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目标 统整有方 教有成效

2019-07-19 06:16张海萍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习作价值文本

张海萍

“写读结合,单元整合”教学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建立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之上的一种关于“写”和“读”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依然是教学的起点和教学终点,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关注整体,统整定标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写读结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将单个的文本置于单元整体中,将整个单元置于整册书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中来进行考量,这样设定的教学目标,其教学效果将会产生单篇课文教学设计或是单独的单元设计所不能产生的教学价值。也就是说,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除了根据学情,还要考虑文本在单元整体,甚至在该册书或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样才能让目标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习作要求是“体会习作的乐趣”。在确定本单元《花的学校》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关注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位置及作用,明白该课是在前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要求读中体会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勾画下来,并联系生活在说中尝试运用的基础上,提出在这一课中要让学生自主发现有新鲜感的词语,并在课后第3题中仿写运用。本单元的习作《猜猜我是谁》是中年段的第一次习作,是从低年级写话到中高年级习作的过渡与衔接,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习作。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把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作为重点,同时在习作中要贯穿“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运用和欣赏。这样,就把阅读中的课文与课文、阅读与习作的目标有机地联系和统整起来。

二、聚焦重点,细化目标

目标的粗放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研究、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们常犯的错误是把教师用书上的目标一字不漏地抄写下来,作为自己教学时的教学目标,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往往是不切合学生学情和单元语文要素的。在“写读结合,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的目标设定时,教师要结合学段的一般性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和文本本身的个性化目标,三者综合考虑来进行设定,之后再依据学生学情进一步细化。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很显然,以上的目标1和目标2是常规性目标,目标1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年级段中要求的词语的理解要求。目标3指向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文熏陶,却没有给出较具体的策略。目标4属于工具性目标,指向学生的表达,但表述缺少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操作。如何根据学段目标和文本特点,聚焦重点设定教学目标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通过聚焦语言文字,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生活或课文语境理解意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特定情意。

2.练习概括段意,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感受燕子的优美形象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薛法根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紧扣语言文字运用这一重点,指向性较强,表述具体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与中段教学目标相吻合。在《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中段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薛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步”的要求,结合文本确定为“练习概括段意,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教学目标巧妙地把段意、方法、课文初步理解融为一体,目标设定突出了重点。薛老师围绕以上目标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教得实在,学生学得透彻。

三、基于价值,拓展目标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课文本身的原生价值,或者说是阅读价值。读者从阅读课文中获得教育和启示,这是课文本生的价值。文本进入教学后,作为学生阅读的课文,就具有另一种价值,专家们称之为教学价值。不管是在原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或是现在使用的语文统编教材,入选的课文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需要选入适当的阅读材料作为课文的补充。因此,在“写读结合,单元整合”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基于文本的教学价值,设定拓展性教学目标。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借景抒情的文本特点和价值意义,增加了《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并设定了拓展性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借景抒情”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能在小练笔中灵活运用,达成教学目标。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进行“写读结合,单元整合”教学实践时,也要要基于文本价值,进行拓展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有《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这四篇课文对城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量仍然显得太少,教师在单元备课时,就可以根据本单元课文,适当挑选一些文本让学生阅读,以增加阅读量。如《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可以增加杜牧的《长安秋望》和刘禹锡的《秋词》,其拓展性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阅读《长安秋望》《秋词》,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初步在阅读中感受秋天的不同景象。该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基于《古诗三首》和增加的两首古诗的教学价值、学生学情而进行的拓展。

如果说正确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什么”“学什么”,那么,基于文本价值的拓展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则明确了“教到什么程度”和“学到什么水平”。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基于文本价值的拓展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且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最终达到“学会”,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习作价值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习作展示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