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下新型城市治理模式的研究

2019-07-17 02:29周盛世张宁张晓娟
价值工程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模式多元共治模式选择

周盛世 张宁 张晓娟

摘要: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人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如何进行城市治理上,通过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科学的治理模式,来代替过去传统的政府主导治理模式。通过综合对比,提出了城市多元共治的模式,讨论了多元共治新型治理模式与传统治理模式的异同,并在大数据时代下对未来治理结构模式进行了科学选择。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mart city, people gradually moved on to the city governance, looking for a more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de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government led governance model. Through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ity pluralistic co-governance model,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luralistic co-governance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governance model, and makes scientific choice for the future governance model in the era of big data.

關键词:智慧城市;传统模式;多元共治;模式选择

Key words: smart city;traditional model;pluralistic co-governance;model choice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2-0194-03

0  引言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正确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智慧城市建设与治理的重要环节。IBM公司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1]。”同时随着智慧城市的提出,对于改变传统治理模式,寻求新型治理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并且基于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信息化环境下,智慧城市治理逐渐发展应用,此间出现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城市多元共治。城市多元共治是指通过政府、市民、企业、其他组织多方协同参与并利用一定的基础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城市各种事务进行科学高效的智能治理模式。

1  智慧城市治理研究综述

学者约翰斯顿(Johnston)与汉森(Hanssen)提出,智慧治理依赖相关基础设施使用的反应性、公开度、责任性[2],这些基础设施实现数据替代、服务融合和通讯交流。国内学者杨冰之等将智慧治理并入到智慧城市的应用体系中,或者以“智慧管治”替代“智慧治理”,缺乏从治理视角出发对智慧城市进行完整构建的研究[3]。通过与传统治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多元共治模式的结构特点及整体优势,论证这一模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可行性。智慧城市多元共治的目的在于降低城市经营风险,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4]。多元共治模式的研究是一种城市治理模式的更新换代,是基于传统治理模式上的创新突破。将会改变以往固有的治理态势,消除陈旧治理模式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提出新的治理结构,优化各种治理途径和管理方法,围绕以人为本的中心原则,对城市进行科学全面的智能治理,达到最佳预期效果。智慧城市治理的战略目标是提升百姓的城市生活质量,从而增强百姓的获得感感与幸福感[5]。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城市治理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城市治理模式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找到目前在城市治理中存在的理论层面问题和实际应用的不足,结合新的治理模式进行改进融合创新。通过对我国传统治理模式与新型多元共治模式的对比研究,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各方面论证多元共治模式的优势和科学性以及发展应用可行性。并深层论述多元共治模式以云计算结构为主,结合智慧城市体系中的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应用层(感知层)四个结构层次进行整体性全方位智能治理。

2  智慧城市多元共治模式研究较传统模式异同点分析

2.1 传统治理模式分析

传统城市治理模式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采用一定的基础手段和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城市各项事务的分析与处理,并达到一定治理的目的。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科技发展水平,以政府为主导中心的治理有着较大的优势,能够更好的利用权力为治理基础手段,实施过程较为顺利,但是由于技术方面和主体单一性的因素,导致这种模式治理的过程中和结果有着各种问题的存在,最终的决策和应用结果也没有科学性,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治理有着一定的作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并且就职能方面来说,由于政府主导治理从而就丧失了本来应有的保障者角色、监督者角色以及服务者的角色,那么对于整个治理的过程和结果显然就得不偿失。

2.2 多元共治模式研究

智慧城市下多元共治模式的提出,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各方主体对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多元共治模式以智慧城市基础层次为最基础的技术手段,结合各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决策为根据进行信息反馈和管控治理。多元共治模式的模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技术结构:分为感知层、通讯层、数据层、应用层(感知层)四个层次,另一部分为管理结构:分为政府、市民、企业和其他组织四个管理主体。其中技术部分:感知层以物联网为介质,进行城市各种事物及事务信息的感测与定位;通信层以互联网为渠道,对感测到的城市所有信息进行输入与传递;数据层以大数据为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以云计算为主结构,对分类整合的信息进行处理;应用层(感知层)进行决策反馈应用。管理部分:政府、市民、企业和其他组织之间密切协作,共同决策。智慧城市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将城市信息化成果惠及百姓,因此,大数据信息服务应该是智慧城市的价值所在[6]。多元共治模型构造成一张智能信息网,将整个城市由上到下立体覆盖,突出整体性全局性。与此同时,多元共治模式采用多方参与,多个中心主体的管理方法进行城市事务的治理。城市治理主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多元主体责任界定相对模糊且彼此依赖,不坚持政府职能的专属性和排他性,而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7]。参与主体不再是政府单方,也不再是政府主导的一站式治理模式,而是由政府、市民、企業以及其他组织共同参与并以多方为中心贯穿信息输入到决策应用整个过程,使各方面的决策变得更加高效民主和科学化。要努力加强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协调互动,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模式,为“智慧城市”的治理,添砖加瓦[8]。从智慧城市下基础技术平台到高端信息化应用,再到各方的协同,不断优化治理,使效果更加明显,更加可见。

