双车道公路上的尾随相撞事故与累计坡长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累计坡长越长,尾随相撞的事故数越多。邓毅萍等[6]通过对2008-201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的分析认为:货车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制动技术落后,气压鼓式制动,在长时间制动情况下制动热衰退现象严重,不能适应货车重型化发展需求;侧后部防护装置安装合格率低,结构薄弱、强度低,防护效果差以及信号装置质量差,警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的研究分析表明:重型货车反光标识不合格、后部防护装置不合格,灯光信号装置不合格容易引起其他车辆追尾,或致追尾事故发生后人员伤亡严重程度增加。另外重型货车视觉盲区多,转弯时的内外轮差,容易导致与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等发生刮撞和碾压的事故。

4  结论

综上所述,制动失控、制动系统不合格,车身后部反光标识、信号装置不合格以及车身后部、侧面防护装置不合格是很多重型货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除了进一步的改善山区公路线形组合,加强危险路段的防护设施外,还应改善重型货车的制动装置结构,促进ABS装置和下坡缓速装置的在重型货车上的普及和应用,重视车身反光标识、信号装置的完好有效性和改善车身后部、侧面防护设施的阻挡能力与缓冲吸能功能,才能有助于减少重型货车事故和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陈芃.货车交通事故的特征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8(13):268-273.

[2]PIARC-World Road Association. Road Safety Manual [M]. Published by Route market, 2003:361.

[3]吴京梅,何勇主编.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处置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9-80.

[4]王文杰,张永杰,吕庆志,等.山区公路的路侧事故与改善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4,33(9):69-73.

[5]王华荣,孙小端,贺玉龙,等.山区双车道公路尾随相撞事故与道路线形的关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6(09):1236-1241.

[6]邓毅萍,常宇,王晓燕,等.我国营运货车交通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3(4):64-69.

猜你喜欢
山区公路对策措施安全隐患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