2.3 多元共治模式较传统治理模式异同点分析

对于多元共治模式与传统治理模式的异同比较,主要采用耦合性分析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述。耦合性分析法是指模块或者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这两种治理模式的相同点在于治理的目的和价值导向一致,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进行城市治理,使城市运作更加有序协调。价值导向主要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内部功能,造就民生幸福。以深层智能化、全面互联互通、有效交换共享、协作关联应用,实现现代城市运作更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和谐目标[6]。通过分析可知,两者之间在价值导向和目的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耦合性。

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模式参与主体为政府单方一中心,而多元共治模式参与主体为政府、市民、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多方多中心;传统治理模式的管理方法比较单一,并且运用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使用简单的互联网或者数据计算进行处理并决策,而多元共治模式管理方法多元,可以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结合最新的信息手段,以云计算为主结构,使得治理效果更佳。最后,在治理时间上也有区别,传统治理模式从信息输入到作出决策,所花费时间比较长且做出的决策可行性与科学性不高,而多元共治模式在时间上能够节省大半时间并且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比较高。

3  未来智慧城市治理模式的选择

随着科技快速进步,信息化发展更加先进并成为常态,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治理模式难以达到新型城市治理要求。智慧城市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不但依赖城市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更在于智慧城市管理者如何智慧使用资源,做出智慧抉择[9],多元共治模式将是未来城市治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多元共治模式运行包括三个方面:治理能力、治理结构、治理过程,三这相辅相成,彼此联系。治理能力在互、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介入,变得更加智能性、信息性、可调节性;治理过程也变得更加持续、循环、科学。治理结构由底端的基础设施定位、政务信息收集到中端的设施与政务信息录入、传递再到末端的数据整合分析处理,最后反馈的底端进行应用与解决,往复循环,如图1所示。

多元城市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主体多元,相互联系、协调,彼此依赖;治理过程持续性,而非短暂或间断过程;多元治理是一种智能网络化结构模式,各主体通过协调,信息互动与反馈构造出全方位智慧城市治理网;重点突出“以人为本”,为人民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方面为促进智慧城市治理,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和鼓励政策:2012年《国家部委政策支持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作通知》智慧城市治理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吸纳信息资源、整合业务系统,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对各试点城市予以支持,申报条件可降低;加强信息技术创新,优化组织结构,为智慧城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多元共治模式在智慧方面、技术方面、组织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①智慧方面:多元共治模式基于智慧城市的智慧系统之中。从模式结构的建立到治理的实施,以及最后治理效果的反馈始终处于智能化的状态之下,使得多元共治模式比传统模式的智慧性更高,使得政府的治理更高效,企业参与更智能,市民的反馈更便捷,能够更加促进主体间协同,达到城市治理的最终目标。

②技术方面:多元共治模式主要依托于智慧城市的基础技术平台。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城市治理构建在一个信息网之中,使城市治理的时效性和全面性显著提高。比传统治理模式在技术方面更加先进,能够更方便快捷的进行治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反馈,达到利用技术手段所要完成的预期效果。

③组织管理方面:多元共治模式在政府、企业、市民、其他组织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就组织主体而言,单一的组织主体所起到的作用并不能够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同时组织的协同性也会大大的降低。多元共治采用多元主体,多个中心的模式,弥补了以往单一主体结构在组织方面的缺点,不仅在组织协同和决策方面提高了效率和科学性,而且使得城市治理的效果更加明显、突出。

对于多元共治模式有相应的建议:明确开展智慧城市治理的基本理念,即明确参与智慧城市治理的侧重点和力度;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化的建设,不断提升信息智能功能。

在现代环境下,多元共治模式具有高信息化、高效率、高协同性、高科学化等各种突出优势,再加上当前的智慧城市设施作为发展的基础平台,对于多元共治模式的耦合性更大、更广,能够达到的更好地预期效果,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智慧城市下的新型治理模式,使的各方都能够体会到这种模式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未来城市治理模式的最佳选择。

4  结论

就目前智慧城市下治理模式来看,多为政府主导的单一治理模式,这种传统模式通过研究分析与实践得知,有着诸多的缺点和漏洞,显然这种模式达不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和目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种模式在理论上不够系统,也不够全面。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无法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执行。

通过对多元共治模式的分析,明确了智慧城市下多元共治的目的和实际意义。以及对于传统模式的对比研究,得出多元共治模式的一系列的优势和潜力,这种模式比改进的传统模式更加适合现代城市治理的环境。同时随着大数据等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的全面推进,多元共治模式对于城市治理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更符合可持续和人本化的理念。从智慧城市下的基础技术平台到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多种参与主体间的协同,使得整个城市处于智能治理网之下,给各主体带来不同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Dirks S, Keeling M. A vision of smarter cities: How cities can lead the way into a prosperous and sustainable future [J]. 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2009.06.

[2]Johnston E,Hansen D. Design Lessons for Smart Governance Infrastructures [J]. American Governance. 2011(3):197-212.

[3]Odendaal 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Local Governance: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ities in Developed and Emerging Economies [J].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3(6):585-606.

[4]董禮胜,崔群.整体性治理:一种研究智慧城市的新视角[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

[5]冯路,黄潇,吴苗苗,吕建森.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J].三江论坛,2016,09.

[6]明仲,王强.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科学治理[J].深圳大学学报,2013,07.

[7]张昱,刘学敏.城市治理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8]张竹叶,王雅倩,蔡政英.浅谈“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J].管理论坛.

[9]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

猜你喜欢
传统模式多元共治模式选择
共生理论视阈下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元治理理念与策略探究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